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改革春风温暖每一个角落。

朝霞透过窗棂,洒向坚实的土地。

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农民们终斩断了“靠天吃饭”的羁绊。

农民们用双手抚摸家乡这片沃土,他是自己的了。

往日干枯的田野上,长出了绿油油的庄稼

熟悉的乡愁在鼻尖萦绕,他久违地馨香起来。

不久,贵德县造水厂的消息传来,能承包埋设水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咱也承包一片荒地治理治理!”陶金兰这人从小就有远见,民兵经历让她比男人还要大胆强悍。

起初,陶恩铭有点担心这么大的工程。

然而看到妹妹那双明亮的眼眸,他也燃起了干劲。

当别人还在观望时,这个姑娘已经行动了!

说干就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炽烈的阳光,烘烤着贫瘠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气味。

浓密矮树,投下斑驳树影。

这是1982年的春风里,他们奋力追逐梦想的光影。

陶金兰站在一米五深、仅八十厘米宽的管道坑旁。

望着那窄小的空间,不禁打了个寒颤。

她轻轻跳下坑,双脚陷入松软的土壤,她感到四周的土壁好像在压迫着自己。

这里空间狭小,光线昏暗,让人极为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金兰弯下腰,双手紧握铁锹,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在脖子后面汇聚成一滩。

她的背部因为长时间弯腰,隐隐作痛。

“这活比开荒容易不少,我得加把劲!”

她咬了咬牙,提起铁锹用力敲击起坚硬的地面。

“又硬又平,这下面到底埋的是什么?”陶金兰自语道。

她使出吃奶的力气,对着坚硬的土地又挖又掘。

铁锹发出哐哐的碰撞声,像是撞上了铁板一样。

忽然,一大片闪烁着银光的圆盘从土中跃出。

铺天盖地袭来,瞬间淹没了她的双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这是什么?”

她惊呼一声,本能地往后一缩,差点失足跌倒。

“哥,快来看!”

陶恩明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伸手扶住陶金兰。

两人蹲在地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泥土间隙中的,赫然是一大堆银色圆盘!

陶金兰捡起一枚银色圆盘,抚去其上残余的泥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色的光芒立时射入她的眼帘,纯净夺目。

她迫不及待地拿起圆盘放在手心,金属的温度透过皮肤传来,像极了她小时候在老家刨出的第一批地瓜,惊喜无比。

“这不是银元吗,哥?”陶金兰小声惊呼,语气中满是雀跃。

“对、对!”

陶恩明也激动得有些磕巴。

“我的天呐!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银子......这,谁埋在这儿的?”

陶金兰的心狂跳不止,难以置信地看向陶恩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者同样面带惊讶,眉头紧锁,似乎在苦苦思索这场意外的缘由。

一片银色光海,闪烁流光溅得两人睁不开眼。

这片看似普通的田野,难道见证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往事?

微风拂过,远处稻田里传来一阵唧唧的虫鸣声,让陶金兰瞬间清醒过来。

“哥,我们不能擅自占有这些财物!必须赶紧上报。”她焦急地说。

“要不先埋起来?”陶恩明迟疑地说。

“这么多银子,万一少几枚,咱们可担待不起这个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在这守着银子,我马上去报信。”陶金兰一锤定音。

说罢陶金兰转身就跑,长裙在风中翻飞。

陶恩明站在原地,望着妹妹的背影渐渐远去。

四周鸦雀无声,阳光投射在蜿蜒的田埂上。

他低头看看脚下堆积如山的白银,戒备地盯着四周。

一刻也不敢怠慢,生怕有人窃取这千辛万苦发现的宝藏。

国家级宝藏

陶金兰气喘吁吁地跑到县委书记办公室,急促地讲述了田间发现埋藏的银元

书记不敢耽搁,立刻派人赶去现场保护,同时向上级报告这一发现。

很快,各路专家和武装保卫人员,赶到了那块田。

一个头发花白的专家小心翼翼地捧起一枚银元查看。

片刻后惊呼道:“这些银元出土时期不会太久,造型见于民国时期流通货币!”

“真是民国银元?”

“保护工作得再严密些!”现场一片哗然,顿时升级为最高安保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先,挖掘队只带了几口简易木箱。

没想到银元越刨越多,后来索性从村里借来两辆大拖拉机,才勉强将白花花的银元运送完毕。

这些长埋地下的宝贝,即将迎来全新命运。

陶金兰站在拖拉机旁,望着车上耀眼的银光出神。

挖掘和清点工作,进行了整整两天三夜。

期间,无数工人和统计人员忙碌穿梭。

将银元从泥土中筛选出来,清洗、分类,再精确计算数量。

清点结果出来后,所有人都倒抽了一口冷气——竟然出土了多达67981枚各式银元,以及1568个造型精良的银锞!

这批出土白银的数量之多、价值之高远远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银元,按年代可分为民国初年流通的袁大头、民国中后期的龙洋、近代的船洋等多种版别。

它们或精致,或简朴的样式,都是那个时代社会变迁和工匠技艺的荟萃。

这批出土文物,不仅市场价值巨大。

所反映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也令人震撼。

它们无疑会成为,研究当代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

“看来我们挖出了一批可遇不可求的国家级文物”,领头的专家肃然说道。

在座的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心动,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批出土白银,折合人民币高达36万元!

这在当今看似不过小数目。

但放在1982年的物价水平,其购买力已相当惊人。

要知道,在那个物价低廉的年代,普通职工的月薪,不过区区三四十元。

以当时的消费水平换算。

36万元,足可供一个家庭优渥度日直至百年!

这批银元的发现,让陶金兰一夜成名,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贵德县“先进个人”、贵德县三等功、青海军区一等功、“精神文明先进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光荣身份,无一例外地写上了陶金兰这个普通农家女的大名。

除了荣誉外,陶金兰还获得了500元现金奖励。

对她这个出身贫寒的村姑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获得物质和精神双丰收的陶金兰,脸上始终挂着惊喜而羞涩的笑容,成了村里人津津乐道的对象。

何人所藏?

载显示,银元作为货币在清朝中后期,开始流通使用。

到了战乱频仍的晚清时局,许多豪强显贵便囤积银元,作为私人财富,以备不时之需。

马家军最初建立于晚清,正值中国局势混乱,各地起义此起彼伏。

他们也由一群土匪逐步壮大势力,成为本地实力雄厚的势力。

有一批,则沦为搜刮民脂民膏的纨绔子弟。

马海元,就是这样一个马家军的纨绔子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整日沉迷花天酒地,却从不做正经买卖。

靠的全是前人积累的势力,要挟本地农民工商人交钱。

“这片土地是我们马家军的,马家军又是我在管,那这片土地上的金银财宝自然都该是我的。”

1949年,西北地区解放。

作恶多端的马海元,不得不放弃故土逃得远远的。

临行前,马海元在家里的一个隐蔽角落挖出了一个大坑,把这些年靠压榨百姓搜刮来的各式银元悉数藏了进去,生怕落入他人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片土地早已物是人非。

马家的宅院成了当地的县园艺场,平静地经历了32个春秋。

直到这个秋日,阳光穿过树影洒向陶金兰,她提起锄头,想也不想地就向土中一锄。

当时天色已晚,园艺场里也只有陶金兰和哥哥。

面前这堆价值不菲的银元,正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拿几枚银元,甚至一袋子,都不会有第三个人知晓。

但陶金兰二话不说,选择将这一发现上报。

面对质疑,她回答得很简单:“这不是我自己的东西。”

对她来说,这再平常不过。

但在捡到巨款面前,许多人都难以做到这般从容淡定、坚守底线。

事后她亦回归平静的田园生活,纵有机会改头换面,仍选择了最朴实的道路。

这样坚守本心、清高不让的人,真的值得所有人钦佩!

许多人眼里的“英雄事迹”,于她不过是生活中自然应做之事。

这种高洁品格,亦是陶金兰这个普通农家女,给世人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