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俏: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定位并不占优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中国产经新闻报社、网易财经联合主办的2020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夏季论坛于9月25日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全球共破局》。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在论坛三“剧变下的企业应对”环节表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定位并不占优势,中间品比重高,美国提供核心零部件、核心技术、原材料,中国更多的是基于下游,组装之后货物出口出去,这种情况表明我们在真正遇到贸易冲击时,供应链很难形成闭环。

刘俏还援引麦肯锡报告举例,高铁零部件有20%需要靠国外的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或者核心技术。未来长期一段时间我们如何提升研发基础底层技术的比重是国家战略上的必然选择。

以下为现场实录:

刘俏:第一点刚才大家讲到现在脱钩的压力比较大,我们看了一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定位,我们定位并不是优势,经济学我们经常用上游程度作为指标衡量,一个国家在全球贸易体系里面,它的中间品有优势,我们算出来之后大家发现全球价值链上游程度大概低于全球开放经济体4%的水平,我们大概在1.2%左右,大量出口贸易、出口货物其实需要国外的中间品,我们自己的中间品比重高,美国29%,美国提供核心零部件,提供核心的技术,提供原材料,我们这边更多的是基于下游,组装之后这些货物出口出去,这样的情况下表明什么?我们整个在全球价值链里定位不好,真正遇到脱钩的情况或者遇到贸易冲击的时候,采取极端举措的时候,其实我们供应链很难形成闭环。

这个图简单展示一下,麦肯锡在去年中国和世界的一个很大的研究报告,大家看到这里若干个高科技行业和重点领域,最后一个灰色是相当于零部件需要从国外进口的零部件占的比重,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最熟悉最自豪的高铁,大概现在相当于20%的零部件需要靠国外的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或者说是核心技术或者零部件,到这里我们讲到后面的比如说民用飞机甚至包括半导体这些行业,基本上大面积的依靠国外零部件的进口,毕竟我们在供应链层面上很难形成闭环,这给我们启示是未来为什么一定要讲双循环?

我们现在要补上短板的话,靠短期的这种立军令状下决心集体攻关会有效果,但是这些是长年累月积累的结果,未来长期一段时间我们如何提升研发基础底层技术的战略比重可能是国家战略上的必然选择,我们现在只有5.5%的研发经费是投在研这个字上面的,“研发”是两个动作“研、发”,我们只有5.5%是放在研究上面的,这种情况下你去要芯片真的要不到,国家需要更长时间做这项工作,这是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