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盛夏,张秉贵糖果柜台前依然排着长队,他“一抓准”的技能,迎来阵阵喝彩声,真不愧是全国劳模。

人群中站着一位白发老人,不买糖只是静静看着,过了很久大家才发现,原来是作家冰心,是我们熟悉的冰心奶奶。

冰心此次前来不买糖,是来做什么呢?原来她是应人民文学邀请,采访张秉贵。在冰心的采访下,张秉贵的故事慢慢展开。

张秉贵出生于旧社会,是土生土长北京人,自小生活困苦,6岁为了生存捡柴、挖野菜,8岁去跟班红白喜事,为了蹭晚饭吃。

10岁起,他就各地打工,因为年纪小,很多活干不了,别人也不常用他,他就只能经常换工作。前前后后吃了不少苦,吃不饱穿不暖。那时苦到晚上没有床睡觉,随便找地方凑合一宿。

17岁那年,张秉贵总算找到了一份稳定营生,在食品店当伙计,这一干就是20年。

1955年9月,新中国一个大型百货商店,北京百货大楼开业,面向社会招聘。

当时很多青年前来应聘,36岁的张秉贵也前来尝试应聘,没想到没过几天,他就在录取人员名单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自己竟然被录取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赶紧去询问,是不是有重名的啊,结果百货大楼招聘人员告诉他,因为他有多年从业经验,即使他年纪大了,也决定破格录取。

张秉贵万万没想到,在旧社会被各种冷落的他,居然可以应聘上这么体面的工作。

张秉贵被安排到了糖果柜台,工作第一天,人山人海的阵势真是让他一惊。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愿意来百货大楼逛一逛,于是经常在柜台前排起长队。

因为顾客太多,张秉贵有时顾不过来,有些顾客难免发些牢骚,有点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一位顾客想买两块桃酥,张秉贵嫌弃顾客买的少,就去服务其他顾客了。那位顾客把这种情况反映给了百货大楼的领导,领导耐心与其谈话,教育开导。

张秉贵起初不认为自己有问题,觉得这是把精力放在给单位赚钱上。但是他这种思想还带着旧社会时期的迂腐。

领导与他聊起了旧社会的遭遇。旧社会给掌柜打工时,张秉贵还得给老板捶腿,一次他以为老板睡着了,就停下来歇一会,结果被老板一脚踢在了胸口上。

听完后,领导慢慢开导。现在是新中国没人再敢对你这样了,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顾客和你一样也是国家的主人,要为国家服务,肯定要为人民服务呀。

听完这番话,张贵秉才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还没有得到进步,更少了觉悟。从此,张秉贵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并决定一定要干好,不辜负领导和组织的信任。

张秉贵的柜台,慢慢成为了百货大楼服务态度最好的柜台,排队的顾客更多了。为了能让顾客尽早买好糖果,不耽误大家的时间,他决定进一步提升服务技能。

从此,张秉贵只要一有空就练基本功,上班练习一抓准,下班练习包装。他表示,不能浪费顾客时间,尽最大努力提高效率。

他把砖头磨成糖块的模样,每天刻苦练习,甚至成天不回家,待在宿舍练技术,简直就像“着了魔”。

就这样,最后张秉贵能把3、4分钟的接待时间,缩减到1分钟,他把这份事业做到了极致。后来,他还练习心算,不用算盘,更加提升了效率。

“一抓准、一口清”成为了他的招牌技能。他练就这个本领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更好为人民服务。

有时候遇到农民买糖,只买得起1毛钱、2毛钱的糖,他也不会嫌弃买的少,而是抓出4类糖果,给农民包起来,让农民特别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心采访后,发表《颂“一团火”的精神》,这篇文章在全国轰动。全国人民深受感动,纷纷给他寄来信件。

1986年,还剩一年就可以退休了,但是他却住进了医院。1987年,他不幸因病去世。1988年,北京百货大楼为了纪念张秉贵,树起了他的半身铜像。

张秉贵曾经教育孩子,我一定要做好我的服务工作,一个人做好事不难,但是要持之以恒去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张秉贵没什么文化,但是他总结的“接一,问二,联系三”售货法非常超前,若干年后在营销界依然受用。

他也没什么豪言壮志,有的就是勤恳敬业精神和淳朴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