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

江西万载县的一片松林边上,一群身穿劳保服的工人,正在挥舞斧头砍伐树木。

他们的队长郭桃仁,一个四十出头、容貌威武的汉子。

正在一棵大松树下休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桃仁哥,你收到通知了吧,今天县里召开林业工作会,要你去听一听。”

一个年轻小伙子抹了把汗,提醒道。

“嗯,现在去。”

郭桃仁从工装背心里,掏出一个磨损的小本子和一支铅笔,想着一会记录些会议内容。

会议上,郭桃仁拧着浓浓的黑眉头,一脸严肃地在本子上涂画。

一位面生的伐木工觉得这人有趣,索性拿过他的本子一页页翻看。

当他翻到有红色印章的一页时,脸色陡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迅速把本子还给郭桃仁,匆匆离开。

会后,郭桃仁刚要起身,外面警铃大作,就见几个身着制服的人大步流星走来:

“你是郭桃仁吧,跟我们走一趟。”

郭桃仁面色微变,心突然“咯噔”一下。

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明明没惹事啊?

但看着一脸严肃的警察,也不敢推脱,只得跟着去了。

在公安局,一位领导灼灼目光盯着他,脸色严峻地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志,你的笔记本上怎么会有这个印章图案?你知不知道这是什么?”

郭桃仁只得把原委解释了。

回忆拉回昨日

那是秋季深处,江西万载县郊外的官元山古林,密不透风。

清晨薄雾中的伐木队,正在密林中忙碌作业。

树林中,回荡着斧头敲击的声音。

队长郭桃仁手持长柄斧,面色严峻地巡视着作业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身后跟着的弟弟郭兴仁,脸上却隐隐透着痛苦。

“哥,我肚子忽然好疼,想去那边树丛里解手。”

郭兴仁弯下腰,一只手按着肚子。

“行,快去快回。”

郭兴仁闷声应了一句,就蹒跚着向树林深处走去,寻找一个隐蔽的地方解决问题。

郭桃仁接着检查起队员们的工作。

厚重的枝叶在斧头下断裂开来,发出沉闷的碎裂声。

太阳渐渐升高,树林里飘散着植物独特的气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事后,郭兴仁正准备回去。

这时,他忽然看见不远处树丛下,露出一个角的黑色皮箱,似乎被遗弃在这里很久了。

郭兴仁的好奇心被激起。

他四下张望,确定附近无人后,便走过去查看那个箱子。

用手拨开盖在箱子一侧的枯枝落叶,却发现皮箱已经腐烂变形,似乎被丢在这里很多年了。

他三两下将树枝扫开。

捡起箱子擦了擦上面的污渍,想看看里面还有没有值钱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打开一看,箱子荡然无物。

只剩些细小的纸屑和一个红色圆形小印章,孤零零躺在底部。

郭兴仁有些失望,他无知无识,看不出这印章的用处。

这天傍晚,郭兴仁和其他伐木工人一同结束了劳累的一天工作,返回到林场简陋的木板宿舍。

脱下污浊的劳保服,坐在窄小的床板上,忽然想起白天捡到的那枚奇特印章。

他从裤兜里摸出印章,举到昏暗的台灯下细细打量。

这是个深红色圆形小物件,表面还残留些铜锈痕迹。

郭兴仁凑近细看,隐约辨认出中间是一个五角星图案,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都不识字,对这个印章的来历一头雾水。

郭桃仁随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几页空白纸上试着盖了几个红章印记。

后来,郭桃仁就带着他的笔记本,参加了县里的林业会议......

苏维埃政府的公章?

经过公安人员的提醒。

郭桃仁仔细辨认着,印章上的那些浅浅印痕。

只见印章中央清晰地刻着“中华XX”“湘鄂赣XX委员会”等字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圈环绕着锤子镰刀图案,还配有三枚五角星。

郭兴仁虽不识字。

但隐约感觉,这像是当年那些“先辈”们使用的东西。

他心中突然升起一种异样的激动,难道这就是从前传说中红军政府的印章?

确实如此。

它正是19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湘鄂赣根据地建立的苏维埃政府的官方公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一时间激起国人强烈义愤。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执行委员会”的公章,就象征着处在民族危难时刻的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夺权、重建新生活的共同心声。

这也是中国革命过程中光辉的一页。

那个年代的种种故事,在他脑海中浮现,日寇侵华、农民起义、土地革命......

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仿佛就印刻在这个小小的红色圆盘上!

那是1931年秋,瑞金山间飘扬着红色旗帜,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这里聚集了众多党政军高层。

在一处木屋内,毛主席、朱德正围坐在桌前激烈讨论。

屋外林中,守卫的红军战士提着长枪走哨,时不时传来清脆的口号声。

“为了便于管理工作,我们急需一个公章来代表中央政府的权威。”

毛主席的手,激动地在空中比划。

一枚方正的红色纯银印章,在瑞金诞生。

革命年代,危机四伏!

时间一晃,来到1932年的炎热夏日,中国南方山峦起伏的鄂豫皖革命老区。

大地笼罩在炙热的气浪下,白日像火烧一般。

然而更为灼热的,是席卷中原的战火。

这天清晨,空气中迎来一阵紧迫的鸣笛声——50万敌军由南北两路合拢大举“围剿”,战火正在向苏区蔓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革命根据地中心的一处木屋中,毛主席,朱德和红军统帅们聚在地图周围,面色凝重。

曾经反“围剿”告捷的光荣已成过去。

他们明白这一次成功突围的可能,微乎其微——敌我力量悬殊,形势不利。

“前几次反围剿大捷,这次不可轻敌。”毛主席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光芒。

很快,军令下达!

“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立即西渡长江!在转移途中,要积极主动出击,粉碎敌人气焰!”

红军战士们快速收拾整装,眼神坚毅,他们誓与这片革命老区共存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移的过程中,五名同志负责转移机要文件和一枚代表中央权威的印章。

突然!密林后方传来一声爆炸,接着是密集的枪声!

眼看危在旦夕。

众人拐向山坡,在一棵参天大树下挖了个坑,小心翼翼地把箱子埋了进去,又用树枝和落叶掩盖痕迹。

就在这时,头顶上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众人脸色突变——敌人来了!

五人对望一眼,默契地散开引诱敌军远离树下的埋藏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快,山坳处传来激战声,随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当晚,箱子安然无恙,五名卫士却以身殉职,成为保卫新生政权的烈士。

多年后,一枚不起眼的印章重现江西森林。

牵出的,是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镜头。

3卡车兵力搜山

第二天一早,阳光穿过树隙,洒在检坑山间的小路上。

随着三辆卡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一百多名身着制服的公安同志奔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郭桃仁和郭兴仁兄弟的带领下直奔事发地点。

在参天大树下的林间空地,只见一个破破烂烂的黑色皮箱歪斜倚着树干。

箱盖大开着,里面的文件已经风化。

公安同志们迅速展开了搜查工作。

有的严阵以待,警惕地放哨放哨;有的仔细检查树下每一寸土地,生怕放过任何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整个山林鼎沸喧闹起来。

可惜经过一整天的搜查,这些努力终究没有结果。

山林依旧静谧,仿佛在守护着烈士们英勇赴难的秘密。

当晚归来时,大家都不禁追思起五名烈士的壮举,心中五味杂陈。

不过,这段革命历史,终于有了实物见证!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这枚印章被送往纪念馆最神圣的展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代又一代人,来到这里。

静默地驻足,心中涌起无数敬佩、感动与自豪!

这枚印章,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先烈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去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