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本刊编辑部 | 吴海珊

展望下半年,很多外资机构认为,工业板块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尤其是基建和铁路装备板块。

受对外投资放缓等因素影响,在今年以来的市场存量博弈中,工业板块表现相对弱势。但展望下半年,很多外资机构认为,工业板块投资机会值得重点关注。尤其是基建和铁路装备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外知名投资机构瑞银认为,全球市场占比份额较高的基建企业海外订单下半年有望快速反弹,中国全建筑供应链均有望直接受益;而随着今年铁路系统客流量的恢复和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扩大,瑞信认为,铁路装备板块今年有望出现底部反转的投资机会,“向上的动能是清晰且明确的。”

基建和装备等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

外资对下半年工业板块“抱有信心”

从整体情况来看今年1~4月份,工业企业的利润出现了较大的降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4月同比降幅为20.6%,实现利润总额20328.8亿元。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8.2%,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

同时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3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个行业持平,27个行业下降,行业分化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基础建设板块利润总额出现了较高的增长。1~4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852.7亿元,增长34.1%。其中4月份,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长36.5%。尤其是电力生产持续加快,带动电力行业利润大幅提升45.3%。

装备制造业的增幅也较大,利润大幅增长29.8%,同比增速由负转正,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6.4个百分点,对工业企业盈利起到最主要的拉动作用。

但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整个工业板块一季度表现并不抢眼。如工业4.0从2月初的高点1856点一路下跌,至4月26日触及1611点。

对此,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对《红周刊》表示:“A股上半年显示出没有增量资金的博弈市场,新发基金非常少的,导致市场行情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形式,投资者经常会砍掉不太上涨的板块,去投资上涨快的板块。”

但在刘徽看来,下半年工业板块的表现值得投资者“抱有信心”。而4月之后,工业4.0板块也受到资金关注,开始进入上升通道,截至6月1日收盘,报1768点,自低点反弹近10%。

基建海外订单下半年有望快速反弹

中国全建筑供应链均有望受益

5月30日,基建板块早盘大幅走强,中国交建涨超7%,中国铁建涨超5%,中国中铁涨超4%。受盘面影响,基建ETF大涨逾2%,引发市场对基建的关注。

虽然受国内基建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影响,二级市场上基建板块自2022年11月出现了上涨趋势,在今年5月初受阻,并进入调整期。但5月底以来,板块再度受到资金的追捧。

汇丰环球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北亚首席投资总监何伟华在其报告中表示,当前基建投资幅度的确在放缓,可能跟中国经济实现“开年红”,财政不急于发力相关。

不过,从新增专项债来看,基建占比出现了提升。兴证固收研报数据显示,新增专项债中,2023年4月基建类投向占比为57.5%。1~4月有75.6%的项目收益专项债(合计8139.47亿元)投向基建领域,较2022年同期(占比70.1%)有所提升。

海外知名投资机构瑞银也对《红周刊》明确表达了其下半年基建板块的信心。“基建板块目前被严重低估了,尤其对建筑公司的估值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这些公司本身拥有很不错的资产,随着其资产负债表的改善,提高ROE,叠加一带一路的项目订单加持,有望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瑞银证券亚洲工业行业主管、中国研究部副总监徐宾对《红周刊》明确表示。

徐宾尤其强调一带一路在基建投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数据显示,中国建筑企业在电力、供水和运输相关国际承包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比如,早在2014年中国电建集团就已经占据了全球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份额的50%。

而根据瑞银的测算,2022年中国承包商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了850亿美元的收入和1300亿美元的新签合同,分别占海外整体的55%和51%。瑞银预测,2023年一带一路国家的潜在年基建需求是1.1万亿美元,为2022年中国全部基建支出的30%左右;乐观情况下,这些国家的需求甚至可能达到2万亿的规模。

徐宾表示,过去两三年,海外基建订单趋弱,预计今年海外订单将快速反弹,来自海外基建项目订单会变多。值得注意的是,海外项目的毛利相对较高,现金流也更好,能够带动建筑公司基本面的恢复。

他表示:“下半年基建企业订单有望集中到来。中特估叠加一带一路,则有望成为基建板块下半年最主要的催化剂,预期上涨空间很大。”在这一趋势中,瑞银认为中国全建筑供应链都有望受益。

“不仅仅A股的基建公司值得关注,港股也有很多不错的投资标的,且估值更加便宜。”徐宾补充说。

装备制造海外收入占比将不断提高

电池材料和工程机械出口需求大

同时,徐宾认为从资本品制造(通常指装备制造)的角度来说,海外收入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电池材料和工程机械可能成为未来几年表现最积极的出口行业。中国工程机械OEM(一般指原始设备制造商)厂商,凭借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的强大竞争力,有望继续在新兴市场获得份额。

例如,数据显示,挖掘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出现了大幅下滑,但是自从2022年开始海外需求开始大幅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国内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挖掘机销量总计26.13万台。其中,国内市场销量15.19万台,同比下降44.6%;出口销量10.95万台,同比增长59.8%。

根据瑞银估算,到2025年,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总额将达到近700亿美元,大幅高于2022年的不到450亿美元。其预计未来5年,中国挖掘机和挖掘机油缸供应商海外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

铁路投资创同期历史新高

铁路装备今年存“困境反转”机会

瑞信工业证券研究分析师政晓琭在年中展望时明确表示:“铁路装备会在今年出现底部反转的投资机会,向上的动能是清晰且明确的。”

国铁集团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1~4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4亿元,同比增长6.3%,创同期历史新高。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此前1~4月同期历史最高纪录为2019年1~4月的1623.3亿元,今年该数据同比2019年增长3.1%。其中,4月完成538.5亿元,同比增长5.6%。

国铁集团4月底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收2719亿元,同比增长18.2%,净利润亏损163.22亿元,同比减亏297.63亿元。

整个铁路装备产业链公司收入都出现了高增。京沪高铁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57.39%;广深铁路营收同比增长22.96%;中国通号铁路营收同比增长16.46%,其中海外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52.65%;铁科轨道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4.88%;中国中车铁路装备业务营收增长了61.53%。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中车在最近接受投资者调研市场时称,铁路客运恢复得非常好,超出预期。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投资力度加大。对今年铁路装备投资保持乐观态度。中国银河证券在5月初的研究报告中,给予中国中车“推荐”评级,理由包括,其一季度铁路装备业务增速超过60%;铁路固定投资规模向好,轨交行业景气度逐渐企稳回弹等。今年一季度,中国中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6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15亿元,同比增长180.01%。

同时,这些公司一季报的数据还显示,新签订单,尤其是海外订单正在增加。中国中车1~3月新签订单611亿元,同比增长17.05%,其中国际业务新签订单184亿元,同比增长95.74%;中国通号1~3月,铁路领域新签订单36.18亿元,同比增长51.27%,海外业务领域新签订单13.29亿元,同比增长40339.40%;铁建重工一季度新签订单33.63亿元,同比增长42.79%。

徐宾表示,随着中国铁路的客运量大幅反弹,以及更多高铁的出口,也会带来高铁设备、动车组的出口、建筑央企和铁路设备公司都将受益。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表示,疫情影响消除,带来客流量复苏带动新增需求和车辆设备周转提升,叠加2019~2022年动车组招标缺口,车辆设备招标以及维修需求有望恢复。

浙商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预计2023年随外部影响不断减弱、政府合作深化恢复向好,轨交装备出海有望优先受益,同时在新一轮国企改革背景下,轨交板块央国企有望迎来“价值重估”。

(本文已刊发于6月3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