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共服务品的大面积涨价,极大可能会加剧一部分人的消费降级,但或许这也是促进消费内循环的必由之路。

5月2日,12306官网突然宣布将对京广、杭宁、沪昆等多条高铁路段进行价格调整,预计涨价幅度在20%左右,这则消息在网上引起了大量关于公共服务品开始涨价的讨论。

事实上,高铁并不是第一个涨价的公共服务品,抛开前段时间同样冲上热搜的燃气事件,从今年开始,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服务费用均出现了不少幅度的上调。

比如4月3日,广州市发改委就发布了自来水价格改革方案,其发布的两套方案相较现行价格均有不少幅度的上调,根据媒体计算,新方案执行后,居民每月用水费用将分别增加3.2-20元不等,而另外两大超一线城市,北京与上海也都在去年年底发布了水费调整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价方面,3月份,安徽省发改委发布公告,宣布在工业用电方面对省内峰谷波动进行电价调整,高峰电价最高上涨84.3%,低谷最多下调61.8%。

交通运输方面,随着各地交通公司因资金、欠薪等问题而陆续停摆,公共交通的提价也已进入议程,比如去年停运的兰州公交,就曾召开城市公交票价听证会,计划将起价上调至2元。

大点的城市在这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广州地铁去年3月也曾发布公告大幅调整了地铁票价的优惠规则。

从水电燃气到地铁高铁,社会公共服务品的涨价潮在许多人对水温还体感冰凉时,已经悄然来袭。

02

为什么公共服务品要涨价?一个比较主流的观点在于促进消费内循环。

我国对涉及民生类的供应,比如水电粮油和公共交通,通常是会给予足够的财政补贴来保持低价,比如前面提到的公交运营,根据兰州公交在听证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其过往三年的单人次运营成本为9.10元,但实际收入仅2.01元每人次,在减去财政补贴的1.71元,每运载一位市民,就亏损5.38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地方财政充裕的情况下,这些补贴是能够兑付的,但近几年里因为地产市场低迷的原因,很多地方的资金都进入了捉襟见肘的局面,在难以兑付补贴的情况下,只能允许其通过价格优化调整来保障运行。

另一方面,财政补贴的方向,也在逐渐从民生项目转移到消费领域,比如今年要上马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

也就是说,补贴的对象从原本的公共服务品转移到了汽车、家电等各类消费品身上,这对于不少有换车购车,或置办其他消费品的居民而言是有益的,同时也能促进居民部门的消费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也极大可能造成另外一种结果,即一部分的低收入群体在消费上的更进一步降级。

2021年2月25日,我国正式宣布消灭绝对贫困,现行标准下的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脱贫不是脱穷,从前一年官方透露的数据来看,仍有6亿中低收入人群的平均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言之,仍然有许多人在低价商品上对价格抱有极度敏感,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从一家公司的财报上能够得到比较明显的体现。

03

3月29日,涪陵榨菜对外公布了2023年财报,做为其上市14年以来最难看的一期财报,涪陵榨菜在2023年录得营收与利润双降,这也是涪陵榨菜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从财报内容来看,其总营收录得24.5亿,同比下降3.86%,营业利润录得9.76亿,同比下降7.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榨菜行业的天花板,涪陵榨菜是整个行业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同时相较于其竞品乌江榨菜4元/袋的高昂定价,涪陵榨菜2.5元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极具优势,被许多消费者称之为国民榨菜,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市占率都极高。

但这样一家企业,却遭遇了销量滑坡,财报显示,2023年涪陵榨菜的主力产品:榨菜、泡菜和萝卜销量全线下跌,其中榨菜的销量下跌3.8%,泡菜销量下跌8.5%,萝卜销量下跌21%。

由于萝卜销售占比仅占总营收的3.4%,因此涪陵榨菜本次营收负增长,主要还是归因于营收占比达84.7%的榨菜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本轮销量的滑坡,很大程度上是受产品提价导致,涪陵榨菜总计经历了三轮提价,2008年从0.5元提高至1元,2017年提价至2元,2021年后又提价至2.5元,在销售终端甚至出现过3.5元的市售价格。

另一种考虑就是随着外卖、预制菜及其他调味品的兴起,榨菜产品需求降低,从而导致销量滑坡,从数据来看显然并非如此,2006-2009年期间,榨菜行业的销量约为50-60万吨,而到2017-2021年,行业整体销量增长至80-90万吨,换言之,吃榨菜的人越来越多。

整体来说,涪陵榨菜的营收利润双降,是近两三年来过度提价影响终端销售所致,考虑到榨菜本身就是低价产品,这种销量的变化,已经足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部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以及消费的信心充足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涪陵榨菜2024年一季度的营收上,这种趋势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展现,其一季度营收7.49亿,同比下降1.53%。

类似低价产品上调价格的消息在过去一年里可谓屡见不鲜,从大升装的冰红茶到大桶装的方便面,诸多低价商品基于生产成本、定价策略等各种因素上调价格,这些本就锚定价格敏感型人群所开发的产品,在调价后销量会受到影响吗?

许多公共服务品,如水电燃气都是生活乃至工业生产的必须品,它们的提价一定会导致生活成本的升高,进而影响到居民在消费上的决策。

消费的升降级,是多个复杂因素相加后的结果,除了商品价格、激励补贴外,还有储蓄、就业、收入水平变化,以及收入可持续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消费的繁荣当然会带动厂家扩产增员,从而实现居民部门的收入增长,但市场机制通常有滞后性。

在收入水平还未出现明显变化时,公共服务品的调价,还需慎之又慎。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我是爱讲商业的咨云君,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