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每当听到这首婉转悠扬的歌曲,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记起当年电视剧《铁道游击队》中的那些抗日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铁道游击队》可不仅仅是一部电视剧,而是我国著名作家刘知侠根据抗战时期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一本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鲁南地区党领导下的一支民间游击队抗击日伪军的英雄故事,展现了那个时期普通群众对抗日寇的勇气和决心。

但现实往往比作品更加传奇,“铁道游侠”们除了爬火车炸铁轨之外,其实还有许多其他惊人的壮举。

特别是当年,他们护送刘少奇、陈毅等领导的英雄事迹,从某种意义来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国的战局,为游击队的传奇色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击队起源

1938年,此时距离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已经过去了8月之久,日军占领了我国的上海、南京等城市,当地的百姓宛如陷入炼狱。

抗日的战歌已经在全国响起,无数有志之士在号召之下前仆后继地投身于抗日事业,洪振海和王志胜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洪振海老家位于山东省滕州市,他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因为从小跟随父亲在路矿上谋生,需要经常和火车打交道,洪振海早早练就了一身飞登火车的本领,这便是他“飞毛腿”外号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振海

王志胜是山东枣庄人,年纪比洪振海小了两岁,他曾与洪振海在枣庄的一处煤矿当矿工,后来又一同参加了抗日义勇军。

两人本就是旧识,再加上在队伍里里表现出色,很快便分别升为排长,被组织派遣到枣庄建立抗日情报站。

来到枣庄后,洪振海和王志胜以职员的身份潜伏在枣庄日军设立的一个洋行里,伺机以待。

1938年8月,他们趁洋行大掌柜、二掌柜不备,悍然出手用手枪将其击杀,夺取了洋行的武器和物资。两个月后,二人正式建立了峰县抗日情报站,这便是“铁道游击队”的前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报站成立之后,王、洪二人开始在峰县周边招兵买马,后来又陆陆续续加入了20多名战友,于1940年正式成立鲁南铁道队。

他们开始活跃在以枣庄为中心的一干地带,与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游击战。

1940年8月下旬,洪振海二人带领着32名队员,趁着夜色通过打洞的方式潜入了当地的一个日军洋行。

洋行的员工护卫们此时都还在睡梦之中,根本没有料到会有敌袭,游击队不费吹灰之力便结束了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10月,游击队在夜深人静时飞身到日军运载物资的火车上,抢走了他们准备运往临城的贵重药品,并将这些药品送往了鲁南军区,解决了军区药品稀缺的燃眉之急。

1941年6月和11月,他们又如法炮制,袭击了日军的运输列车,缴获了大量的钱币、布匹、军装等日常用品,收获颇丰……

所谓“游击战”,从字面上便不难看出战斗以游走击打的方式为主。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充分发挥己方灵活敏捷的优势,选择合理的作战时机,避开敌人的锋芒,攻其不备,从而达到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铁道游击队则将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堪称游击战的大师。他们凭借着灵活的作战能力多次扰乱敌军作战计划,帮了中央不少忙。

其中有一次,他们收到一个重要任务,便是护送刘少奇前往延安给毛主席送金子。

这笔钱是彼时延安的“救命钱”。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跨越了万里山河来到西北边陲之地。一年多以后,毛主席带领着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往后的十多年里在这里扎了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时期图片

延安地处黄河中游,位于黄土高原的中南部,这里土地贫瘠、自然灾害肆虐,粮食庄稼是当地最为紧缺的物资之一,红军来到这里后,首先需要直面的问题就是缺粮。

要知道,当时在延安城内安家的可不仅仅只有数万的红军和城内的原住居民。

自1937年以后,全国上下逐渐认清蒋介石的嘴脸,国民党的声誉荡然无存。五湖四海的爱国青年决定背上行囊先后奔赴延安。

恶劣的天气、疾病的缠身甚至是国军的屠杀都没能阻挡他们坚定的脚步,跨越险阻来到了这座“光明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万人的到来,给延安这处革命圣地注入了新生血液和磅礴力量的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加重了这座城市的负担,让米饭都成了奢侈物。

以至于音乐家马可曾情不自禁地感叹:

“到这里来后,一直吃的是金黄色的小米饭,大米和面简直成了珍品”。

1940年,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访问延安时,中共中央只在桌上摆了一盘咸菜、一碗米饭和一味鸡汤,却已经是当时能拿出的最好的食材。

这种“最高规格”的待遇让陈嘉庚惊诧不已,也使他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朴素、与民共苦的美好品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见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余观感之余,衷心无限兴奋,梦寐神驰,为我大中华民族庆祝也。”

毛主席深知在这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节骨眼上,指望谁都几乎没有可能,唯有自救才是王道。

于是他身先士卒,带领着千千万万的红军战士,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暂时缓解了吃饭的问题。

然而“衣食住行”四个问题刚解决了吃饭是远远不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皖南事变之后,蒋介石已经图穷匕见,不仅对我军进行了军事上的围堵打击,在经济上也运用各种手段严密封锁,再加上接连不断地轰炸,致使延安的处境每况愈下、不容乐观,“衣”“住”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面对这种困境,连一向乐观坚强的毛主席都曾感慨:

“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服穿,没有纸、没有油、没有鞋袜,在冬天没有被子盖……延安真是困难极了!”

此时,远在鲁南视察的刘少奇知道延安的物资紧缺,决定亲自从山东送去一万两黄金以解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危受命

在如今山东“张掖金矿带”的东端,有一座历史超过百年的金矿,名叫“玲珑金矿”,便是刘少奇金子的来源地。

其金矿储量巨大,矿石含金量丰富,自古以来便被人为开采,直到今天仍然在为国家经济助力。

众所周知,一场战争想要取胜,仰仗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也同样至关重要。

战场上的一枪一弹甚至是军衣上的扣子,背后都代表着大把大把的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时的玲珑金矿

日本侵略中国本就不是本土作战,再加上战争慢慢进入僵持,对于这个“弹丸之地”的小国来说无疑是一场财力的巨大考验。

所以,身在山东的日军对这座远近闻名的矿场垂涎已久、势在必得。

1939年2月28日,日本侵略军和汉奸刘桂堂侵占玲珑镇后,便率领着队伍火急火燎地赶往玲珑金矿,在它的周边扎起军营。

他们对外宣称:“宁失招远城,勿失玲珑矿”,在矿场周边布置了大量的军力,光是炮楼就修了7座,再加上密不透风的电网和铁栏,常人想要潜入进去难于登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