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去四川?
到四川干什么?
给四川留下什么?
这组排比式句式
他,如何作答?
他,是王峻,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正厅长级),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挂职),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2024年3月25日凌晨,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52岁。
未了浙川情
点击图片或扫描二维码
进入H5
了解王峻、怀念王峻、感谢王峻
入川两年半时间,王峻的基层调研行程超过10万公里,飞行航班超过120次……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这里,选择了这条山海情深的道路,直到生命的尽头?
他说:“我们不远千里来到四川,如果不尽可能地多做一些事儿,如何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当我们真正做一件利益大众之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
他坚持到基层调研,1年半时间走完68个结对县;他情系群众,始终想着还能多做些什么……他,永远是那个向着理想奔赴的“拼命三郞”。
“山海情”不断
无数像王峻一样的援川人
在巴山蜀水间书写他们的梦想
奉献他们的青春
感谢他们!
双向奔赴的浙江和四川
必将
共谱一曲韵味悠长的“山海情歌”
不负浙川山海情
——追记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上)
入川两年半时间,基层调研行程超过10万公里,飞行航班超过120次……是什么力量让他义无反顾选择了这里,选择了这条山海情深的道路,甚至把生命留在了这里?
2024年3月25日凌晨4时05分,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在杭州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2岁。
王峻
他的好友说,他将“国之大者”藏于心间,融于工作,力求事事不负组织、不负人民。
他的亲人说,他无论身居何处,都两袖清风、尽责勤勉,为了心中的理想,倾注全力拼搏。
他的同事说,他是以“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为标准,带头让延续20多年的浙川山海情历久弥新,让跨越山海的牵手故事生生不息。
为什么在四川奋斗不止?王峻,以“国之大者”的家国情怀作答。
情系家国:从浙江西南走到祖国西南
“东西部协作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是‘国之大者’。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
4月25日,成都市督院街,王峻的妻子卓丹第一次走进王峻在四川工作的办公室。拉开办公桌的抽屉,里面满满当当装着6大册笔记本。这是王峻在川工作期间留下的笔记。
王峻的工作笔记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辜负组织重托、人民期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巴蜀大地上干出一番事业。”卓丹轻轻拿起第一册笔记本,翻开第一页,熟悉的笔迹映入眼帘。这段王峻亲笔写下的文字,是他在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即将出征前座谈会上的发言。笔记上标明的时间:2021年5月31日。
卓丹清楚地记得,2021年5月的一个傍晚,丈夫陪她散步时告诉她,即将到四川挂职工作,为期3年。那时,王峻从浙江松阳县委书记调任浙江文旅厅副厅长还未满一年。
自1999年结婚,因为王峻工作的原因,两人聚少离多。卓丹说:“王峻从松阳到杭州工作,是这20多年来,我们难得距离变近的时刻。但来不及品味这样的幸福,他又要远行。”
为什么要去四川?起初家里人舍不得他到那么远的地方。“东西部协作这件事非常有意义,是‘国之大者’,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王峻说。
多年夫妻的默契,深知丈夫的担当作为,卓丹默默回到家中,为王峻收拾好出发的行装。
此前王峻工作的松阳,位于浙江西南部,是欠发达地区。在当地工作近10年,让松阳的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把干事创业的情怀转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王峻也因此荣获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
“王峻这种胸怀‘国之大者’的情怀,其实是一种家风家教。”王峻的好友、高中同学李国平说。
王峻的老家,位于浙江建德市。解放战争时期,祖父王根荣曾担任建德望城乡首任乡长,带领干部群众开展剿匪反霸、恢复生产工作;三线建设时期,父亲王光裕曾带领上海照相机二厂、上海电影机械厂等5家工厂的部分车间和科技人员,内迁到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大茅山区,组建成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为日后“一代中国制造的骄傲”打下坚实基础。
在建德老家度过短暂的童年,王峻便跟随父亲在江西生活。“他们一家三代人,在不同的时期履行着各自的使命。”李国平说,“在父亲的熏陶下,王峻从小耳濡目染,比我们同龄人都要早熟,也更有理想。”
“我在年少青春时,曾苦苦探寻人生的意义,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快乐的。”2021年8月,王峻在四川给家中一位刚考上大学的后辈的一封信中如此写道。王峻说,他后来在工作中找到答案:为国以忠,处事以敬,待人以诚。
家国情怀、担当作为,这也是浙江援川干部们眼中王峻的形象写照。
在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官方微政务账号“浙川号声”启动时,王峻深情地写下开篇词——
自1996年浙川对口工作启动以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21年是浙川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起步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开局之年,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正是肩负这样的担当和使命,2021年6月1日,王峻带领154名干部和1000多名专技人才,从秀美的西子湖畔奔赴壮阔的巴蜀大地。
为什么要去四川?要以什么样的思想状态迎接这一历史使命?
“组长告诉我们,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不虚度在四川的3年。”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何志峰说,这是王峻在众多场合以及与挂职干部谈心谈话时,强调最多的问题,但更像是他时时刻刻对自己的勉励。
情系群众:始终想着还能多做些什么
“达到考核标准只是工作起始线,我们要思考如何能在3年里为浙川协作贡献更多力量。”
2022年3月25日,王峻(右二)在布拖县考察万亩蓝莓产业园。浙江省驻川工作组供图
2022年3月15日至19日,王峻一行深入阿坝州红原县、马尔康市、金川县、小金县调研,并对浙(江)阿(坝)对口支援工作提出新的思路和要求。
“从草原到高山,从城镇到农村,他看得很细,也问得很动情。”回忆起王峻到阿坝州的情景,浙江省驻阿坝州工作队队长、阿坝州政府副秘书长(挂职)钟方成历历在目。哪些需要四川有关部门支持?哪些要协调浙江资源?王峻一笔一笔记下来。
面对四川结对帮扶县布局分散、条件差异大等特点,为更全面、更深入统筹协调帮扶工作,王峻到四川后就马不停蹄穿梭在崇山峻岭、高原峡谷间。仅用一年半时间,他就走遍了68个结对帮扶县(市、区),在条件最艰苦的阿坝、甘孜、凉山,很多结对帮扶县(市、区)他至少去了两次。
王峻在甘孜州。
“他在路上的每一步,都饱含着浙江对四川的情谊。”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王刚辉,是和王峻相处时间最多的挂职干部之一。“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他那种要多干一些事儿、多帮一些人的迫切心情。”
帮扶四川,王峻其实早已在“路上”。在上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中,松阳县对口帮扶巴中市巴州区。作为时任县委书记,王峻把松阳县最好的茶产业带到巴州区。如今,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
“松阳县与巴州区虽远隔千里,但王峻不以山海为远,在巴州区实施了一批符合区情、利于长远的优质项目,办成了一批顺应需求、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巴州区相关负责人回忆,当时王峻就时常问,“我还能给巴州多做点什么?”
如何干得更多,这是王峻想得最多的问题。
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是党中央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家层面有详细的工作指引和部署,也有明确的考核标准。
“达到考核标准只是工作起始线,我们要思考如何能在3年里为浙川协作贡献更多力量,高质量完成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嘱托。”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王亚楠说,这是组长对每一支帮扶队伍提的要求。
王峻是这么说的,也是带头这么做的。
王峻关心的“蓝鹰工程”。
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王峻去过多次,这里是“蓝鹰工程”的发源地。
2021年11月14日,在工作笔记本上,他写下整整一页关于“蓝鹰工程”的要求:着眼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问题和蓝领技工短缺问题,以两地政、校、企三方协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办学、学生高质量培养、企业高质量招才。一人高质量就业,就能带动一个家庭高质量脱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为什么要把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职业学校?浙江省驻乐山工作队队长,沐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陈军卫说,起初部分干部不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王峻找来中央、浙江和四川关于职业教育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向大家讲解,在全省推广“蓝鹰工程”。
“组长是一个非常有情怀的人,他能从大处着眼,更从细处着手。”陈军卫记得,“在一次调研中,他对大家说,如果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我们能为四川留下什么,‘蓝鹰工程’就是其中之一。这里面饱含了他对四川人民的感情。”
如今,“蓝鹰工程”成为两省产教融合、东西协作的创新工程。浙江省11个地市40余所中高职院校与四川对口地区中高职院校结对,有近万名学生通过订单式培养,实现高质量就业。
熟悉王峻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
“他的理想就是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能尽自己所能发挥出光和热,用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去践行。”卓丹说,在四川期间,王峻很多次跟她说,一定要多做一些事情,才不枉在四川这3年。
情系事业:用生命续写浙川山海情深
“倘若一个人树立着的是崇高而宏远的理想,他所从事的事业是为了人类、社会、国家,那么他就会迸发出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2023年11月,王峻再一次登上飞机,回浙江参加一场东西部协作会议。临行前,他反复叮嘱同事:“重点项目要抓紧推动,回四川后重点结对帮扶县(市、区)还要再盯一盯。”“本轮浙川协作还有半年时间,要一鼓作气,绝不能松懈。”
“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2024年3月27日,浙江杭州殡仪馆追远厅内,读着一位友人送来的挽联,卓丹和家人泪如雨下,吊唁的人群中哽咽声、抽泣声不断。
2022年3月22日,在盐源县龙口河村考察乡村振兴建设。浙江省驻川工作组供图
山一程,水一程。从浙江到四川,王峻的脚步几乎没有停下,不是奔走在各个项目现场、园区工地,就是为了协调浙川资源,频繁飞越两地。
在王峻的同事看来,他的视野和工作,早已越过两省结对帮扶的68个县(市、区)。他常对援川干部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是浙川山海情的书写者,是一座座架在浙川两地的桥梁。”
这座桥梁因浙川两地共饮长江水而情谊厚重。
“浙川两地同处长江经济带,都是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纽带与核心支点。”在一次次调研“消费帮扶”过程中,王峻将目光锁定在长江这条大通道上。
四川有产品,宜宾、泸州在长江都有港口,而浙江有市场,有面向海外的通道,可否利用两省的优势资源,搭建更便捷的物流通道?
从想法到做法,困难千万重。王峻不断往来四川和浙江,协调两地省级层面的工作,同时深入调研四川长江沿线的港口,问指标、选货品、探路径。经过几个月努力,一条“江海铁”联运物流大通道诞生。
“这条物流线涉及的城市多、节点多、机构多,组长带着大家将每一个难啃的节点都解决了。”王亚楠说,如果没有组长的大格局、大气魄,这个项目成不了。
如今,浙川两省正共同打造万(州)达(州)—舟山国际物流信息港,共建中欧班列秦巴组货基地,逐步构建起“舟山—达州”江海铁全程物流体系。达州市宣汉县的产品,14天就能到达舟山市,整体物流效率提高近1/3,成本降低20%。
浙川情深,山海绵延。王峻常常给浙江援川干部讲起一个数百年前的故事:明代四川安岳人汤绍恩,在担任浙江绍兴知府期间,兴修水利、广设社学,恤贫弱、济灾荒,深得百姓爱戴。
为此,王峻专门到安岳汤公祠考察。“安岳不是本轮东西部协作的结对县,但王峻仍然牵线安岳和绍兴开展文旅合作。”王亚楠说,“一方面他想为四川多做一些事情,更主要的是,他要我们以史为鉴,做好工作,写好浙川协作新篇章。”
“浙川山海情的续写者。”这是王峻对浙江援川干部的定位与要求,也是对自己理想和抱负的注解。
正如在1994年深秋,他写下的那段话:“倘若一个人树立着的是崇高而宏远的理想,他所从事的事业是为了人类、社会、国家,那么他就会迸发出永不熄灭的生命之火。”
王峻,永远是那个秉持赤子之心的少年。
不误光阴逐梦行
——追记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中)
“自孩子出生以来,他常年不在身边。每年女儿生日那一天,他都会挤出时间写一封长长的信,讲述他一年来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女儿的下一个生日即将到来,但她再也等不到爸爸给她写的信了……”
“他拍拍我的肩膀说:‘放心吧!3年后我要将赴川干部和专技人才一个不少地带回浙江。’可是,就在赴川工作行将结束、即将凯旋之际,他却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3月27日早晨8时,杭州殡仪馆追远厅,悼词声起,四下呜咽。现场,四川干部和浙江援川干部红了眼眶,大家前来送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最后一程。
王峻走过的地方,干部和企业家都怀念他说:“他很有修养,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但身上永远洋溢着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
到四川干什么?王峻,以永远在路上的拼抢作风作答。
王峻(中)在甘孜州理塘县。
拼在路上
1年半时间走完68个结对帮扶县(市、区)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坚持到基层调研,是王峻在四川做得最多的一件事。
他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是基层工作、基础工作,必须动起来、沉下去,聚焦问题、深入调研。
2021年6月3日,王峻到四川的第3天就出发调研,第一站到凉山——四川脱贫攻坚最后攻克的堡垒,也是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昭觉县、喜德县、普格县……上山下乡,走村入户,在四川两年多时间,王峻去了凉山10多次。
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王刚辉说,每次调研,组长都想多看看、多干干,行程都很紧。一般早上天刚亮就出发,驱车前往结对帮扶县(市、区),后备箱里装着矿泉水、饼干。到了目的地,王峻不在办公室开座谈会,而是直接去项目现场,问进展、解问题、答疑难。几个项目看下来,天已黑了。简单的晚饭后,他又和援川干部、专技人才座谈谈心。
王峻在凉山州金阳县。
2022年3月,王峻用6天时间去了凉山5个县,车程近2000公里。
大凉山的路很陡,弯很多,一般人在车上看手机、看文件都会晕车。“但山路再弯,他好像也不会晕车,也不打盹,好像一直都不会累。”浙江省驻凉山工作队队员应雨航回忆,为了多看一些项目,他常在车上听汇报,边听边思考,“他要求把吃饭时间压缩到半小时。”
浙江结对帮扶的68个县(市、区),有42个在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甘孜州石渠县地处川青藏三省(区)接合部,是四川省海拔最高、地理位置最偏远、交通最不方便的县之一。前往石渠县需先乘飞机到青海省玉树州,再坐3小时汽车才能抵达。
高原缺氧对低海拔地方的干部是不小的考验,王峻常常鼓励大家,“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王峻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走进村民家里,了解村民的生产收入和孩子教育情况。
他马不停蹄,长途跋涉,充分调研了解结对帮扶地区发展基础,推动项目进展。两年半时间里,他变黑了,也瘦了。
在王峻眼里,项目是浙川对口帮扶工作的载体,也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心工程,要打造优质项目,让群众真正从中受益。
在甘孜州德格县,王峻走村入户查看浙江援建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在凉山州盐源县,深入泸沽湖小学查看师生宿舍条件;在普格县,多次实地查看水产养殖项目。
……白天路上调研,晚上他也不歇着,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在王峻6本工作笔记本里,留下无数个“晚上”的痕迹——
2021年9月16日,上午他还在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研究项目,晚上就赶到凉山州美姑县并召开专技人才座谈会;
2022年11月8日晚,召开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数智平台座谈会;
2022年11月12日晚,召开宁波驻川工作组交流座谈会;
2022年11月13日晚,在泸州市叙永县召开相关工作督导会……
“出发了”“安全到达了”“登机了”“平安降落了”,在王峻发给妻子卓丹的微信中,这些是最频繁出现的话语。
在四川两年半时间,他飞行120多次。仅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他就飞行59次。当年11月,他走完全部68个结对帮扶县(市、区)。“我们其他人差不多用两年半时间才走完,他比我们提前了一年。”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何志峰说。
拼在朝夕
对每项工作都立说立行学深悟透
“年轻的时候不干事,更待何时,趁自己还年轻,要只争朝夕。”
“他给我的感觉是对工作尽心尽力。”老朋友、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记得,王峻每次给他打电话,不是在高原、山区,就是半夜里还在加班。他劝王峻要好好休息,保重身体。王峻反而劝他说:“年轻的时候不干事,更待何时,趁自己还年轻,要只争朝夕。”
拼在朝夕,王峻在四川把时间掰成两半用。
2021年9月,在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全体挂职干部大会期间,王峻见缝插针召开文化旅游产业的座谈会和产业发展的座谈会,晚上还跟大家谈心谈话。
“每次一起开会的时候,不论大小会,他都是白天开会,夜晚谈心。”浙江省驻巴中工作队队长、巴中市政府副秘书长(挂职)谢国才回忆。
拼在朝夕,他总是立说立行、马上就办。
2021年10月18日下午5时,王峻在巴中完成项目调研准备返回成都时,听说当地茶产业发展有困难,当即改变行程,召集援川干部和当地茶商座谈,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当时茶叶加工厂房用地有困难,会后,很快解决了全部问题。”回忆起当时的一幕,茶商王春生感动不已。
一次在凉山调研时,听说凉山一家医院准备建精神病科室,王峻立刻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打电话,协调合作事宜。
王峻立说立行的电话,钱小华也经常接到。钱小华说,王峻在马尔康市、康定市、泸定县考察的时候,经常打电话邀请他去考察,希望他把文化送下乡,为偏远山区的群众服务。
王峻有个黑色大包,是他来四川前买的。每次出门,他都带着。两年多时间,包已经磨损,提手处也起了毛。
同行人说,包很重,有10多斤。而今打开包,里面还装着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的资料、两本笔记本、一本随身阅读的书,还有一个旧茶杯。两本笔记本,一本记录工作,一本记录生活。但翻开生活笔记本,说的还是工作。因为经常记录,常用的黑色钢笔,也被磨掉了皮,只剩下铜色。
在四川两年多时间,王峻记了6本工作笔记本。“作为牵头组长,帮扶工作涉及很多方面,但不论什么工作,他都保持学习状态,学深吃透、学以致用。”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王亚楠说。
王峻的工作笔记本。川观新闻记者 吴枫 摄
2022年5月,巴中市与金华市建立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关系。这是浙川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工作的一项新任务。谢国才说:“他第一时间主动担当,当月就召集我们召开金华—巴中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调研座谈会。”
王峻还主动学习革命老区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巴中实际,提出发展建议,并带领当地干部一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巴中发展奔走。“他不仅把操作层面的内容研究透了,还为当地发展不停奔走,他对工作是真的用心用情。”谢国才充满敬佩地说。
2022年6月30日,王峻到巴中市巴州区调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就近就业提升项目。浙江省驻川工作组供图
拼在实处
努力锻造“三讲三能”援派铁军队伍
“当我们真正做一件利益大众之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
王峻对援川干部要求高。作为领队,他说,要努力锻造一支特别讲政治、特别讲团结、特别讲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担当、特别能创新的“三讲三能”援派铁军队伍。
“艰苦奋斗,干净干事。”浙江省驻绵阳工作队队长,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陈雪良说,在来川动员会上,王峻要求大家,在川工作要坚持实干当头、“实”字为要,不搞盲目攀比、不搞政绩工程、不搞形式主义,一定要干出真正有利于受帮扶地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成绩,赢得群众的口碑。
“他常说,要让自己在这里每天都有意义。无所事事也是3年,拼命干也是3年,为什么不把这3年变得有成效呢?”应雨航回忆。身处凉山,在王峻的影响下,应雨航将大量精力用于调研工作,创新实施“两地仓”项目,帮助大凉山农副产品打通一条“出山路”。
王峻对援川干部很关心。2021年出征前,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王峻单独把在甘孜州石渠县、理塘县、德格县等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地方挂职的几名援川干部叫到身边,让他们注意身体,并承诺一定会去看望大家。
“他没有食言,来川才3个月就到了理塘。”浙江援川干部、理塘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叶小明说,王峻两次来到理塘,而且坚持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过夜,与挂职干部及专技人才聊家常。
王峻在峨边县看望挂职专技人才。
担心高原反应,叶小明曾劝他不要在理塘住宿,但王峻不答应,“只有体会你们的苦,才能感受到你们工作的不容易。”白天高原反应严重,王峻就停下脚步与干部交流项目;尽管夜里睡不着觉,但王峻第二天起床后第一时间关心的是挂职当地的干部,并协调资源为高海拔地区挂职干部提供防寒物资、制氧器材,建立应急就医通道。
“天凉要注意保暖”“晚上即使睡不好也要坚持休息”……在叶小明和王峻的微信记录里,除工作事项交流外,最多的就是王峻的关心与问候。“虽然海拔高、温度低,但他的关心,让我们很温暖。”叶小明说。
2022年11月,王峻去凉山州金阳县、雷波县调研。在金阳,座谈会结束已是晚上10时多。放心不下专技人才住宿情况,王峻还坚持去大家住宿的地方看一看。当听说有挂职干部恰好生日,他高兴地为挂职干部庆祝生日。“很温暖,是我在四川最难忘的生日。”浙江援川干部、越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挂职)范晓军说。
在王峻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与各位帮扶干部的谈心谈话内容,不仅有工作情况,还有家里的情况。凡是听说有家属生病,他不仅关心问候,还协调医院安排就诊。他常说,一人挂职,全家总动员。挂职干部要经常给家里人联系,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告诉家里,让家里不要担心。每次开会,他都说,“155名干部,要一个不少的回到浙江。”
关心挂职干部和专技人才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条件,但王峻却忽视了自己的身体。
2023年初,王峻发着高烧深入一线调研。当地干部说,治疗休息下再走,但他坚持说“没事”,当天去了泸州市叙永县后,又马不停蹄去南充市仪陇县考察。
“每次问他身体情况,老说没事。”王亚楠回忆,2023年10月,是王峻在四川难得的一次主动提出去医院检查。但刚做了一项检查,他就匆匆赶去会场开会,当天就没再去医院。
2024年3月,王峻离世的10天前,驻川工作组的同事打电话给他汇报工作进展,问候身体状况。王峻说,在好转了,大家要在四川干好最后半年工作,不要分心。“我们以为他会回来跟我们一起再战斗。”驻川工作组的同事说,没想到这是跟他的最后一通电话。
王峻走了,人们这样评价他: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当多数人在努力争取生命的长度时,您却在努力争取生命的厚度——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为群众做更多的事。
2024年4月,王峻经常去的大凉山的索玛花开了,他却再也看不到;他关心的浙川茶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又将启幕了,他却无法参加。
2018年,王峻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不是为一己之私而努力奋斗的时候,他就会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当我们真正做一件利益大众之事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当一件事情真正赢得群众拥护与支持的时候,就能无往而不胜!
王峻,永远是那个向着理想奔跑的“拼命三郎”。
不改初心凌云志
——追记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下)
“五一”假期,眼看越来越多的游客不断涌入村里由浙江援建的螺髻山彝族乐器博物馆和彝寨民宿,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党支部书记吉木瓦各惹,既欣慰又心痛。
心痛,是因为一个人。“他总说要让我们吃上‘旅游饭’,我们现在吃上了,他却再也来不了。”吉木瓦各惹口中的“他”,是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
德育村,是浙江重点援助打造的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过去几年里,王峻先后7次进村,和干部群众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然而,就在德育村日新月异,驻川工作行将结束、即将凯旋之际,王峻却在52岁的年纪因积劳成疾,永远地倒在工作岗位上。
花甲未周,音容顿杳;跨越山海,不枉此行。
刚到四川工作时,王峻就要求驻川干部认真思考“离川留什么”。两年多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思考的答案。
给四川留下什么?王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作答。
王峻在甘孜州石渠县调研。
留下累累硕果映真情
“凡用心播种的,必欢呼收割。”
两年多前,初到甘孜州甘孜县,浙江援川干部就遇到一个难题:按照此前规划,浙江援建甘孜县第二自来水厂项目,县里虽有强烈建设愿望,但自筹资金还有较大缺口。
得知情况后,王峻立即与浙江援川干部、甘孜县委常委、副县长(挂职)汤红传等商量对策。3个月后,水厂开建,这是浙江援川的单体建设项目中援助金额最大的项目。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王峻3次前往项目现场协调。2023年9月,水厂如期建成投用,惠及周边群众近5万人。
水厂,只是浙江援川的一个缩影。2021年6月至今,王峻带领新一批150余名党政干部和每年千余名专技人才,不断将汗水和智慧洒向帮扶地区,让这片土地结出累累硕果。他常说:“凡用心播种的,必欢呼收割。”
硕果,由一个个身影叠成。他围绕“五个振兴”,有力有序有效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在川落地发展,持续打造125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为乡村振兴打造可复制的样板。
他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2021年以来,引导社会力量捐款捐物达13亿元。
他推动两省联合培育技能人才,全面推广职业教育“蓝鹰工程”,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帮助解决西部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和东部企业优秀技工短缺问题。
绍乐东西部协作“越嘉有味”“两地仓”冷链基地。
硕果,由一次次协调催生。在王峻的推动下,浙川产业合作全方位深化。2021年以来,浙江累计引导896家东部企业到四川投资兴业,实际到位资金1200亿元;在四川结对地区共建产业园区100个,实际到位投资额达197亿元;浙能在川50万千瓦首个光伏发电项目,在甘孜落地。
在王峻的协调下,浙川数字化转型全领域推动。浙川对口工作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苍政钉”“九龙钉”等政务平台开通,“凉兴码”“诊间支付”“浙里学堂”等场景应用投用。“白叶一号”数字驾驶舱投用,让茶园种植管护更加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在王峻的牵头下,浙川消费帮扶全过程优化。通过打造提升一批万亩级农业产业园、建设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补齐仓储冷链物流短板、建设覆盖乡村的快递物流网络,推动结对地区消费帮扶全链条全环节升级。2021年以来,帮助四川销售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365亿元。
硕果,由一场场互动见证。在王峻的主导下,两省文旅部门进一步健全文化和旅游合作“清单式”推动机制,合作领域拓展至五大类20余项:
成功举办浙川文旅协作周、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稻城原创音乐在杭推广等活动,大力打造甘孜州亚丁村乡村振兴示范点,擦亮“安逸游四川”“香格里拉之魂”等文旅“金字招牌”。
浙江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将四川纳入浙江省直机关工会省外疗休养目的地,推出来川疗休养优惠政策,开展冬季来川旅游包机活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期间,两省旅游景区互推优惠政策等,积极推动浙川两省游客互送。
留下条条铁律见真章
“通常所谓时间不够,乃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愿望、力量、机警来打破自己的因循惯例。”
“帮忙核下这个数据。”在成都的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办公室里,王伟将一份项目推进表顺手递给对面的同事,配合密切。两人同为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长期共事,已形成默契。
这里,也是王峻最常来的办公室之一。于他而言,不只是带好这间办公室里的几个人,他要将150多个互不相识又分散在四川各地的援川干部“紧紧拧成一股绳”。
普格县德育村乡村振兴示范点。
来川两年多,一套高效工作制度留了下来。
王峻密切联系两省对口部门、贯通省市县三级机构,着力构建上下贯通、前后协同、部门联动的“网状”工作格局。
他推动各地聚焦主责主业,科学安排挂职干部工作,实行专班化运作、清单式管理工作模式,进一步配强队伍、增强力量。
他有效发挥援川干部人才优势,打破区域限制,创新开展组团工作模式,形成“全省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他总说,方法总比问题多,办法总比困难多。
来川两年多,系列“办事准则”留了下来。
浙川协作千头万绪,空间跨度上千公里,时间跨度以年计,合作项目多达800余个,每年涉及资金以数十亿元计,难度、强度可想而知。他说:“虽然看起来帮扶资金总量大,但分摊到每一个项目上就显得杯水车薪,一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
来川两年多,条条“工作铁律”留了下来。
调研如果结束得晚,不能在夜晚赶路;除了驾驶员,任何人不得碰方向盘……每一位浙江援川干部,对这些铁律都烂熟于心。
王峻在广元考察调研帮帮摊项目。
除了看得见、讲得出的规矩,王峻还留下了更多“无形的感染力”。
是“事必躬亲”的务实作风。2023年8月,设在杭州最大的农批市场的“浙里天府”四川优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开馆,展示着张飞牛肉、青川黑木耳等300多种来自四川脱贫地区的优特产品。10月,四川省代表团前往浙江省考察学习,现场介绍的正是王峻。
是“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多少个深夜,办公室仍灯火通明。王峻和同事们一遍又一遍精心审核第二天会议资料,甚至精确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他的所有讲话稿、工作汇报、会议PPT,都要反复修改。”
是“手不释卷”的求学精神。工作之余,王峻总是拉着大家一起读书学习,让不少人爱上了“淘书”。他最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这段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作的斗争。’”
是“只争朝夕”的勤奋状态。对于援川干部可能存在的懈怠,王峻常说:“没有比推托没有时间更坏的辩解了。没有比时间能为人在更大程度上使用的东西了。通常所谓时间不够,乃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愿望、力量、机警来打破自己的因循惯例。”许多同事都被他的话深深激励:“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
留下谆谆教导传真知
“很喜欢‘舒’这个字,云卷云舒的状态很美,亦如人生——有‘舍’才有‘予’。”
“奶奶,你想我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活在世上,是要做一点事的。”
年少时与奶奶的这段对话,王峻铭记于心,成为毕生信念。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浙川协作的行动中,直到生命的尽头。
为了追求,他看淡生死。2023年11月,在泸州开会时,同事们发现王峻瘦弱了许多。彼时,他已饱受病痛折磨。没过多久,他就住进了浙江的医院。但即便躺在病床上,他依然每天通过微信语音布置工作。
为了追求,他看淡名利。2024年3月15日,浙江省驻川工作组同事和王峻通电话,询问本轮浙川协作总结事宜。“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干的,不要突出我个人,要突出整个团队。”王峻说。
在浙江援川干部、挂职理塘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叶小明眼中,王峻是他们的“好大哥”,“还记得他带着我们去见省主要领导汇报工作,在得到赞许的时候,他把我们基层的同志推到前面。”
为了追求,他们跨越山海。2024年3月27日上午,浙江杭州殡仪馆哀乐低回,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见王峻最后一面。追远厅里,摆满四川省委、省政府,阿坝州、甘孜州、南充市以及小金县、平武县、汶川县、北川县、南部县、仪陇县、嘉陵区、阆中市等敬献的花圈。
王峻在乐山峨边县调研。
一位四川的干部缅怀他:蜀水粼波泣,巴山峻岭悲。旅川千日去,含泪把君辞。
人们忘不了,在浙江援建的若尔盖县铁布镇兴农枣李园里,果农将刚从树上采摘的“高原香香李”给他品尝时的甜蜜时刻。
人们忘不了,在绵阳“浙川协作·助残共富”盲人按摩培训班结业仪式上,颁发证书时他眼眶湿润的动情时刻。
人们忘不了,在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的办公室里,他与同事挑灯夜战,研究项目的较真时刻。
为了追求,他们激励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不忘初心使命,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才能拥有高尚的、充实的人生。
王峻的老家浙江建德市。如今,王峻归葬在老家的一座青山上。川观新闻记者 李向雨 摄
王峻告诉妻子卓丹:很喜欢“舒”这个字,云卷云舒的状态很美,亦如人生——有“舍”才有“予”。
他常引马克思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段话激励浙江援川干部: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病重期间,他改了微信头像:太阳照在葱绿的田野,光芒万丈,生机勃勃。就像他对妻子说的,“一切向阳”地活下去。
如今,王峻归葬在浙江建德市老家的一座高山之上。青山掩映,云卷云舒,长风过时,松涛阵阵。
王峻,永远是那个不误光阴、向阳而生的追梦人。
来源/ 川观新闻
编辑/ 楚吴巴登
责编/ 央金
审核/ 文妞儿
监制/ 谭荣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