原标题:风控面前屡屡失守 医美分期“富贵险中求”

消费金融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催热了分期消费,但其滋生的问题也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这其中争议较多的除了教育分期之外,医美分期必须要有名字。

如今,疫情影响下,旅游、教育、医美等线下为主的消费场景已被按下暂停键,其中重线下业务的医美分期更是遭遇重创。加之经历了前几年的行业重塑,大大小小的玩家也相继离场。

“去年以来,监管严打催收后,着实给医美行业浇了盆冷水。”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相较于其他分期场景,医美分期更加依赖于催收,行业整体逾期率陡然升高。再加上疫情爆发后,人们对线下医美项目的消费需求被抑制,多项线下业务也随之遇冷。另一方面,疫情也影响了医美行业主要客群的收入,无形中加剧了催收的难度。”

但也有乐观者认为,疫情只是“休止符”。按照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ISAPS)的预计,中国医美市场2020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面对这个千亿级市场,一定会有前赴后继的掘金者产生,医美场景不会被抛弃。

资方散去,“美丽”不再

不知何时起,医美分期变得不“美”了。

业内认为,医美分期有两宗罪,分别是骗贷和套路贷。而行业的衰落始于骗贷,这里的骗贷不单单指的是消费者成为“老赖”,而是骇人听闻的集体骗贷的事件。其中,中介帮客户办理假信息,然后联合医院,一起薅分期平台的“羊毛”。

随着医美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行业也迎来高光时刻,深受资本追捧。逐利之下大大小小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巅峰时期市场规模曾达到千余家。但“吃相难看”的一拨也紧随入局。

2017年初,有媒体曝光部分医院与助贷机构和销售中介联合骗贷的事件,甚至不需要做手术就能轻而易举的拿到贷款。紧接着骗贷链条产生,进而直接导致分期平台的坏账率上升,大量医美分期平台被过高的坏账率拖垮而退出市场。根据早前报道,黑中介和医疗机构分食的行业资产至少占四分之一。

由于初期各大医美分期平台对利息、额度、审批时间等大幅度放宽,加上多数平台征信体制暂时没有纳入审核过程,更让犯罪团伙有机可乘。相继出现多起黑中介利用征信空白的农妇,勾结风控负责人和医疗机构进行骗贷的案件。

而骗贷的“进阶版”也完成了从为蝇头小利蜂拥而来的村野大妈到物欲横流的夜场小姐的无缝衔接,行业变得声名狼藉。就在骗贷乱象曝出后,大批参与骗贷的医美机构被分期平台列入黑名单,一些业务量大的分期平台开始调整风控。多数分期平台都将审核通过率降至50%左右,有些平台甚至低至30%。两年内市场迅速由蓝海变成红海。

而真正压垮中小医美分期机构的是26岁河南女孩因贷款整容无力偿还自杀身亡等“套路贷”事件的曝光,再一次让医美分期陷入“风口浪尖”之中。根据此前长沙警方破获的“11·07”特大“套路贷”涉黑恶系列案件显示,犯罪团伙以“美容贷”、“佳丽贷”等形式套路女性,从事诈骗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活动。

骗贷潮的危害使投资人和资金方白白蒙受损失,资本追捧的热情也开始动摇。此外,P2P雷潮也加剧了医美分期的资金困局。由于银行资金基本单次授信以亿为单位,小平台因为规模有限,最后因资金流短缺而加速出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有“支付第一股”拉卡拉准备进军医美行业,为医美分期巨头米么金服充当资金端的消息传出,但随后又被相关媒体曝出,拉卡拉因发现米么金服业务“不合规”而拒绝了合作。

多数玩家已离场

早在2016年骗贷刚被爆出,就有业内人士预测医美分期一定会倒下一大片,事实亦是如此。

几年间,在经历了草莽般跑马圈地的之后,医美分期市场开始趋于理性。平台数量也从原来的千余家到2019年的30余家,早年间的多数玩家早已消失不见,医美分期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回归理性的医美分期市场门槛变得更高,平台不仅需要拥有足够完善的风控,还要掌握更多优质的医美机构资源。目前多数医美分期机构的资金来自城商行或小贷公司,未来的重点还是对医美分期的风控,具体包括医美机构的资质、贷款流程是否规范、申请人信息是否真实等。

目前,医美分期市场基本存在三种发展模式,第一种是贷款平台与线下医美机构合作,通过线下机构获客,为用户提供贷款;第二种则是医美平台本身是第三方平台,以中介的角色为医疗机构介绍用户,即“导流”,平台本身不具有医疗条件也不具备放贷的资质;第三种模式即O2O模式下的医美分期平台,综合了贷款机构与中介机构的特性,既拥有自己的分期产品,又汇集了多家医疗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盈利模式来看,医美分期业务无法像现金贷业务那样通过高利率覆盖高坏账带来的亏损。同时,医美分期业务也受到整形医院的限制。多数医院为了规避风险不会推荐客群利率过高的分期产品,所以目前分期平台基本没有较为优势的盈利模式。

“尤其是去年以来,监管严打催收后,着实给医美行业浇了盆冷水。因为相较于其他分期场景,医美分期更加依赖于催收,行业整体逾期率陡然升高。”车宁说,“再加上疫情爆发后,人们对线下医美项目的消费需求被抑制,多项线下业务也随之遇冷。而另一方面,疫情也影响了其主要客户群体的收入,加剧了催收的难度。”

记者注意到,抛开中小机构不谈,去年以来,莆田系医美铁军乔融金服倒闭,深耕医美领域多年的医美分期机构摩卡分期停止了业务,就连互联网巨头百度旗下的有钱花也逐渐压缩该分期业务。

在车宁看来,单纯拉人头的时代早已远去,持牌机构正在规范这一市场。一方面,医美分期和其他任何分期场景一样,模式要回归业务和金融本质。但是,它也是消费金融行业最难把控的场景之一,企业除了要做到业务合规之外,更要加强风控。“医美分期的本质是金融,而金融的本质是对于风险的控制,企业要对风控严加把关来有效地控制欺诈所造成的高额成本,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他强调道。

另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行业洗牌重塑的同时,医美平台与机构合作趋势也在推动正规医美分期平台走向更加成熟的格局。零散的中小型分期产品会逐渐被具有专业背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分期产品而取代。头部之间的竞争也会愈发激烈,而竞争的核心就是其风控能力。

结合当前医美分期的三种合作模式,车宁认为,未来第三方平台“导流”的合作模式更有竞争优势。平台可以各司其职,深耕各自擅长的业务领域,做好风险控制。反观助贷导流模式,虽然目前监管政策并不明朗,但未来伴随相关政策的逐渐完善,有可能会在行业中出现新的独角兽企业。

苏筱芮也同意这一观点。她认为助贷合作模式发展时间较长,在导流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源,部分品牌已经建立起影响力。分期本质是一种业务分工,有专门提供资金的,专门提供医疗技术的,以及专门导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专门导流的三方机构是能够凭借其自身的实力站稳脚跟。

“但是,对于助贷类型的分期机构,因为其既不掌握资金,也不掌握场景,”车宁补充说,“所以本质上来说它并没有形成一个核心的竞争力,所以遇到市场的下行期,其面临的挑战也会比较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