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16日报道 据路透社5月14日报道,中国教育部5月14日表示,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一部分,正在发起一项行动,以解决包括过量作业和校园欺凌在内的问题。

就在这一消息发布的前一天,教育部表示正在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关注农村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些儿童的父母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城市打工。

教育部在其网站上详细列举了“十二条负面清单”,包括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以及教师漠视、纵容学生欺凌行为等。

北京一直在努力改革教育部门,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对教培行业加强监管,以降低教育费用。许多居民将高昂的育儿和教育费用作为不生育的理由。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14日报道,中国教育部5月14日发布通知,将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针对基础教育,从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师德师风失范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规范整治。

通知列出12项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其中包括,严禁校园内发生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学生欺凌行为,或教师漠视、纵容学生欺凌行为。

报道提到,中国今年年初发生多起恶性青少年犯罪事件,其中包括河北省邯郸市一名13岁初中生被三名同班同学杀害案件。该事件也引发互联网上对青少年犯罪以及校园霸凌的讨论。

清单也要求,严禁违反国家规定的学生睡眠时间安排学生作息,或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去年11月,“课间圈养”在中国互联网上成为热议话题。多家中国媒体发文称应保证学生的“课间十分钟”休息。

其他的负面清单包含对安全隐患、选拔生源、挤占其他课程时间、违规选用教材教辅、补课等的约束。

此外,教育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还将建立监督曝光机制和声誉评价制度,对经查证属实的学校违法违规办学行为进行公开通报批评。(编译/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