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刀郎,这个曾经被主流乐坛“看不起”的音乐人,用一首带着鲁迅调调的《罗刹海市》来“寻仇”,这样的故事很吸引人。

但是随着有那么多媒体人都在通过猛夸刀郎新歌来批评那英、汪峰这些盘踞在乐坛核心地位的元老们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这事已经不那么纯粹了。

这很像是一个精心策划的营销事件,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刀郎和他的团队赢麻了,《罗刹海市》播放量破了吉尼斯纪录。

否则那英的评论区遭到数百万人的语言暴力,包括对她和她家人的咒骂,怎么刀郎团队就没有出来解释一下呢?

《罗刹海市》的歌词非常迎合现在的社会心态。那英这些人像什么,既得利益者啊,他们盘踞在阶层固化的高点,却趾高气扬地批评这么一个让大家喜欢的、还这么有才华的音乐人刀郎。

但是不好意思,我只想问那些网暴那英网民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假如不考虑歌词的因素,纯粹说音乐,你觉得《罗刹海市》是一首好听的歌吗,刀郎的唱功是否足够惊艳到你?

从音乐性层面,刀郎的音乐中的确是有很多民族的元素,而且唱腔也很独特,但是你要说他的音乐的艺术价值就那么高,就可以碾压歌坛很多人,这我是不能同意的。

假如你说,哎,别管刀郎高不高级,我们就爱听刀郎的,他唱出了我们底层人民的心声。

那我觉得那英说的更对了,“刀郎的音乐过于注重歌词的表达,而忽略了旋律和节奏的重要性,导致其作品缺乏音乐性。此外,刀郎的音乐风格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变化性,使得听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我觉得很客观啊,其实刀郎的问题也是我们很多本土音乐人的通病,那就是太注重词,但是音乐能力不行。

那你要是非得说,你就是喜欢刀郎的歌词,胜过他的旋律

那你怎么不去听诗朗诵,直接快板打响,那个不比倒腾什么编曲利索。

《罗刹海市》是一首实验性的作品,我只能看到刀郎在这首歌中是有想法的,但是旋律确实不是很动听。可能有些人就喜欢这首歌的旋律,我很愿意听听他们的想法。

那些冲到那英社交账号底下攻塔、疯狂谩骂的网民,其实并不在乎音乐。他们只是看到进击的刀郎写了一首讽刺性很强的歌,然后就激发了他们的战斗欲望。

连刀郎自己都没表示对那英的敌意,倒是一帮网民先着急了,这难道不奇怪吗。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情绪,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很难去客观地评论事件了。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年轻人,在念初中的时候,由于经常闯祸,于是挨过班主任很多批评,十年过去了,男孩长大了,班主任也老了,一辈子没什么成绩,但也没惹什么麻烦,熬到了退休。长大了的男孩回到家乡,在街上偶遇那个曾经教训过他的班主任,于是冲过去就对着班主任的脸狂扇。

这样的故事很爽,我知道很多人都爱看这样的类型的故事,《基督山伯爵》还有大量的网络小说都是这样的故事。

但是大家却完全忘了,当年那个班主任是因为男孩闯祸了才去教训他的,但男孩却把这个当成了私仇。

可能很多人的心理世界,都住着这样一个等待复仇的孩子,当他们听到刀郎的那首骂人不带脏字的歌之后,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咒骂那英的心。其实哪跟哪啊,那英跟你有什么关系。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荒诞透顶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