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日前,为进一步推动矿井水保护和综合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支撑能源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对推动矿井水源头保护、分类处理、综合利用、体制机制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矿井水保护与利用目标

一、矿井水保护与利用目标

《关于加强矿井水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国矿井水利用量持续提高,利用率不断提升,其中黄河流域力争达到68%以上,矿井水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0年,矿井水管理制度体系、市场调节机制和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矿井水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矿井水保护面临的困境

二、矿井水保护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我国矿井水保护和利用能力不断提升,利用量持续增长,但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统计底数不清晰、政策标准不完善、技术装备不完备、保护利用不充分等问题。

①无法保障正常饮用

由于受井下采矿和人为活动的影响,矿井水极易受到污染。首先,悬浮物和泥沙含量过高,导致水质浑浊,影响水源的循环利用。其次,金属离子超标,如铁、锰、铅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而且水中含有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煤矸石排放物等,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另外,若pH值波动大,则无法稳定控制水质。

②水资源利用不充分

许多企业的矿井水经选矿后一次排出,不进行尾矿水利用,导致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极低。此外,企业矿井水深加工处理能力差、发展不均衡,从选矿厂出来的废水不加任何处理,流入河流、农田造成污染。

③缺乏相应的政策及技术

目前,许多地方对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和激励性政策措施,同时缺少先进适用的处理技术及技术规范等。而且水资源的供销属于城管部门管理,矿井水利用未纳入地方供水计划,不允许矿区对外供水,企业自身用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利用矿井水的积极性。

④工程设施资金投入不足

建设矿井水利用工程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的建设,而且小规模的矿井水利用工程使综合成本过高,企业不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且所取得的环境效益也相对较差。

三、如何加强矿井水保护与利用

三、如何加强矿井水保护与利用

①加强规划矿井水利用

矿井水利用要纳入矿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把提高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率作为解决矿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措施。对于严重缺水的矿区,要充分利用矿井水资源,逐步实现矿井水对地表水资源的有效替代,使矿井水利用成为改变和优化本地区水资源结构的有效途径。

此外,矿井水利用规模必须与矿区及周围生产、生活用水结合起来,因需而用,因地制宜。除保证矿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外,还要尽力满足矿区电厂、化工、冶金等高耗水行业的需要,尽可能多地替代地下水或地表水,保护有限的水资源。

②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促进矿井水利用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其他相关扶持政策,如要求有矿井水的地区、企业,特别是电力、化工等高用水企业,其新建或扩建项目生产用水必须使用矿井水,对于开发利用矿井水的相关企业研究是否予以政策优惠等。

③提升矿井水利用技术

加大矿井水利用技术研发力度,注重自主创新,重点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的联合,促进矿井水利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此外,可组织重大技术的攻关,组织实施矿井水利用的重大示范工程,研究和推广应用适用于重要产矿区、严重缺水矿区及大涌水矿区的矿井水利用技术,不断扩大矿井水利用规模,提高矿井水利用效率。

④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矿井水利用的支持力度,支持矿井水利用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建设,拓宽各种融资渠道,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企业和社会各界投资兴建矿井水利用工程,使矿井水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⑤健全监管及利用标准体系

完善矿井水利用标准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矿井水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和生产工艺过程,建立矿井水利用工艺生产、产品的质量检查监督体系,加强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使矿井水利用规范有序。同时,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检查,对问题严重的企业依法查处。政府及其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高度,加强对矿井水综合利用工作的领导与组织协调。

总结

总结

矿井水是宝贵的水资源,对矿井水采取科学排放或利用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缓解区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需要因地制宜推进矿井水综合治理,科学制定可行的水资源保护和矿井水综合利用方案,积极探索长效的治理模式,确保矿井水安全处理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