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田轩、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做客长盛时间,共同探讨疫情之下,创投的变化和机会在哪里。

看到什么机会?

田轩:我们回顾历史,任何一次大事件、大灾难,其实它都会导致一些行业受到重大冲击,但另一些行业也会出现飞跃甚至转型发展的机会。

这次毫无疑问,很多线下的东西、需要人和人互动、聚集的活动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零售、消费、餐饮、旅游等。但是毫无疑问,所有放在线上的都出现了重大机会。如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也是,原来都是线下,现在大学里都是上网课。还有在线娱乐,短视频、社交……凡是线下搬到线上,这都是重大的机会。还有无人式的非接触经济,或者说隔离经济,无人配送、无人机,隔离经济可能是下一个机会。

姚长盛:现在应该好好对隔离经济做个注解,全国上线,这是一个事实,它会带来很多问题,但它带来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的。李丰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必须还是得看更远一点的趋势,不能只看现在的苗头,这次你看到的大的趋势性变化是什么?

李丰:在线教育等凑巧因为疫情而变好的行业,反而可能会在疫情之后面临极其激烈的竞争和淘汰。

姚长盛:上来之后竞争很激烈,未来在这之上可能还会衍生出既有线上也有线下,同时线上质量要极其好,最后有可能出现丛林法则,一家好,其它的全都死掉,这个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哪些行业估值要重新判断

姚长盛:干脆我说公司吧,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联合办公,对这些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战,我们就以WeWork举例吧。

田轩:现在凡是线下的聚集的,像WeWork这种情况,我觉得都会在疫情期间受到非常大的打击。

现在我们更关心的问题是,疫情过去以后这种模式会不会复苏,我觉得这就回到了模式到底有没有问题。

现在看起来,根据WeWork的状态,它的商业模式其实是有问题的,我们还是要把产业的眼光看得更远一点,它可能还是要看本身的模式。

李丰:我们2015年时分析共享办公,结论是中国的共享办公都没有投,没投的一部分原因是跟为什么会有WeWork有关。当时WeWork的起点跟中国有三件不同的事,其中有件最重要的事是WeWork是从美国的金融危机之后,从纽约的soho区和较好的金融区中一部分能够整层或整栋租赁办公楼,重新改装,变成WeWork开始的。

WeWork有两三个在中国不能复制的事,WeWork从纽约开始的这个时间节点和金融危机造成的特殊影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姚长盛:可能还得具备一个条件,当它拿下来之后必须马上就得有租赁行情重新起来,否则它也会死掉。

沃尔玛现在应该也是新高吧,在历史最高位了,为什么呢?这么长久的生意为什么资本市场也看好呢?

田轩:因为有些行业是逆周期的,当经济非常好的时候它可能表现的不一定好,因为美国沃尔玛是大的仓储很便宜,它的供应商很多,都是非常小的供应商,所以它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能占很多款,是这种庞然大物。经济不好的时候,收入锐减,我看美国的数据,最近四周2000多万的新增失业人口,大家都没有收入,或者收入都很少,尤其美国又是停工即停口,不干活就没有收入,逆势对沃尔玛反而相对比较好,业绩比较好,资本市场表现的也都比较好。所以我觉得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姚长盛:很好,拿这个东西对比中国的标的,对比中国的市场是非常有说服力的事。

李丰:我们曾经还写过一篇文章讲这个事,疫情期间最受欢迎的App是什么?是抢菜的App,所有人都下各种App来买菜,生鲜电商火了一把。

这时候问题来了,它出现了如下几个结果:

1、基本上原来只会在线下做商超的人教会了做电商,会在网上卖东西,且帮用户配送上门,或让用户到店自提。这是第一件它学会的新本事。

2、 疫情之后难道你会用四五六七八个App来买菜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你会选择留下谁?你会选择留下那个既买菜靠谱又顺便还可以买点其它生活用品,既能帮你送上门,因为你对它的信任。

一级市场有什么变化?

田轩:我们看到早期投资的几个特点,整个是比较冷,募资比较冷,投资也比较冷,包括募资和投资都发现了所谓的马太效应,越来越向头部企业和头部机构聚集。

我看他们有一种说法,募资不是腰斩,是脚踝斩,一直砍到脚后跟了,大幅度缩水,投资也是大幅度缩水,但现在确实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到二级市场退出反而倒是比较火爆,这是另外一种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原来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一大批创投基金进去的比较晚被套牢,现在进入到2020年,二级市场相对来说处于高位,给很多创投基金实现退出“去库存”的机会,把原来压在手里的通过二级市场退出。

姚长盛:李丰,如果现在回到一开始要改题目的时候,你说我们现在其实没有感觉到太多冬天的凛冽,还是有春天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动力从哪儿来呢?

李丰:因为我们看见过说这次确实对经济整体会有影响,但是从我们投资来看,有两个不幸的简单的定理:第一,好公司都是从差时代开始长起来的。这是第一件事。

第二个问题,在我们看过,包括我们自己投过的已经变大的上市公司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大公司或好公司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是没有经历过几乎灭顶之灾的困难,这个其实更像幸存者偏差。但放到今天的结果来看,从被投的100多间企业来看,我们看到了非常多所谓转危为机的。

解读一季度GDP

姚长盛:我们拿出一点时间把今天GDP的数据说一下吧。负6.8%出来以后还是挺不一样的,我想听听田教授对今天这个重要数据是怎么评价的。

田轩:原来我觉得负5到负1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负6.8我觉得反映了大家客观、真实的感受。客观上我们抗疫取得了很大成绩,两个月就把疫情按住,那一定有成本,成本就是我们都不能出去,关在家里,大批企业没办法复工,现在揭示成本的时间到了,大家都已经有预期了,所以实事求是地把这个负6.8报出来,我觉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然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我觉得,基于现在这个点来判断,这个可能是最近疫情以来所谓的至暗时刻,现在已经在慢慢向好了。

尤其今天我看直播的时候,统计局每发布一个指标,后面都说“3月份是多少,相对1、2月份收窄多少”,从来没有这么发布的,为什么它要告诉我们,3个月的指标是很难看的,但如果单把3月份拎出来看,相比前面有一个收窄(的变化),指标下降有收窄,告诉我们最低点至少已经过去了,长期是在向好的。

李丰:从被投企业来看,因为我们投的企业微观一些,从我们做新零售卖车的企业来看,基本他们已经恢复到了疫情前一月初70%左右的销量,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从微观的公司来看统计数据,基本上它表现的情况,整个曲线的状况和产生的影响还是比较反馈真实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