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中国经济,正被一个墙角逼到另一个墙角:“一个墙角”是房地产,“另一个墙角”是地方城投。

本质上,它们同属一面墙,但在房地产捅出的大篓子尚未修补好时,若地方城投这个墙角也塌了,中国经济就如同倒了一面墙,这栋房子马上就风雨飘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高层明确指示:“要避免房地产风险和金融风险、地方债风险交织,发生系统性风险。”

老实说,为了避免这个“系统性风险”,城投已经尽力了:2023年1-2月,城投拿地金额占全国土地出让金比重13.23%,其中占比最高的湖南城投达到42.22%。

楼市跌倒,城投吃饱!

问题是,吃得下去能拉得出来吗?事实上,大量的地方城投摇摇欲坠。

3月24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自律处分:吉林四平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存在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

四平城投的违规行为有三:一是“20四平城投PPN001”“20四平城投PPN002”两期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利率未客观反映其实际利率水平;二是较大比例募集资金未按约定用途使用,未提前披露募集资金用途变更公告;三是2020年、2021年年度报告中关于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信息披露不准确。

翻译一下,其实就是城投发债没说清楚钱怎么用怎么还还多少,导致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投资风险上升。

事实上,四平城投的问题在地方城投中绝非孤例!3月中旬以来,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交易商协会已发布多家城投的自律处分,暴露为数众多的地方“隐性”债务的“隐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大多数城投公司是挂着“地方”的羊头卖着“房地产”的狗肉。2022年房地产暴利神话的遮羞布被扯开后,潜藏在城投债中的虚假繁荣也彻底暴露。

根据公开信息,2023年开年后,已至少有20位城投平台的中高层人士被查,大量寄生在城投融资上违规获取“顾问费”、“手续费”、“咨询费”、“服务费”等中介费的不法分子被陆续揪出,外表光鲜的城投,内部千疮百孔。

2023年1月9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江苏镇江融资领域腐败专项整治挽回经济损失近16亿元》:“全面起底市、县、乡三级政府平台公司近十年的融资业务”。镇江倒查力度大、时间长、范围广,16亿似乎也在意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要划个重点,“近十年”恰恰是城投业务最为繁荣昌盛的十年,查处的22人也是肉眼凡胎,试问在鲜花满地掌声雷鸣的高光时刻,有几个人能抵御住金钱的诱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媒体梳理,2023年光江苏省镇江市、淮安市清江浦区、淮安市洪泽区、建湖县五地公布的数据,专项整治追赃就挽回损失近100亿,个别地方追赃挽损的规模超过当地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六成。

满目疮痍,不忍直视!

屋漏偏早连夜雨。华福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2023年城投债到期规模合计约为5.69万亿元,达历史峰值,同时,2023年地方债到期规模约为3.6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城投业务破败不堪,地方财政捉襟见肘、爱莫能助,这样的财政状况怎么还钱?

显然,2023年城投公司的处境并不比大量债务暴雷的民营房企好。

民营房企如恒大、融创、旭辉等头部房企都在努力通过债务重组、展期以空间换时间,但城投公司也可以效仿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表面上当然可以,因为城投公司的债务属于企业债务,比如遵义城投就来个展期20年。但实际上,城投公司是地方的融资平台,它们融到的钱都花在城市基础建设上,代表着地方的脸面和公信力,如果放任城投采用遵义城投“流氓式”展期的方式处理债务,就相当于宣告地方信用破产,后果有多严重可想而知!

中央兜底?对不起,高层已经明确否决。

为今之计,城投债还是只能借助地方卖地求生,但楼市能不能复苏尚未可知,就算能恢复也是“分化式”复苏,只有少数一二线城市的楼市有恢复如常的可能性,那剩下的呢?

“楼市跌倒”是个问题,“城投吃饱”的权宜之计又把问题扩大化了,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