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没想到我的‘毕业旅行’是‘全国巡考’。”2024届应届硕士毕业生张晶(化名)乘坐高铁前往下一个“考场”时无奈感慨。

“我网上的ID就是考不上编制不改名。”张晶表示,由于偏爱稳定生活,她的应聘目标一直是体制内的岗位。在此情况下,她前前后后参加了大大小小十几场考试,但至今还没有“上岸”。看着身边的同学陆续接到录用通知,她也犹豫过是否要调整自己的求职方向

“有些工作真的让我觉得去了以后会毫无工作热情。我想快一点有工作,但又不想匆匆忙忙找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随着毕业时间一点一点地逼近,张晶努力让自己心态不再那么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5月14日在京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会议并表示,要持续挖潜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稳住存量岗位,扩大增量规模,帮助毕业生尽早实现就业。更大力度开拓市场化岗位,用足用好稳岗促就业政策,结合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扩内需举措开发更多岗位。

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有压力

眼下正值毕业求职季,为满足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高校内的招聘活动接连不断。

2024届本科毕业生李海(化名)表示,自己因为准备研究生考试而错过了秋招,所以在春招的时候格外积极。不仅每天关注着学校网站更新的招聘岗位,甚至积极地参与了有相关岗位的每一次招聘会。

然而,随着春招临近尾声,她仍是两手空空。

“目前就只有一个岗位进入到了终面,但是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薪资水平,都不能让我满意。”李海表示,自己海投出去的简历回音寥寥,许多时候的面试也像走个过场。“我去面试来回路程需要三个小时,抛去填资料和等待,我只和面试官说了几分钟。”

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新高,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人。而如李海般挣扎在求职路上的高校毕业生却并非特例,在当下就业市场中,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值得关注。

此前,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曾指出,我国就业面临结构性矛盾,一线蓝领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青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压力。由于近两年大学毕业生供给较多,虽然稳就业政策在持续发力为青年就业创造条件,但是从一季度情况来看,青年失业率还是略有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3月,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为14.6%、15.3%、15.3%,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分别为6.2%、6.4%、7.2%。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一些热门行业和职位上,竞争更加白热化。在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的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岗位减少,而新兴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的就业岗位增加。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更强的跨领域知识和实践能力。”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他也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为就业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如提供创业贷款、减免税收等。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促进工作中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福祉。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远发展。青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够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更好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情况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应从何处发力?

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破解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就业难题,短期靠拓岗稳岗,长期靠经济发展。短期拓岗稳岗重点要在四个方面激活存量,化解增量。首先,发挥国有经济就业主渠道作用,从发展的角度,开发岗位,合理储备人才,平衡就业与未来发展关系,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拿出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民营经济吸纳更多的毕业生和青年就业者;另外,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导、促就业作用,发挥培训机构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引、促、培组合拳,调节市场;最后,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困难群体就业,分类帮扶失业和其他困难就业群体。

丁薛祥在此次会议上强调,稳定并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规模上能扩尽扩,时间上能早尽早,更好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组织实施好基层服务项目,开发更多乡村振兴、社会工作、为老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基层就业岗位,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值得一提的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近日已印发通知称,部署实施2024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明确今年中央财政支持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服务,招募计划向脱贫地区、东北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倾斜。

据了解,2021年第四轮“三支一扶”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选派12.17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到基层服务,对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更好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的举措部署是非常有益的。政策性岗位不仅可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发挥其在社会稳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建议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政策性岗位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提高岗位的吸引力和稳定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政策性岗位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能够真正发挥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