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研究局稿件未经同意禁止一切媒体转载,包括友商,本文不构成投资决策。
周放生(中国企业发展与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针对共同富裕、城乡教育、企业发展等热点话题,中国企业发展与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接受了网易研究局的专访,他表示政府应该在互联网、远程教育上进行投入,给乡村配备优质的互联网教育条件。让城市的优秀教师,能通过互联网抵达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听全国一流教师的课程。
网易研究局:你之前说过,实现共同富裕,最重要环节是在初次分配,而不是二次和三次分配。能否具体解释下你的观点?
周放生:三次分配有各自的功能,第一次分配是创造财富的主要环节。二次分配不创造财富,主要是再分配财富。三次分配也不创造财富,是让先富起来的人,自愿把一部分财富贡献给社会,帮助穷人,并支持一些有需要的社会事业,比如做公益、文学艺术创作等。所以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初次分配,因为它创造财富,而后面的二次和三次分配不创造财富,只是再分配财富。
网易研究局:你之前提到,企业创造的利润应该由出资人和企业员工共享,也就是资本和劳动共创利润,也应该共享利润。这与企业给员工发工资奖金有何不同?
周放生:我们长期以来的理念认为企业的利润是由出资人创造的,谁出资,谁所有,谁受益,谁处置。员工只是出资人雇佣的劳动力,他们通过实现出资人的要求拿到工资。当然员工也有奖金,但这也算在劳动报酬范围内。
但实际上,企业的利润既有出资人带来的,也有劳动者创造的。劳动者不仅是被雇佣的人,他也参与公司利润价值创造。如果一个企业只有资本,只有物质条件,例如:厂房、设备等,它能创造利润吗?一个静止的物质放在那,是不会创造价值的,更不会升值。只有和劳动结合起来,物质条件才能盘活,才会创造价值,产生增值。当然只有劳动,没有出资人,没有物质条件也不能创造价值。企业就不存在。所以,一个企业的价值利润,既有资本带来的,也有劳动创造的。
这也应该是共同富裕的理念,在初次分配中,出资人跟劳动者共同创造了财富和价值,就应该共享价值财富。
网易研究局:有的企业会根据企业当年经营状况来发放年终奖,比如这个企业今年经营状况比较好,它给员工的年终奖就多。这算不算是一种共享利润的方式?
周放生:如果企业是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给大家发年终奖,当然也算是共享利润。但传统的概念中,发年终奖只是一种奖励,像是对职工的一种恩赐。但是我说的概念不是恩赐,也不是一般的奖励,他既是一种激励,也是员工应得的,是共享他们创造的利润价值。
网易研究局: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企业,真正做到了你所说的企业与员工共创利润、共享利润?
周放生:有大批的民营企业都做到了。比如四季民福烤鸭店、默夙科技。去年中央发布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其中也讲到了“超额利润共享”的概念,也是相同的含义,现在很多国企也开始实行这一制度。
网易研究局:你之前提到,企业发展要注重“拜技主义”和“长期主义”,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是否坚持长期主义,不断修炼自己的技能,才能在内卷时代获得好的发展?
周放生:德国和日本的制造业之所以发达,有很多的隐形冠军,就是他们坚持“拜技主义”、“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的价值观。而中国的很多企业也很努力,也很聪明,但没有达到他们那么好的结果,比如我们的隐形冠军数量还比较少。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跟他们不同,我们我们许多人和许多企业是“拜金主义”和“短期主义”。这种价值观理念的差异,影响了中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对个人来说,许多劳动模范和科技人才,他们的初心就是坚持“拜技主义”、“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所以他们的技术水平就会超过同行,拥有很强的个人竞争力,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他们对企业的贡献很大,个人也会获得高收入回报,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双赢。
网易研究局:对企业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什么?
周放生:对企业来说,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人,是人的价值观理念。企业价值观理念是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就是“拜技主义”、“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对企业家来说,他需要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定位,然后在细分市场上长期坚持,坚持几十年,坚持几代,这是企业家的职责。
在这一基础上,企业的广大干部员工,尤其是骨干员工,践行好“拜技主义”、“长期主义”和“工匠精神”这几点,这个企业就会有很好的发展。
网易研究局:北大教授姚洋认为,共同富裕要抓重点,重点是抓教育。如果能在2035年前把教育资源拉平,共同富裕就完成了80%,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
周放生:我觉得这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教育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但是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得创造价值、创造利润,要不然你分蛋糕分什么呢?只有把蛋糕做大,你才有得可分。共同富裕最终体现在财富的分配上,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利润,获得更多的收入。教育只是基础,不等于把蛋糕做大,也不等于创造更多的价值。姚洋的观点有点绝对平均主义,教育完全平均主义也有问题。因为人和人是有差别的,我们既要有相对公平的教育基础,又要有一套能够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优选人才机制。
网易研究局:现在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较短缺。姚洋提到我们应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去农村,给农村教师更高的工资,但现实情况往往是反过来的。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周放生:我赞成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去农村,确实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比较好,农村缺好的老师。但怎么鼓励老师去呢?当然要提高待遇。现在社会被浪费的资源太多,比如一些面子工程,做了很多无用功,就是为了政绩的好看。国家应该思考怎么把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把不该浪费的资源用来支援农村的教育,现在教育资源配置是不合理的。当下中国的人力资源相对比较富裕,比如每年有上千万的大学毕业生,很多人还找不到工作。如果国家能提高农村老师的收入,甚至超过城里老师的收入,也应该超过,因为那里他们付出的更多。我估计很多大学毕业生也愿意去农村教书。这方面得靠政府解决,教师收入属于政府的职责。
另外,政府应该在互联网、远程教育上进行投入,给乡村配备优质的互联网教育条件。让城市的优秀教师,能通过互联网抵达农村的孩子,农村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听全国一流教师的课程。而当地的老师只负责辅导作业和解答问题。这方面政府现在也在做,但是投入不够,还没能实现农村互联网教学的全覆盖。一个好老师到农村去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他也只能面对几十个学生。如果能实现远程教育,把北京、上海最好的老师和课程直接抵达农村的学生,效果是最好的。
网易研究局(微信公号:wyyjj163) 出品
网易研究局是网易新闻打造的财经专业智库,整合网易财经原创多媒体矩阵,依托于上百位国内外顶尖经济学家的智慧成果,针对经济学热点话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解读,打造有态度的前沿财经智库。欢迎来稿(投稿邮箱:cehuazu2016@163.co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