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封了我许多头衔,这个‘家’那个‘家’的,我只承认两个。一个是‘导师’,因为我年轻时是个教书的,再一个是‘书生’,我是‘孔夫子搬家——全是书’。”

毛主席爱读书,会读书,且能将读书与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盛行“读书无用论”的今天,毛主席的读书态度与方法,能给我们的读书与生活予启示,指引我们找到正确的读书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对照读”与“反复读”

怎样才能把书读透,毛主席的方法是“对照读”和“反复读”。

对照读,就是当我们读一本经典时,最好是将各种版本、各家注解批评集合在一起,对照着读。面对同一主题,可以找不同作者、不同观点的书来对照着读。

1957年12月,毛主席想读《楚辞》,他请求工作人员把收集各种版本的《楚辞》和与《楚辞》相关的著作,工作人员收集了两个月,共找到了50多本相关书籍给毛主席读。

毛主席在研究拿破仑时,又找来了苏联、法国、英国学者写的《拿破仑传》以及相关的著述,对照着读。

对于经典书籍,核心书籍,要反复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好书,毛主席总是反复阅读,《红楼梦》读了不下五遍,《资治通鉴》读了十七遍,《共产党宣言》更是读了一百多遍。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不能读死书,要思考,读书思考的最佳方式就是划重点,作批注。

毛主席的读书原则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毛主席每读一本书,书上总会留下了不少他的圈画和批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读书时的批注

1938年,毛主席读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在书上圈画无数,留下批注3400多字。早年读德国泡尔林的《伦理学原理》,这本书才10万字,而毛主席的批注竟多达12000字。

现在,毛主席的读书批注,很多都整理成书出版,如《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等,从中可看出毛主席的治学态度。

很多人读书时会走神,圈画批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人集中注意力,收获更好的读书效果。

三、讨论式读书

毛主席读书喜欢跟别人讨论,早年,在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时,他就在“组织大纲”中写明:学习方法以自由研究、共同讨论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书房的照片

在延安时,毛主席组织了一个读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读书组,每天晚上读10页,然后大家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

1959年底,毛主席又在杭州组织读书小组,专门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读了两个月,大家讨论出了好多想法。

毛主席还讨论式读书的方法向大家推广。1958年11月9日,毛主席写了一封《致中央、省市自治区、地、县四级党委委员》的信,信中推荐大家读两本马列主义的书,还建议“读时,三五个人为一组,逐章逐节加以讨论,有两至三个月,也就可能读通了。”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讨论式读书,能交流思想,加深理解。世间乐事,无过于跟朋友一起读书讨论。

四、“补课式读书”

人非生而知之者,再加上人的精力有限,我们不可能读遍世上的书,这时,当我们对某一问题产生困惑,或感到自己缺乏某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就可以进行“补课式读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局势较为稳定,但党内一些同志长期奉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

这时,党内急需正确的思想引导,但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于是,毛主席进行了疯狂的“补课式读书”。

那时,凡是延安能找到的马列主义的相关著作,毛主席都找来读,延安找不到的,毛主席就写信让从事统战的同志帮忙找。他读尽了能找到的马列哲学原著、外国哲学教科书、中外哲学史著作,终于写出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廓清了党内思想,这两论也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基础。

五、读书要广博

前面的方法,都是在精读,除了精读,还要广读。

我们常有这样一种偏见,读一百本书,不如将一本书读一百遍。事实上,这世上大多数的书都不值得精读的。而且,书读得广,其义互参,往往能让我们能快速地去理解一本书。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难以统计,单以藏书论,毛主席藏书总数为96473册,毛主席的阅读范围,囊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书法、报纸杂志、丛书工具书11大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7年初春,毛泽东在杭州刘庄与秘书林克正在学习英语。

六、读书要用书

诚然,读书可怡情逸志,我们可以把读书当成一种消遣,但千万不可忘了,读书最根本目的,是实践。

很多人以读名著为荣,以读工具书为耻,这恰是忘了读书最根本的目的,舍本逐末。

毛主席会读书,更会用书,他常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

《毛泽东选集》中的毛泽东思想,就是毛主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中国实践的理论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要读无字书

1938年3月,毛主席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学员毕业典礼上说:“学习的书也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无字天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读无字的书,即向社会、实践、群众学习,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力行调查研究,关于从中获得真知。”

毛主席走到哪里,就会深入群众中,向群众请教,在社会实践中学习。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读到的知识,要在社会中验证,那么,观察社会,研究社会,改造社会,也是读书。

八、终生读书

毛主席在长沙读书时,曾写下一副对联自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主席幼时,即从《三字经》、四书开始读,少时读各种小说,及长涉文史哲学,及到各类书。毛主席的一生,不可谓不繁忙,解放前,在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后,要处理政务。但毛主席问题挤出时间来读书,读了数量惊人的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书房

《二十四史》,有850册,2249卷,煌煌4000万字,毛主席从1952年到1976年,用了24年时间,通读了这部卷帙浩繁的史学典籍。这样的恒心令人敬佩。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毛主席还在读书。1976年9月8日,在临终前,毛主席还读了7分钟《容斋随笔》。

读书并不难,难的是终生读书,将读书作为人生的一部分。它是一种态度,是我们永远保持着提升自我的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