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先后经过西域、河中与吐火罗后,玄奘终于抵达朝思暮想的佛国圣土--天竺。当时整个次大陆上共有70多个大小邦国。玄奘则基于见多识广的阅历,他对本地的自然地理做出准确描述:

印度半岛如同半月,北宽南窄、三面环海。一面背靠大雪山,山峦绵延、丘陵起伏,东边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南边有山、稀树草原郁郁葱葱,西方气候干燥、土地坚硬。

一旦穿过兴都库什山 玄奘便进入大印度文化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穿过兴都库什山 玄奘便进入大印度文化区

玄奘还对印度的风土人情做饶有兴致描述:他看到当地人居住的竹木编织小屋。四墙都用涂泥的方式加固,和王侯们兴建得金碧辉煌的宫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受到种姓制度影响,不同群体之间不能通婚。这种反差之大令自己感到十分惊讶、但又无可奈何。

在饮食卫生方面,公元7世纪的印度人已经非常讲究。比如绝不吃隔夜食物,手头的木质食器用过即弃,还有刮舌苔清洁口腔的习惯。此外,印度人还会嚼杨树枝条来清洁口腔,这一细节已经得到唐代敦煌壁画的印证。

玄奘笔下的印度人 对于饮食安全非常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奘笔下的印度人 对于饮食安全非常看重

而且和很多当代认知不同,唐时的印度居民在大解、小解之后洗手洗澡,以此来维持身体的干净。但牛粪却被认为具有净化功能,无论是居所还是圣坛都会拿来圣化。他们还在牛粪上撒花,这一细节描写非常准确。

至于服装,玄奘也看到当地人是在腰间缠布,然后再披上左肩,露出自己的右肩。由于气候炎热,所以印度人都是赤足而行。这些习俗直到21世纪的今天都依旧存在,如同历史的活化石般生生不息。

玄奘笔下的印度服饰 一直被延续到近现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玄奘笔下的印度服饰 一直被延续到近现代

此外,玄奘还对古印度的语言学、数学和历法学成就给予肯定。

在军事上,技术和军人身份掌握在部分刹帝利手中父子相传。贵族和统帅能够骑战象或者驾战车冲锋陷阵,实际上和张骞、班超时代的身毒军队没有本质区别。

源远流长的古印度风格战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源远流长的古印度风格战象

当然,玄奘也记载了颇有印度特色的古老律令,所有人都要尊重神判法:如果遇到没有办法判定的案件,就把嫌犯绑上一个口袋,里放块石头往河里一扔。如果嫌犯沉下去而石头浮上来了就是有罪的。火判法则是把铁给烧红,让嫌疑人拿舌头去舔。如果毫发无伤就是无罪证明。此外,当时的印度还流行毒验法和称验法。这些判罪方式在受到印度文化影响的吐蕃地区也有遗存。

玄奘对此没有做任何评论,但这些记载体现了印度人重视精神世界和轻视现实世界的文化取向。只是印度人对自己国土的自称往往就是赡部洲或者圣土、中土,而不是玄奘翻译中的“印度”。

公元7世纪的古印度建筑复原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7世纪的古印度建筑复原图

除上述风俗,玄奘还对印度的文字、教育、佛教、族姓、敬仪、病死、赋税做了详细记载。由于重玄思、重来世而轻现世,印度人不像汉土那样有悠久的修史传统,所以玄奘的记录对后人复原中世纪早期的印度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