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建文帝在泸州的传说比较感兴趣,想让我再谈一谈他在泸州泸县福集玉蟾山摩崖石刻造像的事情。玉蟾山以山幽石奇取胜,气象万千,林木苍秀直逼峨嵋。玉蟾山在历史上曾是川南佛教名山。据史料记载,从唐代景福二年起,已建有圆通寺。每年观音盛会,川南各地香客游人云集于此,诵经作法,盛况空前。故而玉蟾又有"小宝顶"之美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玉蟾山上,有一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蟾山摩崖造像”,其中一尊体量巨大、身披袈裟、脚穿麻鞋的造像,被认定为“建文皇帝像”,造像下方刻了“建文皇帝像”几个大字。泸州当地一些明清地方志也记载,建文皇帝曾经以僧人的身份,流落在泸州一带,最后回到了皇宫。清代,有一些文人来到泸县玉蟾山瞻仰建文帝造像,留下了多首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建文皇帝在靖难之役中记录是被大火烧死了,但是由于留下几具烧焦的尸体,根本无法辨认,还是让后人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也不排除建文皇帝功逃出南京的可能性。

但由于永乐皇帝朱棣是篡夺建文皇位的,建文的下落在永乐朝是一个非常禁忌的话题,没有人敢去探究,也没有史料敢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对建文帝问题的放开,被朱棣残忍处死的建文旧臣纷纷被“平反”,这个话题不再禁忌,出现了种种神奇的说法。民间普遍对建文抱有同情心,人们希望他没有死,得到善终。说得最多就是他出家为僧。不仅在泸州有这个传承,云南、福建等地也有。

而且还不只是近代才出现,早在明代中期以后,一直到清朝,全国很多地方的地方史志、文人笔记中出现了大量的“建文踪迹”的记载,甚至有人编出了跟随建文皇帝流亡的“回忆录”,但这些资料都没有多少可信度,最多只能当野史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玉蟾山的那个造像,是不是建文,这个就很难考证了,倒是留给大家想象的空间 ,也是吸引人们去探索的一个点吧,或许有些秘密还要等很多考古和证据来验证。

不过这个造像如果是当时人们,为了纪念他,又不好按照真实来雕刻,跟神臂城孙孙打婆改州换县,影射刘整投降元朝那样,又未尝不可。不然就很难自圆其说。而且这样造像如果真是因为建文帝在那个对方,岂不是把自己给暴露。万一皇帝追杀来不是自讨苦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后期已经不是那个时代的事情,人们建造它来干嘛?对建文帝的同情和喜爱基于哪一点?因为建文总共在位不过四年,能做出多大的功绩,泸州这边受到他多大的恩惠。

我倒是觉得有没有可能是他出家为僧的谣传在明朝确实有,等着湖广填川的时候,就给带到四川泸州这里,这就是民俗的流变,慢慢的就成为泸州的民间故事了,而真实的建文帝到底当时是生是死根本没有人说得清楚,反而成为小说演绎的绝好题材。到了今天就成为很早流传下来的故事。也才有这样的传奇,各位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