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已过,这周是替欢乐买单的时候,打工人将迎来连续工作6天的工作周,这种感觉如同上个月刷了好几万的信用卡这个月要还了一样。

由于这两个月的调休太过频繁,关于是否应该调休的讨论成为了热点话题,网上吐槽调休的声音越来越响,可即便如此有关部门依然无动于衷,该调的还得调,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要从各方对休息日的态度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可以把企业分成两类,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对于休息日的态度是不同的。休息日少一些、工作日多一些有利于前者,说句不好听的,全年无休对这类企业的效益提升帮助最大,机器24小时不间断运行从侧面印证了这点;休息日多一些、工作日少一些更有利于旅游、餐饮等服务业企业,当人们的闲暇时光多了才会有时间、有精力去消费,商场周末的销售额显著高于工作日、一个小长假的旅游人次顶得上一、两个月的累计出行数。

一个希望休息日少点、另一个希望多点,休息日与工作日之间的比例可以视为两种不同产业类型企业之间的博弈,制定决策的人要需要权衡,调休便是权衡之下的产物。

人为创造连续三天甚至更长的休假周期并没有增加休息日的天数,制造业企业“不亏”,“小长假”刺激了假日经济,服务业企业也愿意,可谓一举两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好像没有把打工人的想法考虑进去。客观来说现在的休息日比起从前是增加了的,国家优先考虑了劳动者的诉求。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作息制度,那时实施单休制,每周休一天,直到1995年5月1日以后双休日制度才在我国确定了下来,一下子多出了一半的休息日。

此外,法定节假日的天数也在上升,从刚建国时的一年7天到现在的11天,增加了57%。要知道老板是“最不喜欢”法定节假日的,安排加班必须按照工作日3倍的工资支付加班费,不论之后是否给补休。

所以我说政策制定者其实早就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考虑进去了。当然,设计调休的时候确实没怎么考虑打工人的感受,至少未能让所有人满意,从网上强烈的反对调休声便能看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可能会说可以多放几天假、不调休就行了呀,这又回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上来,企业不愿意了。这次,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老板都不爽了,前者不用多说,后者的反对点是大幅增加的人力成本,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是付3倍加班费的啊。

如此来看调休制度虽然不完美但是最佳方案,难道真的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吗?在国内工作的老外先跳出来表示反对,他们那里可没有调休。

在法定节假日与中国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怎么解决促进旅游、餐饮等服务业消费的问题呢?四个字——带薪休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打工人拥有足够多的带薪休假并能落到实处时调休刺激的消费作用会变得很低,因为不需要特意创造“小长假”了,打工人可以利用带薪休假按自身情况在一年里的任何时间点凑出2-3个旅游周期。在国内大部分人享受带薪休假的时候调休制度失去了意义、将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其实国内早就有了带薪休假制度只不过这玩意不是强制规定,属于企业提供的一种福利,完全靠老板的自觉性落实。可无论是制造业企业还是服务业企业都不喜欢带薪休假,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以一家200名员工的企业为例,平均10天带薪休假意味着一年要给员工多放2000天的假,每年的工作日差不多是251个,这意味着需要多招聘8名员工。如果像发达国家那样让平均带薪休假的天数增至20天,那么至少得多招聘16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央国企和外企还好,数量众多的中小规模民营企业就吃不消了,增加的人力成本会进一步压降本就不高的利润率甚至导致企业亏损。

实际上别说带薪休假了,哪怕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社保在执行层面都还没完全做到位。不少地方的劳动监督部门并非不知道企业不按规定缴纳社保或不按员工实际收入、以当地最低基数缴费,只是考虑到企业的用工成本与利润率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来投诉就不管了。

所以中小民营企业的成本是落实带薪休假的最大绊脚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打工人可能自己也不愿意休假。是不是很意外?可这是事实,不愿意休假又可以分成两类,一是不敢休、二是不舍得休。

吃苦耐劳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尤其是老一辈,额外的休息对他们来说好像是犯了错一样,即便单位有带薪休假也不一定会去用。再加上部分自带“工作狂”属性的领导,别说带薪休假了,双休日都会放弃休息加班。

老同志不休、领导不休,想法比较前沿的小同志怎么敢休呢?闲言碎语足以打消休假的念头。相比较而言年轻人更多的企业在这方面好一些,领导带头用带薪休假,下面的人才不会有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舍得休是什么意思呢?

有些企业是可以用带薪休假换钱的,带薪休假与周末加班的系数相同,均是2倍工资,没有使用完毕可以兑换成收入。

比如,张三有10天带薪休假,一天都没有使用,可以换取20个工作日的收入,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工资了。国内打工人的平均收入不高,买房等支出压力又重,有多挣点钱的机会宁愿放弃休息,大不了挤在节假日旅游,体验差一点和多拿一个月的工资比起来完全可以忽略。

根据心理学原理,边际效应会随着基数的增加而变小。当人们的收入足够高的时候增加的收入所带来的满足感变得很低,相反,多休息几天能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愉悦,不舍得休的现象才会逐渐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一下,休息日与工作日之间的比例存在着长期博弈,调休制度是制衡后的产物,平衡了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之间的利益却引发了部分老百姓的不满;让调休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的条件是彻底落实带薪休假,该制度存在两个问题,即企业放不起和员工不愿休。

因此,让企业放得起、员工愿意休成为了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具体怎么做呢?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填补人力成本的增加;同时,要提高国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还要改革收入分配体系,让劳动者手里的可支配收入更高,这样大家才有底气不至于为了“三瓜两枣”放弃休假。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