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共同富裕是国家的目标,同时也是企业家的使命和责任。企业家可以在共同富裕方面大有作为,甚至可以说,没有企业家就不可能有共同富裕。
要理解这一点,首先要理解利润。“收入分配”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但这个概念有误导性,因为市场中收入不是分配来的,而是自己赚来的。无论是工人挣钱,还是企业家挣钱,都是靠努力获得。收入是给我们的待遇,它已经存在,就看怎么分,分给谁。利润是企业赚来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没有收入就没有利润。收入由消费者、客户支付给企业。客户为什么要给企业收入?是因为从中得到了益处,经济学家称这个益处为“消费者剩余”。市场经济中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消费者,技术进步的最终成果都转化为消费者剩余,但是GDP无法统计消费者剩余。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部“大哥大”手机的价格是三万元。现在苹果手机的价格不到一万元,但功能是大哥大的数百万倍。如果按照数字计算,它的成本和价格都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这就是市场给消费者带来的消费者剩余。
哪一类企业能有收入?企业对消费者服务越好,服务的消费者越多,收入就越多。如果消费者不满意,随时可以“开除”你,消费者不买你的东西,就是把你开除了。所以企业要赚钱,首先要服务好消费者。
市场经济中总是“聪明人”为“笨蛋”服务,像我这样的人比较“笨”,什么都不懂,但是我可以得到“聪明人”提供的产品。这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获得收入的重要基点。
企业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需要花成本。成本是合同收入或者合同的许诺,意味着企业必须依法支付工人的工资,不能违付。所有成本剔除后如果还有剩余,就是企业的收入。但收入也许是负的,如果企业承诺给予消费者的益处大于从消费者那里获得的收入,那企业就可以“走人”了。
下面我用数据证明这一点:
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和胡润排行榜。下图的横坐标代表一个省每万人口中私有企业(也可称为企业家)的数量,纵坐标代表该省的可支配收入,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省,该图显示:一个地区拥有的企业家数量越多,该区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并且相关度非常高,达到0.96。如果一个地区的企业数量增加,每万人增加10个企业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会上升700元,增加100个是7000元。
下图的纵坐标是私营企业年平均工资,横坐标是私营企业数量。私营企业家的密度越高,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工人工资越高,相关度也非常高。
下图显示了私营企业的数量和工资与利润的比例关系,私营企业家越多的地区,工资占利润的比例越高,浙江是非常显著的例子。这意味着企业家不仅使平均财富增加,而且使财富的分配更合理。因为企业家竞争越激烈,就需要“讨好”工人,提高工人的工资。企业家竞争越激烈,工人讨价还价的能力就越高,工人“开除”老板的机会就越多。
下图是以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省或者市,从31个省市的水平看,某一地区企业的利润越高,该地区的基尼系数越低,也就是收入分配差距越小。虽然显著性不高,但仍是负相关。
下图的纵坐标是一个省的低保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横坐标仍是企业家的密度。企业家密度越高的地区,低保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越低,这意味着企业家是有效解决贫困人口的重要力量。总的来说,一个地区人均拥有的私有企业数量增加1%,该地区低保人口的比例就减少1.3%。
接下来我从2017年胡润排行榜中2000个富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富人最多的地区是广东、北京、浙江、江苏、上海。下图的分布显示:某地区的富人越多,该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越高。
如果我们按照富人出生地计算,结果也是如此,出生地富人比例越高,该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越高。
以广州深圳为例,下图是以每万人净流入的富豪来计算,也呈高度的正相关。也就是说,某一地区吸引的外地企业家越多,该地区的人均收入就越高。
基尼系数也是类似情况。以2017年富豪榜为例,某一地区的富豪占比越高,该地区的基尼系数越低,尽管不明显,但依旧是负相关。
一个地区富有的企业家多了,该地区的收入差距不仅不会增大,相反会减少。因为企业家越多,竞争越激烈,给普通工人的工资就越高。
企业家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有企业家精神的人,都应该去做企业。做好企业不仅能把蛋糕做大,而且能把蛋糕分得更公平,使收入分配更合理。因此,中国要创造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创新的体制、政策和文化氛围,那么共同富裕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整理自张维迎教授2021年12月22日在2021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暨成果发布会上的主题发言,未经本人审定。)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