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纠纷终于圆满解决了,我能继续租这块地来养鹅了!”“这些马冈鹅好靓,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今年的收入算是保住了!”日前,在开平市马冈镇一个养殖场内,阵阵鹅叫声中传来了杨伯(化名)爽朗的笑声。

马冈鹅以皮薄、肉纹纤细、肉质好、脂肪适中、味道鲜美而出名,被评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更成为全国首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中的龙头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此事,还要回到2017年。那时,兴叔(化名)将涉案30多亩鱼塘、土地出租给杨伯,杨伯用于养殖马冈鹅等农产品。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后来,兴叔却以杨伯拖欠租金为由向开平法院提起诉讼。

开平市人民法院马冈法庭法官司徒艺贞受理案件后仔细查阅卷宗资料,并与当事人双方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发现双方各执一词。

一边是原告坚持被告没有缴纳租金,执意要解除合同,另一边是被告坚持已经支付对应的租金。然而双方现金交易的习惯难以查明真实的情况。

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考虑到查明案件关键事实存在较大难度,为掌握引起双方纠纷的主要原因,做好实质解纷准备,司徒艺贞决定邀请该养殖场所在地的村委干部一同到现场勘查了解有关情况。

经过现场勘查,杨伯在涉案鱼塘、土地养殖4000多只肉鹅,并有鱼塘两口,还建造临建房屋五间,经营效益良好。

承租时约定,杨伯以现金方式支付租金。然而,双方对其中2023年所支付的租金存在分歧;此外,2022年的收据也成了该案的争议焦点。

“现‘2022年’租金的收据应按原告写明的内容确定是为‘2022年’的租金,还是结合双方交易习惯,被告在该时间点支付的租金应当是‘2023年’的租金。”一时间,司徒艺贞也陷入了深思。

换言之,就是“2022年”的租金收据,代表的是该年度的租金;还是按照双方习惯,成为2023年租金的预付款?

一方面,涉案合同还有五年的租赁期,涉案场地面积大,原告也是转租的场地,现如今未找到新租户,如解除合同,明显存在自行承担租金以及减少预期收益的损失风险。另一方面,被告在涉案养殖场地养殖了4000多只马冈鹅,眼下正是肉鹅出售的旺季,如因诉讼纠纷,不仅损失当前已投入的数十万元成本,长远收益亦受到影响。这些问题都摆在了司徒艺贞面前。

“如果仅仅依据收据下判,确认为‘2022年’租金,支持原告的诉求,解除合同,那将是‘双输’的局面。而调解才能避免双方的损失,实现双方共赢。”司徒艺贞心想。

为找到调解突破口,司徒艺贞重新梳理案件全部证据,发现原来双方就涉案合同中的“每三年递增10%”的租金至今未达成共识,该项条款也许就是解决双方矛盾的突破口。

“根据现有证据,双方签订的合同是真实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为实质解纷,兴叔你可以考虑继续依约出租涉案场地给杨伯,双方协商递增后续租金,同时抹清2023年的旧账,不再向杨伯收取该笔租金。”随后,司徒艺贞采取“背靠背”的方式向原告兴叔释明这样既可走出“死胡同”,还可继续履行合同,出租方可以实现长远收益,承租方可以继续安心经营,实现“双赢”的局面。

经过思考与权衡,兴叔听取了法官的建议,愿意与杨伯协商。但事情却没有想象中的顺利,杨伯听了该调解方案,仍坚持己见,抵触调解工作,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司徒艺贞决定走出法庭,下沉基层,并邀请当地熟悉人情、懂法理的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进行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调解方案是基于双方利益商定的、调解是本案最好的办法,否则双方将面临更大的损失。合同原本已约定租金递增款项,不能单方认为该条款与你不利即为无效。”调解现场,人大代表向杨伯说道。同时,司徒艺贞向双方当事人释明案件的法律关系及诉讼风险,并劝解杨伯接受调解方案,避免扩大损失。杨伯听取意见后,强硬的态度有所松动。

最终,在法官、人大代表、村干部的多方合力下,双方都达成了一致的调解方案,不仅算清过往的“糊涂账”,而且还明确履行后续合同权利义务,实现实质解纷,双方共赢。

近年,马冈法庭在审判工作中坚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创建法庭+解纷机制,与基层治理单元共画解纷同心圆,共答群众满意卷,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今年以来案件调撤率46%,实质解纷成果明显,为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实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南方+记者申红洲

通讯员司徒艺贞刘浪李彩雯

[作者]申红洲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