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女士的女儿目前就读于长沙雨花区某小学六年级,最近她意外发现,女儿沉迷于购买一种叫做“小马宝莉”的游戏卡,不仅将自己三千元的压岁钱全部花完,商家甚至还赊账给女儿。严女士在自责的同时,认为商家这样纵容未成年人的行为很不道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女士告诉记者,女儿过年期间拿到了三千元的压岁钱,平时可以用于购买一些学习用品。但就在上周六,她无意发现,这三千元钱已经没有了,于是赶紧向女儿了解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女士:为什么短时间之内能够消费掉这么多钱,所以我就带着她来找老板,我当时的本意,是要这个老板以后不要再卖卡给她了。

让严女士没想到的是,在与这家熙笑玩具店的老板交流的过程中,意外得知女儿竟然还赊账购买这种游戏卡,经过她的统计,女儿在这家店的消费远远不止三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具店老板蒋先生表示,严女士的女儿确实在他店里买了不少游戏卡,但实际金额并没有严女士所说的六千多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板 蒋先生:她把所有货物带到我店里盘点,是2860元。第二天,她又

带了一袋,将近800元;总共是3660元。

对于给孩子赊账的说法,蒋先生承认确实存在,但只有1000元。

记者:是你主动赊的,还是孩子要求的?

老板 蒋先生:孩子要求。因为每次都是她姐姐过来付款,她说她晚点给我,姐姐会来付款。

老板赊账让孩子购买游戏卡的做法,让严女士非常气愤,同时她还向记者透露,这种游戏卡还带有赌博性质,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因此,认为学校周边不应该销售此类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抽到那张卡有什么用呢?

严女士:可以在网上售卖,可以在游戏公司这里售卖,也可以在同学之间售卖,可以变现金。

记者今天在采访过程中,还遇到了另一名家长,她表示,自己同样在读小学的儿子,也在这里也花了三千多块钱购买游戏卡

家长:男孩子的卡片跟女孩子的卡片是不一样的。

严女士:奥特曼的卡片。

家长:对,因为我拍了照,一箱一箱的。

记者:这种卡片是不是像女孩买的那种卡片,也有可能会赚钱?

家长:对对对,是的是的。因为小孩子很容易陷进去,真的是玩物丧志。

记者今天在这家熙笑玩具店里,看到柜台以及货架的最显眼位置,全部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女士说,女儿最高的一笔消费就上千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家长的投诉,老板蒋先生表示,严女士的女儿是近一个月在他店里频繁消费的。

记者:一个月内,三千多块钱全部用来买这种卡片、勋章什么的,正常吗?

老板 蒋先生:这个应该是不正常的。我问过她,这个钱能不能花,她说可以花,她说这个钱,到时候由我姐姐来付款。她姐姐看上去很成熟,我以为是她的监护人、家长。

蒋先生告诉记者,之前经过派出所的协调,他已经退还了严女士25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律师认为:孩子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金额较大的赊账行为,并不是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没有家长追认同意,赊账行为一般不发生法律效力,商家实施赊账销售行为,明显不当,应当承担主要责任,退还相关款项,若存在诱导销售行为,应当责任更重。目前,家长也已经向市监部门进行投诉。

编辑 | 杨璟

一审 | 张雪

二审 | 杨治国

三审 | 唐宏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