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巴尼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首席代表)

我将从经济复苏和转变两个角度,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IMF对全球经济的展望。从经济复苏来看,我们现在处于全球经济衰退期,但从目前形势来看,经济的恢复情况稍好于预期。疫情使得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各国政府陆续出台了许多宏观经济政策,我将介绍这些政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从经济转变来看,我认为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不是单一重塑经济,而是将数字经济纳入未来经济发展规划,探索数字化发展新趋势。

我们现在正处于全球最大经济衰退期。截至2020年10月,全球GDP增长率为-4.51%,2008年的全球GDP增长率为0%,由此从广度和深度来看,全球经济受此次疫情的影响都比08年金融危机要大。此次疫情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损失。2019年10月,IMF预计到2024年全球GDP增长率将达到19.1%,疫情爆发后,该预测率仅为12.7%,下降的6.4%就是全球经济遭受到的不可逆损失。

目前来看,经济的恢复情况稍好于预期。2020年1月,IMF预测的2020年全球实际GDP增速为3.2%。4月份IMF将该比率调整为-3.3%,6月份继续下调到-5.2%,10月份IMF首次将增速向上调至-4.4%,由此可见全球经济正在冲击中缓慢复苏。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极不均衡。我们把经济体划分成三类,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包括中国)以及中国。今年4月份以来,IMF对发达经济体的GDP增速预测从-8.1%上调到-5.8%。但是对于不包括中国的新兴市场经济体,IMF对其持续下调预测值,从4月份的-2.3%下调到最新的-5.7%,其中主要是印度的经济表现形势不好,其最新GDP增速预测值仅为-10.3%。IMF对中国的预测值上调到最新的1.9%。我们把中国进行单独分组,通过观察近20年的中国GDP增速趋势图,可以看到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比较强烈,但跟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遭受到的不可逆转的损失相对较小,仅占不到2%的经济体量。

各国政策带来了不小的风险与挑战。各国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来缓解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通过观察财政收支平衡占潜在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我们可以发现202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明显的结构型变化,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2020年财政赤字占比与2019年相比显著提高。从具体财政政策来看,各大经济体以信贷支持等线下刺激措施为主,比如发达经济体发放贷款占GDP比重达到22%,其中G20的信贷支持力度大概是7.5万亿美元。从货币政策利率走势来看,我们认为英国、美国与欧盟的货币政策利率会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

后续政策该如何转变?第一,抗疫首先是最关键的,只有抗疫做得好,经济才能恢复活力。第二,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不应操之过急,应考虑政策的长远影响;另一方面,各国应深化多边合作,共同帮助低收入国家共度难关。目前,IMF已经为80多个国家提供了资金支持,为29个贫困国家进行了债务减免。同时,G20通过暂停偿债协议(DSSI),为低收入国家提供了债务解决方案。第三,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我们要考虑当下政策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应呼吁各国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持续推动数字化经济转型。

来自史蒂文·巴尼特在2020年12月18日第九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上的发言,未经本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