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要说房地产行业最炙手可热的细分赛道,代建不遑多让。

据统计,截止到今年一季度,布局代建的企业已超过90家,TOP200房企下属企业就有70家。

不过,代建赛道火热背后,也隐藏着几个核心痛点:

第一,部分代建项目的销售速度和收益已不如前些年般高歌猛进,项目欠费情况在逐年增加,清欠难度也在提高,如何及时收费成为代建公司面临的一大痛点。

第二,实操过程中,部分委托方和代建方都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比如委托方认为“付费即可”,其他一概不管。代建企业认为“只要拥有开发能力”即可,不注重管理和服务能力的构建。委托方不配合,代建方不专业,显然不利于项目的成功推进。

近日,首届中国房地产代建峰会在深圳召开,该峰会汇聚了金地管理、绿城服务、华润置地、中原建业等多家代建标杆企业,旨在深入探讨代建行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新趋势与新机遇。

明源君根据代建大佬们的发言,梳理出几个核心观点,以飨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纾困类项目异常复杂

金融机构建议代建方对目标成本上限

做出承诺

在所有代建业务中,纾困类项目是很多代建企业不想也不敢碰的一个领域。

首先,纾困类项目一般都经历了长期停工,项目的规划、定位、户型等都已落位,不需要代建方做品牌输出,营收只能以工程造价计费;

其次,纾困项目背后以债权债务为主的历史遗留问题十分复杂,这不光要求代建企业有金融资源,还要求其能精准判断背后的债权债务关系、项目交付风险等;

最后,这些纾困项目本质上是缺钱而非缺团队,但很多代建公司是奉行轻资产运营,为了隔离投资类风险而不愿意出资,由此也就会产生不匹配。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全国纾困类项目数量那么多,但各家代建公司实际启动的业务占比都很小。

比如某龙头代建企业就坦言,对于纾困类业务,公司目前还在探索阶段,虽然有一些成功案例,但还都是点上的突破。

那么,如何鉴别并规避纾困类项目背后潜在的风险,实现快速盘活销售?

第一个,事先进行专业问题诊断,把全部风险项梳理完才进场。

比如龙湖就提出接手纾困类项目的四个前提:

第一,要看这类项目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适不适合龙湖,有的项目
治理结构很复杂,加上过去的甲方还在,不太容易让龙湖发挥自己的作用。

第二,要看龙湖有没有空间重塑这个项目,能不能在产品端再增加一点亮点,把口碑声誉重新找回来。

第三,是考虑龙湖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个项目有利润,让权益方得到满意的结果。

第四,这类项目通常启动资金非常有限,在有限的资金情况下,能不能通过外力,实现大盘的快速运营,也是龙湖重点考量的点。

第二,做出承诺以及创新合作模式,让金融机构放心。

刚才明源君提到,纾困项目本质上是缺钱,而很多代建公司为了隔离风险而不愿意出资,所以就必须积极寻找外部金融资源参与其中。

但这里有个核心问题,金融机构出资,对于安全性要求极高,尤其是对地产纾困类项目,更是十分审慎。

如果打消资方的顾虑?

首先,对目标成本上限做出承诺。

比如有金融机构从资方角度,提出几个要点:

第一,代建方能不能对目标做出绝对承诺,尤其是对目标成本的上限做出承诺。

第二,补充续建资金的情况下,在代建的过程中还存在资金不足,代建方能不能拍胸脯“这个资金我来解决”,或者是通过销售等渠道来解决。

第三,代建方能够接受委托人多大的管理权限,参与期中。

第四,代建费用能不能跟销售尾款,或者投资人回收的资金做关联。

其次,积极寻求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

从资方角度看,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安全性。比如一旦合作出现僵局,项目停掉了怎么办。

如果这当中有政府介入,对基本尾款的权利进行保障的话,也就能极大打消资方的顾虑。

最后,创新合作模式。

有金融机构提出,希望将合作合同改为“成本+酬金”,即成本是目标成本加营销等费用,代建服务费即酬金。

合同的目标设定可以按“1+3”的方式。1是指一个核心目标,即金融机构最终能够回收多少资金;3是3个执行目标,比如成本上限的目标、代建过程中资金不足,通过营销或者其他方式来解决的目标,以及零安全事故的目标。

新合作模式的建立,也能让金融机构更愿意参与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