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后,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不久,朱老总忽然拿着一封求助信急匆匆找到了毛主席。

寄信人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令人意外的是,他此举却并非为了洗脱自己“头等战犯”的罪名,而是想恳请朱老总帮忙照顾自己年过八旬的老母。

朱老总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便只好征求毛主席意见。那么,伟人会如何处理呢?站在共产党对立面的卫立煌,又为何敢放心的将母亲托付给朱老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立煌

匆忙赴港 求助朱老总

“卫立煌迟疑不决,错失良机,致使东北失守,立马撤职查办!”

1948年11月2日,随着驻守沈阳的国民党守军起义,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节节胜利,让坐镇南京的蒋介石又惊又怒,第一时间想起了负责东北地区的卫立煌。一想到他长久以来的消极应战,老蒋心头就一阵火大,遂而决定给卫立煌一点教训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国民党军队的规定,卫立煌这种行为免不了要被严审一番。但碍于他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人脉,蒋介石也不好直接拿卫立煌开涮,只能先将其软禁在北平孙连仲公馆,由毛人凤的特务全天监视。从这以后,卫立煌几乎与外界隔绝,成了大门都迈不出去的“阶下囚”。

卫立煌也想过逃跑,1948年12月中旬,他本打算包机秘密逃到香港,结果被特务抓了个正着,转而被软禁在了南京的家里。一天二十四小时,卫立煌面对的只有拿着枪支的宪兵,连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没有,更别提打电话了。这种日子说是被关进了监狱,也丝毫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卫立煌的机会很快就到了。1948年12月25日,共产党所领导的新华社放出四十三名国民党战犯的名单,卫立煌的名字也赫然在列。说来也怪,疑心病一向严重的老蒋,居然因此放松了对卫立煌的戒备,并派来顾祝同劝他随蒋赴台。然而,卫立煌始终没有同意。

1949年1月,蒋介石为放松我军警惕“下野”,让李宗仁接替自己管理国民党政府。李宗仁倒是个通情理的人,刚掌权便直接撤走了蒋介石的宪兵,但卫立煌仍然不自由。要知道,这会儿房子里还有毛人凤的特务,他们一日不走,卫立煌那颗悬着的心终归是放不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1月28日,特务们陆陆续续的回家过年,卫立煌总算是不用再挨着那几十双眼睛盯着了。他意识到时机已到,毫不犹豫的连夜买票逃到上海,紧接着又乘船跑到了香港。得知自己被共产党列为战犯的消息后,卫立煌并不惊讶,但另一件事却让他十分坐立难安。

原来,卫立煌逃香港逃得太匆忙,没提前和合肥老家的亲友打招呼。他的老母这时已经85岁高龄,身边平时没什么人照顾。卫立煌自己成了战犯倒不要紧,只怕自己一走,老家的中共干部会将他的罪行牵扯到母亲身上。一想到这,卫立煌心急如焚,连忙给朱老总写信求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沈阳期间,身不由己,行动多有不便,望兄长谅解。如今,我虽已逃成功逃脱蒋介石的魔爪,但香港遍地都是特务,我随时都会命丧黄泉。目前,我唯一牵挂的便是在合肥老家的老母,另家中还有子侄数十人,恳请兄长能帮忙照应,加以保护,勿要让他们受到惊吓!”

这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朱德当时正在忙着北平的建设工作,接到卫立煌的求助信后,内心也是十分惊讶。他既震惊于卫立煌的铤而走险,又感动于对方对自己的绝对信任。而他们这份特殊情谊并非临时而起,而是早在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就已经生根发芽了。

爱国将领 亲共友人

卫立煌,字俊如,1897年2月16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县。青年时期的他,深受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影响,在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晋升为中级军官。1912年北伐战争打响后,卫立煌陆续担任国民革命军团长、旅长等职,始终追随孙中山左右。

1925年,孙中山先生因病与世长辞,卫立煌也被改编到蒋介石的麾下,担任第九团团长一职。虽然蒋介石自诩“孙中山的接班人”,口头上成天喊着广纳贤才的口号,但卫立煌却十分不待见老蒋这个“新领导”,时常对他颇有微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二为卫立煌

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那个时候的卫立煌虽然看不惯蒋介石,但也不敢对站在国民党对立面的共产党投“信任票”。也因此,在红军长征时期,卫立煌一直老实本分的执行着老蒋“围剿”红军的命令。直到西安事变的发生,才让他对共产党慢慢熟悉起来。

1936年,杨虎城、张学良为说服蒋介石联共抗日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当时除了蒋介石,卫立煌等20多名去西安开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也被扣了下来。想起自己对红军有过“围剿”的行为,卫立煌心里便好一阵不安,结果周总理不仅接见了他,还亲切地对他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共两党内战,对双方都没有任何意义。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国共两党尽快联合起来,共同抗日救国。我们要团结一致,将日本人赶出中国的领土!”

周总理推心置腹的一番话,让本来就不赞成老蒋“攘外必先安内”的卫立煌感动不已,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一想到这些年来,自己为蒋介石鞍前马后的立下那么多战功,到头来却还是比不过那群阿谀谄媚的嫡系将领。跟着这样的领袖,哪会有好前途可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从那以后,卫立煌开始逐步拉近和共产党人的联络,同彭老总、朱老总和毛主席等共产党领导干部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国共统一抗日战线建立后,彭老总的部队虽然划归到了卫立煌的名下,但卫立煌却从不摆架子,反而事事都会主动找彭老总相商,彭老总事后慨叹:

“我们归他(卫立煌)指挥,但是,他又从来没有指挥过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得益于卫立煌和彭老总两位将领的默契配合,我方才能在忻口战役中歼敌2万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1938年春节期间,卫立煌曾亲自来我军驻地拜年,同年2月,他在赶赴山西督战的途中到访延安,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接见。

卫立煌早就有拜访毛主席等人的想法,只是前期碍于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此次延安之行,他既圆了心愿,还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进行了亲切交谈。当周总理介绍万八路军115师的平型关大捷等一系列重大战绩后,卫立煌心悦诚服,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的钦佩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是复兴中华民族的最精锐部队!”

从延安离开后,为了表达对共产党人的敬意和盼望国共合作的诚意,卫立煌又用实际行动亮明了态度。当时的老蒋因为他和共产党走的太近,一直暗中盯着他,但卫立煌依然为八路军送去了100万发子弹、25万枚手榴弹和180箱牛肉罐头,大大的缓解了八路军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若要说卫立煌和中共领导人里哪位走得最近,那还得是朱老总。卫立煌始终视朱老总为“大哥”,两人不管哪一方遇到困难都会彼此相助。1938年2月,卫立煌由于汉奸出卖命悬一线,朱老总得知后立马抽调自己一半兵力救急。卫立煌感激涕零,当场便立下誓言:

“我卫立煌,今后不论任何时候,也绝不会支持内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立煌和朱德

可以说,八年抗日战争,让卫立煌彻底洗心革面,使其同共产党结下了深厚的缘分。然而,另一边的蒋介石可不会纵容自己的“五虎将”之一和共产党走得太近。在一次次目睹卫立煌偏袒共产党人的举动后,老蒋终于忍无可忍,便夺了他的兵权,将卫立煌“雪藏”了起来。

1943年,抗日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贼心不死的日军为反转局势,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邻国缅甸。他们打算炸毁滇缅公路,从而彻底切断我国军队的运输补给线,从而实现战略反攻。为粉碎敌人阴谋,蒋介石组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但这时候,一个难题把老蒋给难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派谁去缅甸呢?黄埔出身的嫡系将领,老蒋一个也舍不得用,非嫡系的又摘不出几个打仗像样的。没办法,不情不愿的蒋介石只能放下脸面,将被冷落许久的卫立煌请出山担任中国远征军的总指挥。这正中卫立煌下怀,只要能上阵杀鬼子,即便再苦,也比干耗在家里强!

而卫立煌在云缅边界的表现,也的确没有让蒋介石失望。他强渡怒江、直奔腾冲的战术打得日军方寸大乱,刚开战便成了中国远征军的“枪下亡魂”。在卫立煌的领导下,云南失地全部收回,后勤补给线也得以保全。美国中缅印战区司令参谋长史迪威,曾如此盛赞卫立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才是真正的‘常胜将军’!”

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胜利,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奠定了关键基础。1945年8月15日,日本面向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10月,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结果第二年蒋介石便公然翻脸,再次掀起内战。这下,卫立煌又陷入了两难抉择的困境中。

拒绝内战 终回大陆

卫立煌早就立誓不愿内战,老蒋按捺不住野心开战,这其实也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卫立煌唯一担心的是,蒋介石会将自己抽调出去打共产党,但事实证明他显然多虑了。由于卫立煌是杂牌出身,老蒋没怎么重用他,而是将他丢到欧美去搞军事访问,卫立煌也因此躲过一劫。

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解放战争前期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卫立煌姑且能在国外避避风头,但随着国民党在东北战场连续吃败仗,蒋介石不得不将卫立煌喊回国内。没办法,熊式辉已经砸进去30万兵力,亲信陈诚也惨败而归,老蒋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卫立煌身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卫立煌已决心坚决不参与内战,即便蒋介石派来顾祝同、张群好言相劝,他也各种借口予以推脱。陈诚夫人为了说服卫立煌,甚至还打起了感情牌,一边哭一边劝他接受任命。卫立煌实在遭不住,只能违心接受。临行前,他秘密写了封信送给毛主席,大意是:

“为尽快结束中国内战,煌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求与中共合作;同时,因煌个人环境关系,望您绝对保守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2月21日,在写下这封信不久,卫立煌便赶赴东北“剿共”司令部走马上任。虽然名义上坐着总司令的位置,但卫立煌却始终坚持消极应战,对老蒋的各种命令也是明一套、暗一套。

比如,老蒋多次让卫立煌死守锦州,卫立煌非但原地按兵不动,还将部队分散到长春、沈阳和锦州驻扎。后来,老蒋又让卫立煌从锦西撤退,卫立煌又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守在锦州;蒋介石让卫立煌离开辽西,结果卫立煌不同意,义正词严表示自己要和沈阳“共存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视剧中的卫立煌

在卫立煌这番暗地里的助推下,解放军仅用两日便占领沈阳,蒋介石和卫立煌的关系也彻底撕破脸了。国民党在大陆全面垮台后,老蒋带着一众残部逃到台湾,卫立煌死活不肯,当即就乘船躲到了香港。但他虽然走了,大陆的老母还无人照料,于是,卫立煌想到了朱老总。

而朱老总在接到卫立煌求助后,也第一时间找到毛主席请示。毛主席对此高度重视,当即就写信给安徽合肥,要求当地领导务必保护好卫立煌母亲的人身安全。同时为了降低蒋介石的警惕,毛主席还让《人民日报》将卫立煌的名字也加进了战犯名单,借此来混淆老蒋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蒋介石看了战犯名单之后,当即就打消了对卫立煌的怀疑。多亏了这份战犯名单,卫立煌才能借着“战争罪犯”的假身份在香港隐居。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和妻子韩权华自香港途径澳门,在组织的保护下平安回到大陆。至此,卫立煌终于不用再东躲西藏了。

抵达大陆后,卫立煌夫妇又于4月6日抵京,同周总理、朱老总等人进行了亲切会面。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历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因伤寒医治无效在北京病逝,终年64岁。向衷心为国为民的爱国将领卫立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