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个月2372家影视公司关停 我们还想再撑一撑|创业者和FA自述

这个冬天格外久!

“我们已经一年没拍戏了。”一位影视行业的创业者说,他与几个小伙伴在2015年黄金时代选择了创业,一头扎进影视圈的大海里,干了两年拿到了15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以为能乘风破浪。没想到这刚刚溅起的小水花,转瞬即逝。

对于影视从业人员来说,2019年至今的日子,都不是很好过。电影行业有大小年之说,但是从A股影视板块的表现来看,已经连续三年排行倒数了,可谓跌跌不休。

今年尤甚。天眼查数据显示,2020年年初至3月3日,已经有2372家影视公司关停,具体表现为公司状态注销、吊销、清算、停业。其中,涉及的影业类企业有934家,影院类企业1438家。

大家将寒冬归咎于疫情,文章开头动辄就写“受疫情影响”。事实上,对影视行业而言,疫情只是压下来的最后一根稻草。

3月初,记者采访了一位影视行业的创业者,以及一位专攻影视的FA,希望通过他们自述,能让大家拨开云雾,看清现实。

某影业创始人:还能再撑一撑

我的公司是2015年成立的,2017年拿到1500万元的投资,至今一共做了5部网剧,播出平台涵盖了“优爱腾”三家,整体点击率超过50亿,工作一直是有序进行的。

时间到2019年就直转急下,有一部已经完成剧本的戏,拖到现在都没开拍。最主要的原因是行业没钱了,以往最大的购买方就是优爱腾三家平台,但是这三家平台一直在亏损,每年亏损额度加起来都会超过百亿元。

受行业整顿以及经济下行的影响,导致平台开始砍预算,选择项目非常苛刻,有感兴趣的项目,预算至少会砍掉三成,更有甚者是对半砍,倒逼影视公司不得不压缩成本以及利润。

但是对于中小公司来说,没有其他的路能走,像我们一样的小制片方的资金能力都较薄弱,很难砸几千万去拍戏,只能依靠平台或者大金主,但行业普遍缺钱,大家对影视项目非常慎重。

2019年,我们推进的项目是一部古装剧,包含权谋的成分,剧本已经创作完成了,就在“过会”(视频平台内部审核会)前夕,遇上了“限古令”,后来“限古令”升级,这个项目被搁置。

在这一年里,我们公司规模缩水超过一半。有的人是主动离职的,毕竟没有项目,留下来也没有活干。还有被裁的,原本公司还养了几个编剧,都走了。养编剧的好处是项目多的时候,性价比很高,一部剧如果单独找编剧合作,对方是按照每集来开价,比如一集2万元。如果公司养着,就要发固定工资,大概就是一个月2万元。所以项目不断的背景下,还是养编剧更划算。

三年前融到的资金,至今已经消耗殆尽了。

几个创始人自己往里贴钱,以维持公司运营,并琢磨新的盈利点。

去年我们做了短视频,养了一个团队做了几个号,算是一个矩阵,运营了8个月已经积累了百万粉丝,但刨去人员、房租各种成本,至今还没盈利。今年计划拍一些短剧,还处于与视频平台沟通的阶段,ToB的生意不太好做,政策对中小企业也不友好,尤其是今年初疫情爆发,未来几个月大家都很悲观。

当然,你也可以说大浪淘沙、马太效应。头部公司永远不缺项目,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平台一定是先紧着出过爆款的公司,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仅有头部公司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给中小公司机会,影视行业需要中小公司。

我们现在没有转型的计划,毕竟擅长的地方都在这里,即使日子不好过,还能撑一撑等待转机。

  某大型企业内部FA:我是很悲观的

从我做FA以来,一直是看影视类的项目。但毫不夸张的说,如今的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基本不考虑影视了。

一方面,是政策上补税、限薪等一系列的打击,让投资方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就是投资方现在的痛点——难以退出。

目前资本市场的政策,对影视企业不太有利,即使投中一个优质企业,也很难上市,没有流动性也就很难退出,资金被持续占用是最大的问题。你看博纳,国内绝对的头部影业,排队A股IPO已三年。更别提其他公司了。

港股是一个折中的选择,但即使上市了,一二级市场价格倒挂的现象也非常严重,首日破发的比比皆是,为什么那么多公司选择流血上市?很大原因在于投资方推动。

有一个潜规则,在一级市场,价格是不能下滑的。比如一家公司A轮估值10亿元,市场环境不好,如果是在二级市场,市值肯定会有上下波动,但是一级的默认规则是不允许下滑的,你几乎看不到哪家公司的估值会下滑,这家公司B轮估值一定高于10亿元,才能进行下去。

而企业上市前不断的融资,推高了估值,这个估值在二级市场一下子就会被打回原形,随后二级市场的商誉贬值,又是一个重磅打击。

在接连不断的挫折下,投资方对影视行业的态度转变为保守,大家开始关注科技、消费居多,而一些专门投文娱行业的投资机构,哪怕是行业的头部投资机构,也是在借钱做自己公司的经营。

现在专注影视的投资机构主要还是想办法先活下去,保持好经营水平,选择适合的资本市场通道,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