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NO.1证监会2023年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17件,罚没63.89亿元

5月15日,证监会披露2023年执法情况,2023年,证监会查办证券期货违法案件717件,同比增长19%;作出行政处罚539件,同比增长40%,处罚责任主体1073人(家)次,同比增43%;市场禁入103人,同比增长47%;罚没63.89亿元,同比增长140%;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和线索118件。

点评:2023年证监会查办的证券期货违法案件数量和罚没金额的显著增长,反映出监管机构对市场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在加大。同比增长19%的案件数量和140%的罚没金额表明,监管层在提升执法效率和处罚力度。此外,市场禁入人数的增加和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的举措,显示了监管层与司法机关的协作更加紧密,对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这对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潜在的违法者起到了强烈的震慑作用。

NO.2 A股首个量化交易法规落地,10月8日正式实施

距离公开意见稿发布仅一个月,国内量化交易的首个监管法规落地了。5月15日,为落实《证券法》关于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监管的规定,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证监会制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明确提出,加强高频交易监管,对于北向程序化交易明确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纳入报告管理,执行交易监控标准。上述规定刚发布就引起私募圈热议,有量化私募人士表示,具体有多大影响,还要看交易所那边的细则。另有百亿量化私募人士表示,适应强监管趋势,不少量化私募早已开始改变了,招聘包括中低频相关人才以及相应的合规人才,以后基本面为主的中频策略将成行业趋势。

点评:A股市场首个量化交易法规的出台,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在程序化交易监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法规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市场行为,防止操纵市场等不当行为,促进量化交易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对高频交易的监管加强,以及对北向资金的监管要求,将使得市场更加公平和透明。当然,法规的具体影响还需视交易所的实施细则而定。对于量化私募机构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需要它们加强合规管理,同时可能促使行业向更加注重基本面分析的中频策略转型。

NO.3 证监会公布一例操控31只LOF基金谋利案,涉案基金超过2000万

5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最新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张明因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控制使用“郭某”等账户市场操纵国富恒利债券等31只LOF基金产品,被立案调查、审理,被没收违法所得153.59万元,并处以307.18万元罚款。从作案手法看,张明主要是利用资金优势进行连续买卖,在自己控制的账户间进行证券交易,他的操纵行为导致31只LOF基金二级市场价格涨幅异常,与同期产品净值涨幅偏离度较高。作案期间,张明控制的账户组在沪深两市申购的涉案基金共计2015.71万元,涉案LOF产品均为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共盈利153.59万元。上述31只LOF产品在涉案时间段内的场内份额多低于百万份,比较易于利用资金优势“操纵”,并由此获利。

点评:张明操控LOF基金谋利案的曝光,揭示了市场中存在的操纵行为及其对市场秩序的破坏。此案中,张明利用资金优势和账户间的交易进行操纵,导致基金价格异常波动,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其他投资者的利益。证监会的处罚决定体现了对此类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有助于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此案也提醒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需要加强对市场操纵行为的警惕,同时基金公司应加强内部监控,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