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这是老祖宗用生活经验得出的智慧。

保持忧患意识的其中一项具体表现就是,在粮食丰收的年岁里,时刻谨记灾荒年间的种种灾难,做好粮食储存。

通过仓储制度,减少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隐患与问题,提前为即将到来的风险做好应对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宋朝时期,仓储制度发展到了一个巅峰。

它几乎遍布全国,有着不同的种类,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管理和运行方式,更有着鲜明的特色。

仓储制度最主要的一个功能是救灾,除了救灾之外,在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背景下,它也会拥有其他的功能,在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作出贡献。

仓储制度究竟有哪些风格鲜明的特征?它又有着怎样的种类和管理方式?

仓储制度,功能繁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典书籍《礼记》当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段话:“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国家的种种资源储存,如果没有办法应对九年的民众需求,那这就是严重的发展不足问题。

如果没有办法应对六年的积累需求,情况便到了相对紧急的地步,如果连三年的储蓄量都没有,那么这个国家或许没有办法称之为国家。

时刻做好仓储准备,并且不断往仓库当中添加储备量,随着时间的拉长,国家的安稳程度也会增加。

即使是民间发生了种种可怕的干旱或者洪水灾害,国家也能及时为老百姓的生活做出保障,大家不至于陷入危险的境地。

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诉我们,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及时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各个封建王朝推行的仓储制度,就是这样的典型。

宋朝时期,国家在汉唐两个朝代的基础之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出了风格独特又与时俱进的新的仓储制度。

众所周知,农业生产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也极强。

人类没有办法左右老天爷的意志,也没有办法控制自然灾害,当意外发生时,人们只能做到补救,而没有办法精准预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间的粮食量因为农业生产问题而不断下降时,国家能够拿出因仓储制度而保存的粮食,便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重建老百姓对于政府的信任。

不管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底层的群众,大家都非常重视仓储制度,整个宋朝,仓储制度也在全民的关注中迎来不断的发展。

宋代的仓储制度,也呈现出四大鲜明的特征。

第一点,就是它的功能性非常强。

除了最主要的功能救灾之外,仓储制度还能够调节市场物价,对交易市场实行宏观调控,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购买力和消费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来说说救灾,宋朝是自然灾害相对频发的朝代,种种气候灾害,让人防不胜防。

洪水能够淹没农田,使农民栽种的庄稼毁于一旦。

大旱又会让农作物缺少水资源,从而导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这两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极重的威胁。

遇到灾害,老百姓的防灾救灾意识不够,粮食产量便会迎来急剧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已经无法做到自给自足的标准,就连温饱,都成了底层百姓的奢望。

国家存放在仓储当中的粮食,此时便能够派上用场,有些城市的义仓,会免费向大众公开,每天定时定量的向属地范围内的老百姓发放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粮食有可能是一个馒头,有可能是一碗粥,在关键时刻,它们能够救命。

除此之外,稳定物价也是仓储的一大功能。

在自然灾害结束之后,或者是因为一些人为原因导致的产量下降问题发生后,市场物价总会发生波动。

供不应求,许多物品便会变得千金难求,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老百姓购买力下降,生活基本水准无法保障。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国家往往会拿出仓储之物,平衡供需关系,从而带来物价平衡。

另外,仓储还能够调节市场秩序。它能够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稳定市场规律,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第二大特点,那就是全国性。

宋朝的仓储几乎遍布全国,中央朝廷推出的仓储制度也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惠民仓,它就是宋朝仓储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全国性仓储,能够广泛调动全国各地资源,为民众生活提供保障。

北宋时期,全国性仓储数量较多,南宋时期,仓储则以地方性为特色,这一特点也迎来了转变。

官府和老百姓合作,或者与民间商人合作,共同运作仓储,这同样也是一大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政府具有权威性,能够带头挑起这个重担,做出筹建仓储的种种准备。

而民间的商人或者商业组织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也拥有专业的技能,他们能够根据地方特色,以更为合理和科学的方式来运作仓储,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与价值。

官方民众共同合作,这样新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在北宋时期已经初见端倪。

至于最后一大特色,也代表了仓储制度的本质,那就是低偿或者无偿。

灾荒年代或者市场物价波动剧烈的时期,仓储往往会以较低的价格或者完全免费的方式,面向群众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百姓们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获得同等的生活保障,社会矛盾自然会有所减轻。

所以这一制度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所倡导的政治秩序,在封建时代,一切制度和举措都带着明显的政治性色彩。

种类繁多,各显神通

宋朝的仓储制度有着众多种类,每一种都各有其长处和功能。

总的来看,宋朝有三种仓储形式,其影响和作用最为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就是义仓,这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公益性质的仓储,它所提供的一切开放物资,都以免费的方式进行。

义仓的兴起并不在宋朝,而是在隋唐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对于义仓的建设尤为重视,他一直秉持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充分尊重和保障民间百姓的生活权利。

推动义仓发展,就是他的具体举措。

在百姓生活遇到难以逾越的难关时,统治阶级一力倡导的义仓便能够完全发挥作用,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认为义仓对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出于恢复经济发展能力的目的考虑,他下令废除义仓。

这样的举动自然会引起民间舆论的波动,于是后来的统治者又恢复义仓,并且重新恢复其公益和救助性功能。

义仓经历起起伏伏,在整个宋朝迎来了转折性和坎坷性的发展。

第二种功能显著的仓储类型,就是举子仓

顾名思义,它与整个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朝不乏寒门子弟,他们家庭经济困难,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险阻。

读书需要成本,也会产生极大的经济开销,不管是书籍本身,还是笔墨纸砚,每一项都需要花钱。

举子仓的存在,就是给这些寒门子弟提供一个读书的机会。

他们能够从这里获得经济保障,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当中继续学习,不至于因为经济现实而放弃了学习和成才的道路。

它的性质,其实和我们今天社会当中的种种助学贷款非常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子因为自身经济困难问题,可以主动向贷款基金会或者政府相关单位提出申请,由国家来保障他们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

从人才培养和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仓储类型。

它能够让寒门学子得到更为平等的学习机会,不至于埋没人才。

不少通过举子仓救助的学子,后来甚至能一步步成长为国之栋梁。

这是一项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事业,是宋朝仓储类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部分。

第三种仓储类型,名字叫做社仓,它是由老百姓自发推动并建立的仓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政府为了防患于未然,会引导老百姓在粮食收成相对充裕的年岁,主动拿出一部分存粮,放在仓储之中。

仓储的管理权归老百姓自己所有,等到灾荒年代,他们就能够打开仓储,获得救助。

这样一种形式,与我们今天社会中的社区民众基金会非常相似。

社区基金会往往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众需要提前做好储备意识。等到真正需要时,它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三种仓储类型,代表了整个宋朝最有意义的三种仓储功能和效用。它们的存在,几乎贯穿了整个宋朝的始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弊影响,各有分析

毫无疑问,仓储制度是一项对社会发展十分有利的制度。

它能够在紧急关头,保障老百姓最后的生存空间,不管是救灾赈灾还是调节物价,又或者是给予老百姓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和援助,这些功能,都是朝廷关注民生的体现。

老百姓感受到了朝廷对自己的关注与照顾,自然会拥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秩序。

于是整个社会的秩序都井然有序,政治内部环境也相对安稳。

但是仓储制度的弊端,同样也不容忽视。

不管是在救灾赈灾的过程中,还是在仓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心术不正的官员,都容易因为缺乏监督而腐败心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官方与民间合作的仓储形式里,他们能够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大肆压榨与剥削平民,中饱私囊。向民众发放物资时,他们又会层层盘剥,令人厌恶。

宋朝官僚体系中出现的严重腐败问题,也与仓储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结语:

总的来说,宋朝的仓储制度算得上一项利国利民的制度。

它拥有许多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是朝廷保障民生与缓和民众矛盾的重要手段。

官民合作的新型经济发展形式,也在这一时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了验证,并为后世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资料:

《宋史》

《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