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83岁的黄克诚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身体无法再支撑现在的工作,因而向上级请辞领导职务,上级同意了。

不久,黄克诚收到了一封致敬信:“您具有坚强的阶级党性,不盲从,不苟同,坚持真理,刚直不阿,不论身居高位还是身陷逆境,都一心为公,无私无畏。”

收到信,黄克诚十分惶恐,他连连说道:“太高了,太高了,评价太高了。”

熟悉黄克诚的人,却不赞同黄克诚自己的说法,他们认为,黄克诚得到如此的评价,确实是名副其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历史上,黄克诚曾“九上九下”,这九次,都是因为他坚持真理,而被撤职,其中,有8次是在战争年代,还有一次是在建国后。

这九次坚持真理,后果最严重,影响最大的,就是建国后的这一次。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本来不愿来参加,黄克诚提醒:“这是毛主席亲自主持的会议,你是政治局委员,不去不合适。”

黄克诚没有想到,彭德怀在参加会议时,居然写了一封“万言书”

本来黄克诚是不用参加会议的,但是由于彭德怀的“万言书”,黄克诚接到了毛主席的通知,务必前来庐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庐山会议的“大气候”,黄克诚的心里已经有些明白,关键时刻,毛主席为什么点名要他出席会议,他自然懂得毛主席的意思......

周恩来看到黄克诚,有些唏嘘:“你如果来早一点就好了,这样彭总也不会将那封信拿出来了。”

黄克诚知道周恩来的好意,他心里很是后悔:“何止是来晚了,早知道的话,我就应该来庐山参加会议。”

上山后,黄克诚与彭德怀住在了同一个别墅,当天晚上,彭德怀便将自己写的“万言书”拿给黄克诚看,黄克诚认真看完后说:“这封信提议的意见我赞成,但是信的写法不好,语言中有刺激,你那样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总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直脾气:“实际情况那么严重,我就是要写尖锐的话,引起重视。”

黄克诚很心痛,又有些惋惜:“彭总,你总是感情用事,你和主席共事多年,应该互相了解较深,这些话你为何不与主席当面谈,何必写信?

关键时刻,毛主席请自己上山,黄克诚明白毛主席的用意,他来参加会议,就应该按照毛主席的意思说话,可是黄克诚没能过了自己心里这一关。

他还是坚持了真理,赞成了彭德怀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战友纷纷向黄克诚使眼色,或是用比较委婉的话制止他,黄克诚明白大家的好意,但是他没有领情,这次庐山讲话,也成为了他最为“淋漓尽致”的一次。

谈完话,有人找到黄克诚,要他和彭德怀划清界限,黄克诚摆摆手,甚至有人要黄克诚反戈一击,黄克诚坦言道:“落井下石也要有石头,我连一块石头也没有,我决不做诬陷别人,解脱自己的事。”

毛主席对于黄克诚,还是比较了解的,历史上,他曾三次点名黄克诚担任要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是在1948年11月,天津解放后,他点名黄克诚担任天津首任市委书记。

第二次是在1949年5月,他点名要黄克诚负责湖南的党政军工作。

第三次是在1952年7月,他点名黄克诚进京工作,担任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

此后,也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黄克诚历任总参谋长兼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毛主席召见黄克诚,要他和彭德怀划清界限,黄克诚没有答应:“我和彭德怀观点基本一致,只能就庐山会议的这次意见而言,过去我和彭德怀争论很多,有不同意就吵,几乎争论了一辈子,不能说我们的观点都是一致的。”

黄克诚如此,毛主席也没有了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彭德怀与黄克诚两人,再加上周小舟等人一同遭到了错误的批评,被撤销了职务。

在此期间,黄克诚过上了赋闲生活,早上6点半起床,外出散步一小时,回家吃早饭,听新闻,8点左右看书,有时候还会下围棋,晚上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之后散步,10点左右休息。

直到1965年,他被任命为了山西省的副省长,不过在山西,他也只待了一年的时间。

文革期间,黄克诚曾见到彭德怀,他抓住机会问:“天冷了,你怎么不穿棉鞋?”

彭德怀:“棉鞋带来了,没穿,别说话了,免得麻烦。”

这两句话,成为了他们之间最后的一次交谈。

1974年,彭德怀因病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熬了过来,他将自己称之为“幸存者”。

1977年,黄克诚复出,一年后,中纪委成立,他被任命为中纪委常务书记。

黄克诚年近80岁,本来是不愿意再工作了,但是上级给了他一个不能拒绝的理由:需要你的名字。

文革结束后,需要解决历史遗留案件,一些老同志被平反,但是不认可,不签字,黄克诚得知后,就将那些人的文件拿来,加了个便签,写上几句话,然后再盖上自己的铜制狮子头形状印章。

老同志一看,就签了名,他们说:“我本来一肚子意见、一肚子委屈,黄克诚同志比我们受的委屈都大,黄克诚同志都说话了,我们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0年代初,在社会上有一些“非毛化”的声音,黄克诚非常忧虑,1980年11月,中纪委召开了一次座谈会,黄克诚作为常务书记出席,那个时候,黄克诚的双眼已经失明,他是在秘书丛树品的搀扶下,走上了主席台。

黄克诚开口:“今天我来这里讲话,不讲别的,想先谈一谈怎样对待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对我们党和国家来说,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接着,黄克诚从大革命时期谈起,一直到当今,黄克诚全部谈话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毛主席的功绩,他说:“毛主席去世,我感到深深的难过,虽然我自从庐山会议以来一直蒙冤,但我们这代人的感情是超过一切个人恩恩怨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强调:“毛主席逝世了,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也留下消极因素。他的消极因素只是暂时起作用的东西,经过我们工作是可以克服的,而毛泽东思想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在这次座谈会上,黄克诚连续讲了四个小时,说完后,全场雷动,大家热烈鼓掌。

不久,黄克诚这次谈话,被《人民日报》转载,1981年,黄克诚的秘书找到总政治部副主任华楠,把黄克诚谈的话交给他,说谈话分为三个部分,第二、三部分《人民日报》已经发表了,第一部分还没有发表,黄克诚提议先在军报发表。

华楠把情况告诉给总政主任韦国清和副主任梁必业,他们表示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克诚得到消息,说了一句话:“请你们报告小平同志批准再发。”

邓小平看后,也表示同意,不过在文字把关时,他交给曾任毛主席秘书的胡乔木,要他把把关,胡乔木在文字上做了个别修改,然后加了一句话:1936年底西安事变,采取和平解决的方针,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又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英明决策。

除此之外,胡乔木将整篇谈话关于毛主席的称谓,改为了“毛泽东同志”

黄克诚拿到修改稿后说可以发表了,不过他又说道:“修改稿中把称谓“毛主席”都改成了“毛泽东同志”,我不习惯,从感情上过不去,还是“毛主席”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楠接受了他的建议,之后,对毛主席的称谓又改了回来。

4月,这篇文章正式被发表在《解放军报》上,第二天,新华社发通稿,全国各大报刊予以转载。

对于新中国的元帅林彪,黄克诚也有自己的看法。

1984年,黄克诚得知《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元帅条目释文稿中,林彪只有简历,他有些不满,就找来了编纂组的编辑,黄克诚语重心长地说:“写历史人物志,要学习司马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林彪确有指挥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不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克诚的指示下,编纂组重新进行了编写。

晚年时,作为中纪委的领导,黄克诚带头搞廉政,许多人是心服口服,儿子黄晴结婚,黄克诚不准用公家车,不准大肆操办,最终,黄晴用自行车,将新娘带回了家。

黄家一家人住在一处五间平房里,为了安全,管理部门准备盖一个门楼,黄克诚制止了,后来平房漏水,服务处多次提出给他翻修房子。

黄克诚一听需要花3万多元,立刻拒绝了,他说花钱太多了,三万元能办很多事,不要翻修,哪里漏雨就修哪里。

后来,直到去世,黄克诚都住在这所漏雨的房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底,黄克诚因直肠癌做了手术,由于病情发展太快,黄克诚开始出现幻觉,一会和家人聊天,一会又说道:“我得赶快去朱总司令那里报告情况。”

有一次,黄克诚还给一位护士吟诵了自己因梦到母亲写的一首诗。

清醒时,黄克诚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了,就拒绝配合治疗,他说,再治下去是浪费,不如不治了,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夫人唐棣华给他写了一副挽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人复何求,少逢国危,坚信马列,青年从戎,毕生尽瘁,幸得见中华民族光荣屹立,

既死无憾矣,仰不愧天,俯不怍人,国运日兴,人才辈出,惜不随全党同志再尽绵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