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在历时近6年的创作拍摄后,电影《大决战》系列三部六集终于在全国上映。

影片一经播出,好评如潮,剧中人物的活灵活现,似乎将人的记忆,再次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时间,影片红遍了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剧照

鲜为人知的是,在电影的拍摄中,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的顺利,特别是在拍摄东北战场发生的辽沈战役时。

对于我军在东北的最高统帅林彪,有人主张不写他,不拍他,甚至还有人主张,直接将他写为反面人物。

这些争论很快被传到了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耳朵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土地革命时期,杨尚昆曾任红三军团政委,他是一位从中央苏区成长起来的革命干部,在苏区时,他长时间的与林彪接触,对林彪了解颇深。

尽管建国后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但是对于真正的历史,杨尚昆选择了尊重。

辽沈战役时,林彪是什么表现,为什么有人主张不拍他呢?杨尚昆对于拍摄林彪批示了什么?

辽沈战役决策与中毛主席有4次分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高层,都将目光放在了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

东北当时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还接连苏联,对于我党来说,东北是一块必须要得到的战略要地,毛主席说:“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

由此可见东北的重要性。

为此,当毛主席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时,代理党中央主席的刘少奇,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做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林彪,陈云,彭真等人,随即奔赴东北,开创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初到东北,情况并不乐观,因为国民党也认识到了东北的重要性,他们派出大量的美械装备部队,与我军抢占东北。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我军一败再败。

后来,我军在东北的主要军事领导人林彪,为了扭转局面,同意在广大的乡村建立根据地,再次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法。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在解放战争进入到的第二个年头,经过我军的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国民党在东北的局面,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面对如此的局势,美国顾问建议蒋介石从东北撤军。

蒋介石犹豫后,选择了不听,他甚至还做出要保卫东北“沈阳,锦州,长春”三座大城市的决定,与我军形成持久的对抗。

国民党部队在东北的“垂死挣扎”,早就在毛主席的预料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致电林彪,罗荣桓等人,称其应该南下北宁线,阻止东北国民党军撤退,将其就地歼灭。

对于毛主席的建议,林彪并无异议,但是在如何阻止国民党部队撤退问题上,林彪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1948年4月,林彪提议先打长春,毛主席表示同意。

不过在关键时刻,林彪动摇了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5月,正当解放军准备进攻长春时,长春的守敌出于搜集粮食和保护大房身机场的目的,主动向我军出击。

这次战斗进行得很快,敌我双方损失不打,不过,我军在技战术上的问题被暴露了出来。

由于在此之前,我军还没有过一次攻打大城市的经验,因而这次战斗后,林彪决定不再进攻长春,而是建议“围困长春”

毛主席心里,其实很不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如果按照他的设想,这时攻打长春,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最重要的是,一旦东北解放军攻打下了这座10万人以上部队守备的、坚固设防的大城市,那么对于我军来说,意义很大。

林彪最终,还是坚持了“围困长春”的建议。

毛主席有些无奈,但是他还是回电表示基本同意。

不过,经此一事后,毛主席也将对于东北战局的关注,逐渐地转移到了华东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东解放军的主要军事领导人粟裕,也是一名从中央苏区成长起来的将领,他与林彪最大的不同,便是他更富有冒险精神。

毛主席对粟裕很是欣赏,这才有了之后济南战役的爆发,

而济南,也成为了我军第一个攻克的10万人以上部队守备的、坚固设防的大城市,这对我军的战略意义来说是很大的。

在东北的林彪,这时面对“久久围困”的长春,有了一丝莫名的心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最终决定执行毛主席南下北宁线的决定,不过,在南下之前,他又有多重顾虑,关于交通,粮食,以及在华北的敌人问题。

为了给林彪解决这些问题,毛主席命令华北军区组成西进兵团,准备向绥远出击,为东北野战军扫清障碍。

可尽管如此,林彪还是顾虑重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生气了,他开始发电对林彪进行严厉的批评,林彪,罗荣桓等人感觉到了毛主席的怒火,随后,他们明确表示了南下的决定,并且向毛主席发去了关于进行辽沈战役的计划。

毛主席舒了一口气,表示同意。

不过,在关于打哪一座城市,林彪与毛主席,再次有了不同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认为应该先打锦州,这样一来,可以在东北形成“关门打狗”局势,林彪表示了同意。

不过在之后辽沈战役正式爆发后,当蒋介石派部队驰援锦州时。

林彪犯难了:“准备的是一桌菜,上来了两桌客,怎么办?”

犹豫不决的林彪,动摇了攻打锦州的信心,他建议回师打长春。

毛主席得知后,严厉地批评了林彪,大战在即,军事统帅的决心发生动摇事关重大,毛主席坚持要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林彪的内心动摇,是暂时的,在经过罗荣桓,刘亚楼等人的据理力争后,林彪再次坚定了攻打锦州的信心。

由此,关于毛主席与林彪在辽沈战役部署前的争论,最终落下了帷幕。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1月2日结束,历经52天,歼敌47.2万人,这次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的首次战役,影响很大。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基本全部解放,1949年初,林彪又指挥东北野战军南下,发动了平津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敌(改编)52万余敌人,这个平津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的一个。

也就说,林彪实际上指挥了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当然了,我们不能说是由林彪一个人指挥的,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林彪在这两次大战中做出的贡献,是无人能够代替的。

毛主席在晚年回忆林彪时曾说:“1949年之前,林彪对中国革命是功大于过.......”

建国后发生的事,众所周知,因而在1986年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时,便有了许多争论。

到底要不要写,要不要拍林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好的剧本,才能造就一部好的电影,拍摄大决战系列电影,国家重视,无论从人力,还是从资金上来说,都达到了投资的巅峰。

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林彪这个形象。

由于特殊时期和“九一三事件”,有人担心拍摄林彪会有麻烦,因而建议不写林彪,或者是对他一笔带过,出现他一两个侧身镜头就可以,甚至还有人表示,要将他写成反面人物。

关键时刻,杨尚昆发话了:“剧中要有林彪,如果不写林彪,那当年东北战场的仗是谁打的?而且写林彪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他后来不好,就把这个人写成从头至尾都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尚昆的指示,让负责拍摄电影的八一电影厂众人,舒了一口气。

随后,他们不再有任何的顾忌,开始四处挑选特型演员。

经过一番挑选,有30多人入选候选人,后来经过反复的讨论,最终,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员马绍信,被选为了最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剧照

马绍信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后来成为了剧院的一名演员,当有人通知他,八一电影厂选中他要他出演林彪时,马绍信很是惊喜。

之后,为了最大程度地还原这位历史人物。

马绍信不仅采访了曾经是四野的高级将领罗荣桓和刘亚楼的夫人,还询问了当年四野的重要人物,譬如曾任林彪秘书的夏桐,以及任作战处处长的苏静。

除此之外,马绍信还专门拜访了林彪的女儿,林豆豆。

从林豆豆的口中,他得知了林彪许多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剧照

林豆豆告诉马绍信,父亲林彪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打仗的时候,话都很少,除此之外,他还很喜欢看地图和吃黄豆。

马绍信得知这些情况,如获至宝,之后,他经过自己的努力加工,最终,在荧幕上塑造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林彪形象。

实际上,马绍信能够有如此的成就,其实也多源于杨尚昆说的那句话。

如果没有杨尚昆说的那句话,那么,电影就无法给观众呈现一个生动、切合当时历史的活生生的林彪,而电影,也具备不了太多的真实性。

电影的成功,多源于杨尚昆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军委对电影的支持,时任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也是同意的,不过,由于国事繁忙,邓小平并不能全身心地关注电影的拍摄。

因而具体的事件,都是由杨尚昆负责的。

最初在对于剧本选择时,杨尚昆说:“拿出来就一定要站得住脚,剧本不好,不拍,要改就改剧本,不能在将来的影片上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杨尚昆提出了四个要求,第一,要表现我军统帅部与敌人统帅部的斗智斗勇,第二,要表现出解放军战士们为了胜利而不怕牺牲,流血的精神。

第三,要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人物,第四,反应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气势。

最重要的,还是要选好演员,以及做好后勤保障,不能让这两个条件拖后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剧照

剧本的主创人员对于杨尚昆的指示,非常重视,后经统计,他们查阅的有关“三大战役”的档案和资料,最后加起来都有6000多万字,

除此之外,他们还亲自前往战争的旧战场进行考察,其目的就是为能够创造出一个优秀的、还原历史的剧本。

直到1987年年底,剧本主创人员,终于将剧本敲定,接下来的,便是拍摄环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剧照

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非常关心电影的拍摄。

后来,在中央军委的批示下,拍摄电影的钱,由军委来出,除此之外,军委为了将当时战争场景进行最大的还原,还使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飞机、舰艇等大型军事装备。

除了这些,中央军委还号召了15万的人民群众参加电影的拍摄,军队也出了不少的人,大约有13万名干部战士。

在当时的国内,能够有如此大魄力的拍摄电影,也就是这么一个系列。

最终,在剧组一干人等的努力下,《大决战》系列电影终于被拍摄成功,被搬上了荧幕。

邓小平看后,赞叹地表示:“片子拍得很好,我每年都要看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杨尚昆在接见剧组人员时,很是高兴,他接连与扮演“周总理”的苏林,扮演“毛主席”的古月等人握手。

与众人握手好,杨尚昆似乎想到了什么,他忽然喊道:“林彪,林彪呢?”

这时,扮演林彪的演员马绍信走了过来。

看着眼前这位熟悉的“老战友”,杨尚昆的神情激动,却是又复杂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林彪的女儿林豆豆,还专门给马绍信打电话,感谢他将那个复杂的父亲,通过电影再一次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