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内容不构成投资决策。

赵俊华(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场与能源金融实验室主任)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于今年7月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4日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发布这一讯息。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碳市场建设方案,在市场运行初期,只在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结合目前实行的碳排放强度管理制度,首批配额分配采用了基准法对全国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核发配额,目前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预分配额已完成下发,预计最终核定配额和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将超过40亿吨,中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而市场人士普遍关心:碳价会涨吗?

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能源市场与能源金融实验室主任赵俊华认为,碳价与国际接轨是趋势。

中国碳市场仍处于试点阶段 碳价逐渐上涨将成为长期趋势

截至2020年,中国的7个碳交易试点市场交易状况并不活跃,交易体量也尚处于较低水平。试点市场的总交易额不超过100亿人民币,每年的交易额为10亿人民币左右。其中湖北市场和广东市场的交易量较大。累计到2020年,湖北市场的交易量约为7800万吨,广东约为7700万吨。

赵俊华教授指出,试点市场的意义很大:一方面在市场机制设计以及规则建立上为后续全国市场的建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为后续全国市场的推出和运作储备了相关的减碳技术(包括碳计量、碳捕捉技术等)和碳交易人才。

现在业内普遍认为,当全国碳市场推出以后,随着中国“双碳”进程的推进,碳市场的配额会逐步收紧。未来的5-10年间,碳的价格会呈现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并大概率最终与国际(欧盟)碳价格接轨。“欧盟的碳价格最近屡创新高,可能很快会冲击60欧元的大关。按汇率折算后,价格高出我们国家试点市场的平均价格10倍左右。如果欧盟一旦对中国实施碳关税,大概会影响1.1万亿美元的出口;即使只对高碳行业征税,也要影响4500亿美元。它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可能比贸易战的影响更大。由于这种外在的倒逼,可以预期国内碳价格会逐步上涨。”

碳成本的增加将推动减碳技术的发展 倒逼企业加速转型

赵俊华教授认为,碳交易的发展会为中国各行业带来全方位的影响。以电力行业为例,一旦碳市场开始实际运作,碳成本的增加将会加重火电企业的负担和亏损。减碳技术的开发以及碳交易人才的引进亦将造成企业成本的上升。再者,由于中国电价市场机制灵敏度的欠缺,发电行业上游成本的增长将难以及时向下游传导。电价的波动亦会导致民生与企业间的矛盾。种种影响将会倒逼企业权衡各方成本,开发更多新的业态,转变商业模式,增强自身的金融属性,投入新能源的蓝海。

借鉴欧盟经验 及时进行政策性宏观调节

全球行业碳交易的标杆就是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欧盟碳市场的建立比中国早了近15年。欧盟的经验可以为中国碳市场的建设提供很多借鉴。目前,中国已借鉴了欧盟的前车之鉴,摒弃“祖父法”,实施用基准线法发放配额,并且设计了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等相关市场规则。赵俊华教授认为,中国相关监管层本身在设计碳市场的规则的时候,已经参考了欧盟的一些经验,然而,市场稳定储备机制的建立,碳抵消证书的推广,后续能够保护市场主体、规避风险的碳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开拓也很重要。中国借助特殊体制的优势可以及时对碳市场进行政策性的宏观调节。

碳交易优于碳税 低碳经济有助增强中国产业竞争力

赵俊华教授表示,碳交易利用市场天然且灵敏的调节机制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这一方式优于征收“碳税”。新能源产业是中国产业的未来,长期来看“双碳”进程有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转型,增强中国产业发展竞争力。

“中国的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电池产业包括电动汽车的产能均已达世界第一,做低碳转型,我们国家拥有优良的基础,不必畏惧与西方国家的竞争。”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移驾微信公号 看这里看不到的内容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中国版>>

【精彩推荐】 点击进入网易研究局·国际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