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记者 庞婷)5月16日,北京市市场监管管理局、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联合举办京津冀市场监管区域协作会议。10年来,京津冀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京津冀已实现7478项标准共享,其中北京地标2131项、天津地标1033项、河北地标4314项,协同地方标准86项,共建计量技术规范29项,共享计量技术规范200余项。

三地市场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协同监管、抽检监测、执法协作等方面签订6项协议,对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违法行为,采取霹雳手段重拳出击,通过严格的执法和严厉的处罚,较好地保障了京津冀区域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其中,北京抽检监测覆盖33大类食品共14.1万批次,食品、药品抽检合格率均保持在99%以上。

会上,三地共同发布6项共建计量技术规范。为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提升精密测量能力,促进三地环境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校准规范》解决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量值溯源需求,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助力生态环境监测。《标距仪校准规范》确保标距仪量值准确、可靠,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天然气质量参数计量技术规范》可用于测定天然气的组分含量、发热量、硫含量、硫化氢含量和水露点等,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天然气行业健康安全发展。《高精度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拓展了温度计的精密测量范围,填补高精度数字温度计校准技术依据的空白。《交直流数字高压表校准规范》《电力电容电感测试仪校准规范》拓展电力专业领域综合参数和量程测量能力,服务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介绍2项京津冀协同地方标准制定情况,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应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资源,提供统一、规范的技术保障。

三地还联合签署《京津冀食品委托生产延伸监管合作工作计划》,将进一步延伸异地食品委托生产监管路径,强化食品安全跨区域风险防范,畅通风险预警渠道;签署《2024年京津冀检验检测认证监管区域合作行动计划》,为实现三地资质认定平等准入,构建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检验检测市场营商环境打下良好基础;签署《进一步推进经营主体准入准营一体化协同发展备忘录》,率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雄安新区,开展准入准营先行先试,计划将从四个方面11项举措,共同推进市场准入准营便利化,优化经营主体发展环境,打造“跨省通办”升级版,为下一步京津冀市场监管领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并为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