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在参与网易财经“聚焦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直播时表示,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百年不遇,6月份降准是大概率事件,预计今年全年货币政策会维持宽松态势。

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百年不遇

颜色表示,新冠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百年不遇,疫情在首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供给冲击,这也是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的主因。具体看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一是进出口,出口下降11.4%,贸易在个别月份出现逆差;二是消费,社会零售商品总额同比下降19%;三是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

一是出口需求不足,4月份时中国疫情出现明显改善,经济逻辑发生变化,现在是需求侧冲击。工厂开工复工,但突然没有订单了,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本原因是没想到疫情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如此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一般在6月以后才会体现出来。二是消费需求。“两会”说要开启内循环,但内需并没有出现报复性反弹,当前的回升还远远没有回到正常轨道,餐饮和汽车销售恢复很慢。三是投资端,1到4月份下滑依然严重,国有企业投资回升比较快,已经回到正增长,说明国家发力稳增长起了效果,但民间投资仍较低,房地产转负为正,制造业投资依然是负增长。

疫情期间,西方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非常积极,美联储非常激进,直接零利率,随后是一轮比一轮猛的货币政策,提供了大量流动性,以此来刺激经济。相比美联储,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了定力,被认为是“全球最刚的央行”,因为中国央行既提供流动性又进行降息,但做得比较适度。

为何央行不实行美联储那样的直接撒钱或零利率?第一是基本面;第二是中国要多目标平衡,特别是要保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的稳定,要保证中国是全球资金洼地,吸引全球资金;第三是流动性的提供使得市场利率明显下行,已经达到降息效果。

“两会”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引导M2和社融存量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这句话定调了今年全年货币政策都不会紧,是相对比较宽松的。第二句话是“创新直达实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可能直接对一些企业进行间接金融(如贷款)或直接金融(如债权支持),这是新提法。

6月份降准是大概率事件

疫情期间货币政策发挥了主导作用,比财政政策要大得多,一是直达实体经济进行救助,让企业不要死掉;二是稳定股市。

货币政策发力提供了很多流动性,堆积在银行间市场,银行在同业获得流动性的成本明显低于在央行获得流动性的成本,货币政策就失效了,所以5月财政政策开始发力,利率上涨是短期波动,主要是因财政发债导致需求增加,财政投放会导致流动性缓解,所以短期利率上涨不代表利率一直会上涨。

5月份货币政策平静主要是消耗以前没有用出去的流动性,但6月份财政政策发力明显,1万亿特别国债和很多专项债都要在6月份发行,所以6月份总体流动性紧张,为配合财政政策,央行会以降准来给银行提供流动性,使得银行能够配合财政承销购买债券,所以6月份降准是很大概率的事件。

颜色认为,央行没有任何意图降存款基准利率,因为存款基准利率保留的目的是防止中小银行高息揽存。汇率方面,不能实现零利率主要是考虑汇率的稳定,但现在我们适度宽松没问题,最近人民币贬值是短期问题,总得来看,中国外储和汇率在今年都不会有太大冲击,会相对稳定。

总结来讲,货币政策全年会维持宽松态势,央行有两个任务,第一是要出台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调控房地产市场,推动市场化的改革。第二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风险。央行的专业性和工作能力是非常让人佩服和赞赏的,未来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央行主导的货币政策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目前经济形势下的投资建议

颜色表示,首先总体上政策是宽松的,今年央行支持股市的决心是非常大的,两次降息都出现在股市大跌之时,所以投资者对股市的总体走势不需要过于悲观,随着经济基本面改善,接下来是一天比一天好,明年一季度GDP增速很有可能是双位数。所以总体来说投资者不宜太悲观,但要防风险,由于全球的原因,对于某些产业、行业、概念的影响,需要投资者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