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

网易研究局出品——如何更快乐

你快乐吗?如何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金钱和快乐一定成正比吗?快乐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网易研究局邀请长期从事快乐研究的全球知名华裔经济学家、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黄有光解读快乐的秘密。


NO.025 你有这种显然的错误吗?“顶峰-终结”法则

传统经济学假定人们是有完全理性的。但心理学与近来的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有很多不完全理性的偏好与行为。这次文章,我们先讨论著名的“顶峰-终结” 法则。

当一个人经历一段时间的痛苦或快乐感受后,他对这段时间的感受的评价,大致只根据感受最强的程度(顶峰)和最后结束时的感受强度(终结),这两个感受强度的平均值,这就是学者们发现的“顶峰-终结”法则(peak-end rule)。我们之所以天生有这种倾向,大概是因为根据这法则比较容易进行评价,而且根据生存与传宗接代上的要求,最重要的并不是把总快乐量最大化,而是追求快乐的顶峰(交配),与避免痛苦的顶峰(死亡的危险)。然而,这是基因的最大化,我们不是基因,而是有感受的人,我们应该把净快乐的总量最大化。

根据心理学者的试验,不论是快乐或痛苦的感受,人们事后的评价不会顾及感受时间的长短(duration neglect),而大致只是根据顶峰时刻与终结时刻的感受程度的平均价值来决定。让人们忍受X:一分钟的中度痛苦;Y:同样一分钟的中度痛苦,再继续半分钟的轻度痛苦。然后让他们选择,如果须要忍受多一次的X或Y,人们选择Y。实际上Y的痛苦更大,但由于终结时的痛苦度比较轻,使人们错误地认为Y的痛苦比较少。(详见Kahneman(丹尼尔·卡内曼) 等1993。)这可以说是我们的记忆的不完善而造成我们的偏好不完全反映我们的苦乐。快乐才有内在价值,所以我们应该学会调整我们的偏好,以便更好地提高我们的快乐。

然而,只是记忆的不完善吗?让人们评价另外一个假设的人的一生。如果整生每年的情况都一样,也不考虑对他者的影响,则人们对此人的评价不受此人的生命长度影响,不论是活了30年或60年,人们对他的评价都是同样的。因此,即使不受记忆失误的影响,人们依然有不顾感受时间的长短(duration neglect)的失误。显然的,60年同样快乐的一生,应该比30年的更好;60年同样痛苦的一生,应该比30年的更糟。然而,多数人的评价不是这样的。读者们,你们的评价又是怎样呢?

同样地,如果给一个很快乐地活了60年的人,再加上5年生命,这五年相当快乐,但比以前的60年的快乐水平低一些,人们对此人的评价不是增加了,而是减少了;反过来,如果给一个很痛苦地活了60年的人,再加上5年相当痛苦,但比以前的60年比较少痛苦的生命,人们对此人的评价不是减少或变差了,而是增加或改善了。因此,“顶峰-终结”法则的失误,即使没有记忆上的失误,依然存在。我认为,这种不顾感受时间的长短与有关的“顶峰-终结”法则的失误,肯定是不理性的。

由于人们的记忆受“顶峰-终结”法则的扭曲,整体评价未必可靠。不过,整体评价,例如对某次旅游的整体评价,比瞬间评价更加能够预测人们后来是否选择旧地重游。因此,如果你是要做生意,应该重视人们的整体评价;如果你是要让人们真正感受快乐,应该重视人们瞬间评价的总和。如果我知道我的瞬间评价的总和,我愿意根据它,而不是比较不可靠的整体评价。根据瞬间评价的工作疲劳的数据能够预测心血管功能,而根据整体评价的数据并不能够做这种预测(Karmarck等2007)。这支持笔者认为瞬间评价的总和才是真正体验到的快乐,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看法。

有记忆的自我与体验的自我

学者让人们记录不同旅游的各个片段的感受,然后让他们选择,如果有机会再重复同样的旅游,要哪一个。结果发现,人们的选择,只是根据最后的评价,开始几天的感受不影响选择。决策者是有记忆的自我(remembering self),不是体验的自我(experiencing self)。

想像你必须进行一项很痛苦的手术,你在手术进行时依然有感受,会痛苦地呻吟,哀求医生停止。不过,手术结束时,会给你吃一颗没有副作用的药片,使你完全不记得痛苦。对这一情景,你有何感受?诺奖得主Kahneman (2011,第390页)说他的“非正式的观察是,多数人会对他们的体验的自我的痛苦完全无动于衷(remarkably indifferent)。有些人说,他们完全不关心。其他人与我自己【即Kahneman本人】的感受一样,那就是,我同情我的体验痛苦的自我,但这同情并不比我会对一位陌生人的痛苦的同情更多。这虽然奇怪,但我是我的有记忆的自我,而那位过我的生活的体验的自我,对我而言,像是一位陌生人”。我认为,这又是诺奖得主的一个失误。【关于诺奖得主的经济学失误,见拙作《从诺奖得主到凡夫俗子的经济学谬误》(黄有光2011a)。】我对自己的体验的自我的苦乐非常关心。

决策者是有记忆的自我,不是体验的自我。而很多决策者又对体验的自我无动于衷,因此很多决策肯定是不理性的,会大大减低体验的自我的幸福。如何从这低效率的决策中学习,以提高包括有记忆的自我与体验的自我在内的快乐,应该还大有文章可以做。

对于到底应该根据有记忆的自我,还是体验的自我的快乐为标准,Kahneman (2011,第410页)采取折衷的看法:“不考虑人们所要的幸福理论是不能够成立的。[人们要的是有记忆的自我所认为的快乐。] 另一方面,不考虑实际上在人们生活中产生的体验,而只关注人们所认为的,也是不能够接受的。有记忆的自我与体验的自我都必须考虑,因为它们的利益不完全重合。哲学家对这些问题会长时间争论。”

不必等哲学家的争论,我自己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终极而言,只有真正被体验的快乐才是快乐,才是有终极价值的。不排除也应该考虑有记忆的自我,但有记忆的自我所(经常失误地)认为的快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各种原因使它影响真正被体验的快乐,包括:1、有记忆的自我是决策者,而决策影响真正被体验的快乐;2、如果不考虑有记忆的自我,人们会不高兴,而这会降低人们真正被体验的快乐; 3、有记忆的快乐会通过回忆等而增加将来的真正被体验的快乐。

为了明白唯体验快乐论(终极而言,只有真正被体验的快乐才是快乐,才是有终极价值的)的正确性,请你考虑下述两个选择:

A:活了80年而最后意外立刻死亡的一生,前79.9年一生非常痛苦,包括健康不好、生活条件不好、人际关系也不好等。最后一个月吃了一种药丸,使你记忆中的前79.9年是美好的,这也使你在这最后一个月内相当快乐,但快乐强度没有前79.9年的真正痛苦的强度大,但你还是认为你的一生是非常快乐的(因为记忆被扭曲)。

B:活了80年而最后意外立刻死亡的一生,前79.9年一生非常快乐,包括健康很好、生活条件很好、人际关系也很好等。最后一个月吃了一种药丸,使你记忆中的前79.9年是痛苦的,这也使你在这最后一个月内相当不快乐,但不快乐的强度没有前79.9年的真正快乐的强度大,但你还是认为你的一生是非常不快乐的(因为记忆被扭曲)。

聪明的读者,你选择A还是B?我肯定选择B,因为被扭曲地记忆的快乐,除了能够影响体验的快乐外,本身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并没有价值。

这次我们讲的不顾感受时间长短的失误,和记忆的失误,天生的一些错误倾向,希望读者能够获得一些启示,从而能够做对将来的快乐比较有利的决策。在以后的一些文章,我们还会继续讨论一些类似问题与对策。

文献

黄有光(2011)。《从诺奖得主到凡夫俗子的经济学谬误》,复旦大学出版社.

KAHNEMAN, Daniel (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New York: Farrar, Strauss and Giroux.此书有中译本.

KAHNEMAN, Daniel, FREDRICKSON, B. L., SCHREIBER, C. A. & REDELMEIER, D. A. (1993). When more pain is preferred to less: adding a better end. Psychological Science, 4(6): 401–405.

KARMARCK, T., MULDOON, M. F., SHIFFMAN, S. S., & SUTTON-TYRRELL, K. (2007). Experiences of demand and control during daily life are predictor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rogression among health men. Health Psychology, 26, 324–332.

黄有光简介:

Monash大学荣休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Global Priorities Institute咨询委员。

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66年获新加坡南洋大学(Nanyang University)经济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悉尼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4年至1985年在澳大利亚Monash大学任副教授(Reader),1985-2012年任讲座教授(personal chair), 2013年后成为终身荣誉教授(Emeritus Professor)。于1980年被选为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于1986年被选入Who’s Who in Economic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ajor Economists 1700-1986的十名澳大利亚学者与全球十名华裔学者之一, 于2007年获得澳大利亚经济学会最高荣誉—杰出学者(Distinguished Fellow)。受邀请于2018年到牛津大学作第一届Atkinson Memorial Lecture。

往期回顾:

https://c.m.163.com/news/s/S1578293650996.html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

【精彩推荐】 黄有光·网易研究局专栏PC版>>

【精彩推荐】 黄有光·网易研究局专栏客户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