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红墙有幸亲风雨,青史何迟盼爱憎。往事如烟更如火,一川星影听潮声。”这首诗是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在70寿辰写下的诗句,表达了他对担任毛主席秘书期间与毛主席朝夕相处的那段岁月的深切怀念之情。

一、“靠乔木,有饭吃”

胡乔木1930年秋进清华大学历史系学习。1932年5月,因参加抗日运动,他被国民党列入缉捕的黑名单,于是被迫回老家盐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由于当地党的负责人叛变投敌,胡乔木逃到了上海,后转入浙江大学外文系学习。他在学校参与领导了驱赶反动校长的学潮,被学校除名。

之后他参加了左翼文化运动,很快担当起领导工作。他先后担任社联党团成员、文总党团书记、江苏临委委员。在白色恐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胡乔木等一批干部于1937年春撤离上海,奔赴延安。

1939年《中国青年》复刊,胡乔木任主编。他和毛主席的缘分,便始于《中国青年》。

当时,正值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毛主席写了《五四运动》一文,又在抗大作了《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胡乔木则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青年运动中的思想问题》。

在怎样发扬五四传统这件事情上,胡乔木和毛主席可以说是“心有灵犀”、“异曲同工”。胡乔木这一篇文章给毛主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之后毛主席在编撰《六大以来》时,人手不够,需要充实力量,便“点名”胡乔木去他身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乔木来到毛主席身边的第一件事便是在他的指导下协助编辑《六大以来》。胡乔木好比学徒,毛主席就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师傅。

在毛主席的指导下,胡乔木校对的文件清样不仅没有错别字,而且更正了一些文件中最初误印的地方。毛主席对这位年轻人的工作十分满意。30年后,在谈到胡乔木时,他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这个人有点知识,他搜集了那么多的文件,编了两大本让大家讨论,才把问题弄得比较清楚。”

编完《六大以来》,胡乔木留在了毛主席身边,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协助办《解放日报》。该报的编辑部看到了他出色的政论功底,便不断地约他写社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41年6月起至11月,他为《人民日报》写的社论达58篇之多。这些社论有的是毛主席嘱意写的,有的是他根据毛主席在内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写作的,有的是他写好经毛主席修改、审定而发表的。

当时处在战争环境中,他发表了如此之多的文章,一般的文字工作者是适应不了的。毛主席曾夸赞他:“靠乔木,有饭吃。”这句话主要是说胡乔木才思敏捷,出手很快。他需要一篇什么样的文章,胡乔木很快就写出来了。

这种本事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他的才华逐渐展露。

在整风运动中,中共高级干部们反反复复讨论的中共历史经验,最后都“凝固”在《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之中。

《决议》的起草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当中的每一句话,都要反复斟酌——因为涉及对中共中央以往的一桩桩历史事件的评价。中共的领袖们都参与到这一起草工作之中。胡乔木也参与起草,但最初却不是由他执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决议》反反复复地起草着,前前后后写了3次草案,大的修改改了14次之多。

毛主席亲自过问《决议》的起草工作。对于《决议》最初的稿子,他很不满意。推倒重来,又改一稿,依然不满意。最后,指定胡乔木执笔。当时参加有关工作的一位人士回忆:“胡乔木这人,思路特别清楚。乱麻似的一大堆党史问题,经他的笔一梳理,变得条理分明,一下子就清楚了……”

1971年毛主席去南方视察时,曾说及《决议》:“别人几个月没有搞出头绪,是胡乔木理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乔木能有这样的“本事”,考究起来,是有缘由的:一是他在毛主席身边工作,对于毛主席的观点非常明了;二是他参与编选了《六大以来》等三本书,熟悉了中共党史一系列文件、决定;三是他列席了政治局会议、书记处会议,听了中共高层领导的一系列报告,熟知种种内情;四是他具有相当的理论功底和文学修养。

与之前的工作相比,起草《决议》的难度要高得多,胡乔木担当起这一重任,从此确立了他的“中共中央一支笔”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