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30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 实习生 吴旭冰)近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以《澄迈一男子下田干活后出现发烧、小腿痛等症状 一查竟是得了钩体病》为题,报道了澄迈一男子下田干活不幸感染钩端螺旋体,查出患钩体病,经紧急就医脱离危险一事,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那么,什么是钩端螺旋体病?它有哪些症状?该如何预防呢?4月30日,记者采访海南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管医师谢永慧,为大家科普释疑和支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管医师谢永慧对相关疾病信息进行登记。记者 王洪旭 摄

男子下田干活得钩体病引网友关注

4月25日,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吴鹏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不幸感染钩端螺旋体患者的情况。该患者是澄迈人,下田干活蹚了田里的污水后,出现发烧、小腿痛等症状,发热一天不退,然后到海口市人民医院求医。

吴鹏医生表示,就医时患者腿上没有明显的伤口,但他患有糖尿病,抵抗力比较低下,根据其症状判断,怀疑其患上了钩体病,当时给予对应的抗生素治疗,然后体温慢慢下降,经检查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若不及时治疗,会在短时间内导致脏器的损伤。”吴鹏说,钩体病分为轻症和重症,如果累及脏器比较重的情况下,死亡风险比较高。该男子就医及时,症状较轻,经过精准抗感染治疗后,顺利出院。

此外,吴鹏医生接受采访时,还介绍了另一名不幸得钩体病的海口患者的情况。该海口患者脚上有伤口,去年的一场暴雨后路面积水,他蹚了污水后出现发热、小腿痛、头痛等症状;发烧3天后到海口市人民医院就医,因病情危重住进了急诊ICU。经血培养和血液基因测序,确诊为钩体病。

该报道刊发后,在网络上引发网友关注。大家纷纷表示,暴雨后别蹚积水,尤其是脚上有伤口更要注意。有一位网友表示,下雨天要穿雨靴,对过敏体质的人,必须保护得好好的。也有网友表示,第一次听说钩端螺旋体病,雨季即将到来,希望多了解相关疾病预防知识。

海南全年气温较高 终年可见散发病例

海南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管医师谢永慧表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钩端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钩体常寄生于野生啮齿类动物和家畜体内,鼠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带菌老鼠、猪的尿液进行传播,每个人均可感染钩体。钩体病分布广泛,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6~10月)水稻收割期间高发,海南省全年气温较高,终年可见散发病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省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室主管医师谢永慧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钩体病主要通过3条途径传播。记者 王洪旭 摄

谢永慧表示,钩体病主要通过3条途径传播,第一,经水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接触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而感染,皮肤破损者更易感染。特别是洪涝灾害发生时和下田干活时容易被感染。

第二,直接接触传播,在饲养或屠宰家畜过程中,可因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血液和脏器等而受感染。

第三,经食物传播,吃了被鼠尿污染的食物和水,经口腔和食管黏膜而感染。

得钩体病会出现高热小腿痛乏力等 预防注意“三点”

谢永慧表示,得了钩体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头痛、眼结膜充血、小腿痛、乏力等;钩体病发展严重会造成脏器衰竭,死亡风险还是比较高,如果发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医。

对于钩体病的预防措施 ,谢永慧建议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做好疫区内灭鼠,管理好猪、犬、羊、牛等家畜。

第二,加强疫水管理、粪便管理、修建厕所和改良猪圈、不让畜粪、畜尿进行附近池塘、稻田和积水中;管理好饮食,防止带菌鼠的排泄物污染食品。

第三,保护易感人群: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禁止在疫水中游泳、涉水或捕鱼。下田劳动时,农民尽量穿长筒靴和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