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特赦1959》还是《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等影视剧里,都把杜聿明进入功德林内的时间点大大提前了。

也就是说,仿佛杜聿明被生擒后没几天,就进了功德林。实则真实的历史情况,却不是这样。据可查的相关史料,康泽和董益三是最先入功德林的。在1948年的襄阳之战中被李云龙——也就是王近山生擒后没多久就送来了。

之所以他俩有如此待遇,主要是因康泽太特殊了。他是功德林内,行政级别最高的战犯,不仅是国民党的中常委,还曾是蒋介石的“太子”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随着蒋经国回国,康泽就靠边了。最初他依旧不服,折腾到最后,张治中都看不下去了,点拨了康泽几句,他这才清醒过来。

至于董益三也是非常特殊的,本是我党人员,还带兵打过游击,失败后被俘,经余洒度介绍进了复兴社成了特务——《特赦1959》中那位刘安国,就是融合了文强和董益三之后,创造出的虚构人物。

那么杜聿明是啥时入功德林的?这个就没法说清了,有资料说是1950年,还有的是说1951年。笔者倾向于1950年左右,不过有两条是可以确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则是,杜聿明在功德林的编号是“201”号。二则是,杜聿明由于有病,在功德林里享受了很长时间的“单间待遇”。这可不是小编胡扯,而是有亲历者为证的,谁?正是杜聿明的参谋长文强!

淮海战败后,文强在济南被关押了很长一段,后被周总理点名进了功德林,并在这里跟杜聿明重逢。据文强相关回忆录记载,杜聿明在1956年时,思想上的进步堪称一日千里。

有一次杜聿明指着正在活动的王耀武、范汉杰、王陵基等人大发感慨道:“你看,这么多的文官武将,以往是东、西、南、北各霸一方,多么难得见面,可是今天同一命运,都作了釜底游魂、瓮中之鳖……真可以说是一网打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又表示:我自小被老爸逼着读了许多史书,长大后又看过不少,据我总结,“凡属是最后失败逃亡在国外的,很难有卷土重来、可以复国的……我看校长一世英名,已被无情的历史所葬送”。

这一句,搞得文强不知说啥了,因为文强属于“一根筋”,他本以为杜聿明跟自己一样,哪料发现人家已非昔日可比了。随后不久,杜聿明就开始对读书产生兴趣。

于是杜聿明拉着文强,去功德林内的阅览室,让文强推荐“新书”给自己看。文强自然懂何为“新书”,就向杜聿明推荐了不少,并一再告知:其中有几本,由于内容太新——其实,就是指内容对战犯同学有颠覆感,引发了不少事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就有“黄维为了学这几部书,与人打过架”,还有“康泽为了学习这几部书,气得多天吃不下饭”……这一下,杜聿明反而来了精神:真这么神奇?我更要好好看看。于是杜聿明拿走了那几本。果然是不出意外的,还是出了意外。

话说有一次,学习小组讨论会开始了,学习委员王耀武,操着一口地道的山东腔进行控场。每当有人发言完毕后,他便道:下一个,好——当然,这是笔者借鉴《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里,王耀武打饭时的场景,权当一笑,因为真正的重点在后面。

本次学习小组讨论的话题是,关于“斯大林发起的,号召全世界人民和平签名运动”,进行深入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希濂认为:只要和平签名运动能够不断地扩大,便可制止战争,维护世界永久和平,对美帝国主义这样的霸权国家,不必畏惧,定可制服!

宋希濂的观点被许多人支持。但杜聿明却通过学习“新书”而另有看法,他反驳认为:这种想法,太一厢情愿了,想让文功发挥作用,就必须辅佐强大武力,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这不符合辩证法!

宋希濂也是功德林大佬,跟杜聿明同为黄埔一期,且还是出了名的“惹不起”。沈醉曾在自己回忆录中记载过:招惹宋希濂的后果是,吃不了兜着走,他曾逼得一位战犯同学,在墙报上公开贴出检讨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宋希濂眼见杜聿明公开跟自己唱反调,顿时不答应了,指着杜聿明就吼:“你这是唯武主义者,是迷信武力的反动本质在作祟!

杜聿明深知宋希濂啥脾气,可惜却没有宋希濂那口才,被说得面红耳赤,想反驳又不知咋说。这下杜聿明算生了闷气,讨论会结束后,就气鼓鼓的找到文强表示:我没错啊,抗美援朝不就是这样吗。你不打疼美帝,会签字跟你和平?

然后杜聿明就大吐苦水,说:“宋荫国(荫国是宋希濂的别号) 使我太难堪了,我准备要向领导申述……

文强心里这个乐,谁能想到两位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军,这私底下竟然跟两个小孩子一样。看来我要开导开导,别真闹大了,那就不好看了。于是文强表示:那些书你是白看了,不是一直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见杜聿明缓和了下来,文强接触到实质,说:“您多年来没有参加过集体学习,这是要得到补课才好,我们一直没有脱离过集体学习,然后才知道集体学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凡遇到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会,人多口杂,见仁见智,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是常有的事,不可抱着自以为是的态度,听不进不同的意见,甚至批评得尖锐的意见都得静心地听……

文强接着又是各种稀泥,说得杜聿明终于转怒为喜了,表示:“问题是面子放不下呀!今后我一定要好好改正,要好好地从集体学习中来改造自己。

为何说,杜聿明享受“单间待遇”,这就是证据。显然对于杜聿明,功德林在生活和待遇上,给他开了小灶的。否则也不可能有“多年来没有参加过集体学习”之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杜聿明和宋希濂,有没有引发矛盾?没有!沈醉在自己的著作里总结宋希濂时,就说得很清楚,大意是:宋希濂虽是“惹不起”,却啥都在明面上,不屑于搞小动作。

杜聿明何尝不是如此呢?无非他嘴皮子上吃了瘪,一时面子上下不来。所以经文强一开导,事情也就过去了,哥俩还跟从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