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初,毛主席看完延安平剧院的《独木关》等戏,然后请演员们吃饭。在饭桌上,毛主席特地盛赞《独木关》演得好。

他还将戏曲内容和历史对照:薛仁贵的赫赫战功算在何忠宪的头上,这就和抗战一样,八路军就是屡建战功的薛仁贵,是真白袍小将,国民党就是冒名窃功的张士贵和何忠宪,是假白袍小将,真假两种白袍小将就是真假两种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毛主席说的很激动、投入,似是想起了昔日的过往,在场的人也是无不敬佩毛主席的概括总结依旧一针见血。但毛主席只是笑了笑,继续和众人探讨戏曲。

不过对于这一幕,我们想必会比较惊讶,因为在众人的心目中,毛主席是诗人,是帅才,是政治家,还是教育家。

我们对他的印象也都是停留在他“双手插兜,天下再无对手的”霸气,以及他笔走龙蛇写下浩瀚诗篇的洒脱方面。很少看到他看戏曲如此入迷,甚至还能沉浸其中。

毛主席和戏曲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过往?

说起来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毛主席除了军事教育文化和哲学以外,他还有一大爱好,那就是特别喜欢京剧,甚至还极为少见的会沉浸其中,代入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1949年4月, 毛主席和卫士们一起观看了《法门寺》,当听到戏中的贾桂说“我站惯了”不肯坐下时, 毛主席则少见批评道:“他真是一副奴才相, 人家叫他坐下, 他说站惯了。”

其实看这部戏的时候,毛主席也不单是评价贾桂一人,还有是刘瑾。只是相比起贾桂,毛主席认为他还“有救”。

当时毛主席表示:“戏里有两个人物很典型,一个是刘瑾,一个是贾桂,刘瑾从来没有办过一件好事,唯独在法门寺进香时纠正了一件错案,也算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贾桂在他上司面前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 都是十足的奴才相, 我们反对这种奴才思想, 要提倡独立思考, 实事求是, 要有自尊心。”

从这其中,我们也能看出毛主席对戏中贾桂到底有多气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毛主席还特别喜欢《白蛇传》的故事,所以他曾反复欣赏该曲目。1952年春节前,毛主席又特意去观看梅兰芳大师演的《金山寺 断桥》。

当时毛主席对此十分投入,而且还高度评价了梅兰芳大师的化妆。正如他所说:“你的白娘子扮相与众不同,想得很妙,浑身穿白,头顶红绒球。”

1958年他又在视察上海时观看了《白蛇传》,当时毛主席看的十分投入、动情,甚至进入了角色,尤其是目睹“镇塔”这一高潮剧情时,毛主席更是拍案而起,愤怒的说:“不革命行吗?”

此时此刻,众人都被毛主席的情绪所渲染,难怪当时有人感慨毛主席的喜怒哀乐之情融汇于戏曲中,远比众人要深入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为他对京剧戏曲的爱好,所以毛主席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可以说是此道中的“大师”,所以有时也会利用自己的哲学理论知识促进戏曲的发展,比如多次和戏曲演员交谈,和他们探讨戏曲的内容,甚至帮他们改台词。

《逼上梁山》和这部历史剧,毛主席就十分欣赏,当时还在延安,毛主席就特意写信给该作者,告诉对方,该作品非常优秀,不过三国戏无害,还可以给人们一些历史知识。

此外,毛主席还提倡现代戏,在1964年他观看《芦荡火种》,对该作品十分欣赏,不过也提出建议将该剧改名为《沙家浜》。

众人也欣然接受了该建议,随后还在毛主席的指导下修改结尾——兵的音乐形象不饱满,后面要正面打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毛主席听李玉茹清唱,其中听到“兄妹卖酒度光阴”一句,敏锐的毛主席立刻提出建议:你唱的词跟我以前学的不一样啊。“兄妹卖酒度生涯”这句,比那句“兄妹卖酒度光阴”好嘛。

得到毛主席亲自指点后,李玉茹非常激动,之后表示:“下次我就改过来,照您的词儿唱。”毛主席则摆了摆手道:那又何必,京剧有各种流派都可以嘛,不一定非唱成一个样子不可。”

当然,毛主席也经常会通过戏曲表达对演员的关心以及戏曲原型人物的关注,比如毛主席就对梅兰芳大师十分重视。

他曾不止一次说:梅兰芳这位戏曲界的名人可不简单,日本侵华后他就再也不演戏了,也不顾日本人和国民党的威逼利诱,这样的民族气节多么可贵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1年,毛主席接见了麒派创始人周信芳,两人谈笑风生论艺术,高度称赞对方和梅兰芳大师合演的《宝莲灯》,这让周信芳也是荣幸备至。

1972年,毛主席见到了江水英的扮演者李炳淑,也是高度称赞她的演技,期间还激动的告诉她:感谢你为武艺农民演了一出好戏。后来毛主席还亲自过问了她调动工作的问题,帮她解决了大麻烦。

还有毛主席观看完《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后,不仅对当时的演员十分关照,而且还特意派人去寻找剧中的主人公原型杨子荣和严伟才,对两位孤胆英雄表达崇高的敬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毛主席与戏曲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他对戏曲的研究和造诣非同寻常,他和这些戏曲演员们也是相敬如宾,有的甚至还成为忘年交,例如在《西游记》中扮演观世音的左大玢就与毛主席关系非常好。

不过,毛主席也是有原则的,他和戏曲工作者畅游艺术的海洋,探讨艺术和历史人文社会的关系,这一切都是试图寻找一切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点。

而那些戏曲工作人员也是秉持着这一点,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所以才能和毛主席成为忘年交。

参考文献:《毛主席喜爱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