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7年春天,中央决定从全国党费中拨款100多万,重建“四八”烈士墓园。

1992年,李铁映同志前往陵园吊唁,目睹陵园荒芜僻陋情景,当即指示拨款维修。

很多人可能光听名字不太了解,“四八”烈士墓园在哪?那里埋葬着什么人?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才会明白,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中,有多少革命先烈在为了新中国而鞠躬尽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八”烈士人物浮雕及毛主席题词

山呜谷应,延安最悲痛的日子

1946年4月7日,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电告延安:

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同志于4月8日上午,由重庆乘飞机返回延安。

王若飞,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时任国共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中共代表。

秦邦宪,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博古,中共七届中央委员,时任政协“宪草”审议小组委员会中共委员。

叶挺,著名北伐将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始获释放。出狱后第一天,即电中共中央请求恢复党籍,于3月7日经中共中央批准。

邓发,时任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代表解放区工人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回国。

4月8日下午1时许,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等来到延安东关机场迎接王若飞等同志。当时,乌云低暗,山雾沉沉,下着牛毛细雨。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约2时许,布满乌云的空中传来隐约的隆隆声,人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是那高空的飞机声不久又由近而远,渐渐听不见了,疑惑、焦虑与不安又回到了人们的心上。但人们还是抱着希望,在霏霏细雨中等待着,直到下午4点多钟才慢慢散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八”烈士遇难飞机

原来,王若飞、博古等人乘坐的美式C47运输机由重庆起飞后,途经西安加油,飞抵延安上空时,因云浓雾大,无法着陆,只得返回西安。飞机返航途中,迷失方向,飞至山西兴县黑茶山时,不幸触山失事。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王若飞的舅父、老教育家黄齐生及其孙黄晓庄,叶挺夫人李秀文及其女叶扬眉、其子叶九,十八集团军参谋李少华、王若飞随员魏万吉、博古随员赵登俊、叶九保姆高琼,以及美军机组人员四人,一共十七人全部遇难。

中共中央得到飞机失事的报告已是4月11日夜间,不幸的消息使中央领导人悲痛万分。

4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王若飞、博古等同志遇难的消息,沉痛的气氛立刻笼罩了整个延安。多少人嚎啕痛哭,多少人默默流泪。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含着眼泪,向正在召开的边区三届一次参政会报告了这个不幸的消息。会议当即决定休会志哀,并通令整个边区下半旗三日,停止娱乐活动一个月,以示哀悼。

4月13日,中共中央及延安各界成立了包括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林伯渠等,以及著名民主人士李鼎铭、刘少白等人参加的治丧委员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4月,延安各界“四八”烈士公祭大会

4月18日,烈士们的遗体将运回延安。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亲率各解放区及延安各界的代表共万余人,前往机场伫立在风沙中等待了几个小时,迎接烈士们的英灵。附近的许多群众也放下了农具,停下了纺车,纷纷加入了迎灵的队伍。

下午1时,两架运送烈士遗体的专机着陆。迎灵的人们排列着整齐的队伍,肃立在飞机前。当第一具遗体从机舱中抬出时,全体迎灵人员脱帽致敬,整个机场为肃穆和悲壮的气氛所笼罩,只听得见轻微的担架移动声、低泣与呜咽声,以及风卷尘沙刮过的声音。十分钟后,乐队奏起了哀乐,各机关代表组成的抬灵队将遗体抬赴灵堂,朱德、刘少奇等紧随灵后,两侧护灵队持枪随行。抬灵队经祭场至灵堂,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亲视入殓。烈士家属们看着亲人的遗体,皆泣不成声。

4月19日,延安各界三万余人隆重追悼和公葬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等烈士。可容数万人的广场四周悬挂着无数的挽嶂和挽联,随风哗哗作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八”烈士遗像

会场临时搭起的台子上悬挂着先烈们的遗像,花圈丛中露出“为人民而死”的挽牌。灵台上站着两只纸扎的白鹤,后面陈列着十三具烈士的灵柩。灵堂正中的党旗下,悬挂着毛泽东的挽词,横梁上悬挂着中共中央书记处题送的大匾:“变悲痛为力量”。

上午10时,追悼大会开始,全体脱帽肃立,鸣礼炮二十四响,山呜谷应。哀乐从寂静中响起,旋即又由挽歌队唱出沉痛、愤慨的挽歌。

首先举行家祭。烈士们的家属在极度悲恸中被扶上祭坛,向灵前献花圈、敬香、献爵、恭读祭文。

随即举行公祭。主祭人是朱德、刘少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朱德

公祭结束后,林伯渠报告遇难诸烈士的生平重要事迹。继而由朱德、张云逸、朱宝庭、吴满有、刘少白等致词。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激昂地说:“他们死得太冤枉了,老百姓很伤心。”“我们要喊出来!人民大众反对法西斯,人民有力量把法西斯消灭掉,一定要完成民主!”

各界代表致词后,由家属致词。黄齐生先生的夫人、六十八岁的黄王守瑜由亲属扶上台,她从泣不成声中发出激励的词句:“各位同志,各位家属,我们大家要放宽心。我们不要相信反动派,受他们哄一次,就是受他们一次害,我们大家要一齐奋发,打倒法西斯反动派,千万不要让它一步,让它一步,大家就不得安宁。”

博古的夫人张越霞强忍悲痛,向到会者和全中国民主人士对她们的关怀表示谢意。她还说:“我们党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党中央和同志们会教育我们把我们的小孩抚养长大,继续为人民服务。我们愿向烈士们发誓,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用庄严的工作,完成亲人们的遗志!”

中午12时零5分,哀乐复起,套裹着红色毡呢的灵柩开始移出灵堂。这时,一位跛脚的哑巴农民,突然在灵柩前扑倒,放声嚎哭。人们问他原因时,他用手在地上写着,“我要纪念,共产党使我翻了身!”

抬灵队抬着烈士们的灵柩缓缓前行,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亲随执绋。到会的群众们排着长达五六里的行列跟随在后面,用了一个半小时,灵柩才到达墓地。礼炮又一次鸣放了二十四响,十班民间的吹鼓手一齐吹起了哀乐。灵柩徐徐落入墓穴,万千群众纷纷落泪,中央的领导同志轮流为每一位烈士奠土。接着,送葬的人们纷纷涌上来抢锹奠土,由于人多锹少,许多人即用手捧土向墓穴投去,一时间墓地上尘土弥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八”烈士遗像

十三座新坟堆起来了,哀乐又一次响起。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极尽哀荣的葬仪结束了。但来悼者仍依依不忍离去,许多人仍徘徊在墓间,表达他们无尽的思念。

重庆、上海……举国上下的哀悼

对“四八”烈士的悼念,成了全国性的活动。晋绥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东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太行、华中,各地的党政军民都举行追悼大会,沉痛悼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烈士们。

在陪都重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发表讣告,称“若飞诸同志与黄齐生先生正为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之实现,竭精殚思,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竟以飞机遇险,一时俱丧,不仅本党之重大损失,实亦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不幸。”

4月19日,重庆各界追悼大会在青年馆举行。从清晨开始,工人、学生、市民、教授,以及各党派各界的领导人,带着哀痛的心情,从四面八方向青年馆走来。青年馆门前的街上竖立着两座蒙着白布的牌坊,上面横书“陪都各界追悼王秦叶邓黄诸先生大会”几个大字。密密地悬挂在街道两旁和青年馆墙上的挽联在微风中飘动着,人们不时停下脚步,读着上面的挽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各界为“四八”烈士举行追悼会

走进追悼大会的会场,首先看到的就是祭台上竖立着的一排用花朵和柏枝围着的遇难烈士们的遗像。遗像前的白布长桌上,放着一对高烛、三支长香和鲜果香茶等物,周围排列着密密层层的两排花圈。台前悬挂着写着“精神不死”四个大字的横幅,下面一排白蜡。黑黝黝的祭台上,香烟缭绕,烛光融融,照耀着死难者的遗像。整个会场内一片肃穆悲伤的景象。

会议还没有开始,所有的座位都已经坐满了人,过道上也站满了人。在座位和祭台之间的三尺空地上,周恩来、董必武与罗隆基、郭沫若等人席地而坐,埋头垂首,不胜哀戚。更多的人挤不进会场,只得在场外签名后徘徊观读挽联,良久始去。

上午9时,是预定开会的时间。会场突然肃静下来,哀乐声起,人们不经司仪李公朴先生唱仪,很自然地站立起来,凝视着遇难烈士们的遗像,默默志哀。人们唱起了郭沫若写的挽歌《英雄们向暴风雨飞去》:

滚热的眼泪无法阻挡,
千人万人的眼泪流成了长江。
  • 这天大的损失啊!
    怎样补偿?

歌声像钢针一样剌痛着每个人的心,热泪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流淌。

公祭仪式开始,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主祭,周恩来、沈均儒、孙科、邵力子等陪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4月30日,在宋庆龄、黄炎培、左舜生、柳亚子、马寅初、马叙伦、陶行知等人的发起下,上海也举行了追悼大会。大会于10时半结束,可是人们还不愿离开。争取民主的歌声四起,汇合成一个巨大的声浪,整个会场发出一致的我们要民主的呼声。

中央拨款一百多万,重建烈士陵墓

“四八”烈士殉难后,先后收到来自各方面的唁电唁函115件,挽联诗词共253件。《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也于4月13日分别发表名为《痛悼死者》和《中国人民无可补偿的损失》的社论,对烈士们的殉难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四八”烈士埋在延安,延安人民永远怀念着他们。延安人民在烈士的坟前树起墓碑、木栏,四周栽植了松柏,建起了陵园。这座陵园北枕黑龙山,面临延河水。4月8日,正是清明刚过。延安人民在上坟祭祖时,总要先来到这里,悼念自己的领袖、同志和战友。

不幸的是,“四八”烈士陵园曾经遭到过两次劫难。第一次是在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的军队侵占延安后,调动了一连人马,砸破陵碑,推倒木栏,乱伐树木,并派人站岗放哨,不许老百姓接近烈士陵墓。

但是仅过了一年,延安又回到了人民的手里。“四八”烈士陵园当年就被修复,人们又去祭奠扫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

1957年春天,经中共中央批准,从全国党员缴纳的党费中拨出一百多万元,重建“四八”烈士陵园。

这座新陵园位于原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王家坪北侧,背枕清凉山,面对延河水,新开的延惠渠从陵园中潺潺流过。主要建筑物有纪念堂、纪念塔、纪念亭、陈列室、陵墓区等。

纪念堂是陵园的主体建筑,汉白玉墙壁上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为烈士的镏金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纪念堂南北两侧有两个陈列室,陈列着烈士们的遗物、照片、文献等。瞻仰者来到这里,会看到王若飞穿过的灰粗布八路军军服;秦邦宪译著的各种马兰纸印刷的书籍;叶挺的指挥刀、望远镜……

从陈列室往北,再登二十几层石阶便是陵墓区。正中央是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和在延安病故的关向应和张浩同志的汉白玉贴金的墓碑,碑座一律镶着青石。两边排列着李秀文、叶扬眉、叶九及其他烈士的墓。整个陵区均被松柏、冬青等长青树包围,郁郁葱葱,象征着烈士精神万古长青,浩气长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八”烈士纪念碑

“四八”烈士陵园第二次遭劫是上世纪60年代末。然而,在烈士陵园被毁的日子里,前来瞻仰的人依然不绝。一位年过七旬的张老汉,移着艰难的脚步来到烈士纪念堂,双手拍打着铁门,硬要进去瞻仰烈士们的遗像。当人们告诉他陵园已被关闭时,张老汉站在台阶上,抖动着胡子,嘴角微微颤动,气得说不出话来。

1971年,烈士遗骨被迁往城北的李家洼现址。1992年,“四八”烈士陵墓重又修复。延安人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陵园,祭奠烈士的英灵,缅怀他们的伟绩。

“四八”烈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形象在人民心中如同座座丰碑,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