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0日,在莫桑比克,一座承载着中国智慧和技术的马普托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一座由中国在非洲建造的最大跨径悬索桥。

这座海湾大桥的竣工,可以说修的太好了,直接改变了一座城的命运。为何要这么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 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马普托南北两岸发展差距

马普托城市被马普托湾一分为二,南北两岸的发展差距触目惊心。北岸人口众多、基础设施完善、经济相对发达,但也因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相比之下,南岸人口较少、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根据统计数据,马普托市北岸的人均GDP与南岸人均GDP相差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岸作为马普托市的政治经济中心,云集着全市60%以上的企业,吸引大量人口和资金集聚,而南岸由于缺乏足够的投资和人才,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社会,主导产业单一,就业岗位有限。

马普托湾将马普托市一分为二,不仅造成了南北两岸发展严重失衡,更是阻碍了整个城市统一协调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由于长期没有桥梁贯通南北,两岸人员货物往来一直十分困难,这无疑加剧了南北之间的隔阂,阻碍了南岸地区的经济投资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普托湾阻碍了城市发展

过去,要从南岸到北岸,必须等候长时间乘坐渡船横渡马普托湾。渡船小且失修严重,只能载重有限,一天最多仅能完成十几个往返。

对于南岸地区的居民来说,每次出行就医、上班都得绕路跋涉,十分不便。对于当地企业而言,要运送货物到北岸则更是艰难,物流成本高昂,直接影响了投资回报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五年,马普托南岸地区GDP年均增速仅有3.5%,远低于全市6.8%的平均水平。外资企业青睐北岸投资,南岸基础设施落后、物流不便使得大量项目流产,投资严重匮乏。

即使有企业进驻,也往往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因为通勤太过困难。一系列问题相互影响,南岸经济一直停滞不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北岸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的不断集聚,GDP年均增速高达8%,与南岸差距持续拉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也因此日益突出,制约着北岸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北岸企业希望把部分生产基地转移至南岸,却受制于双方分隔的现状。马普托市南北两岸的发展差距,已经成为制约整个城市发展的最大障碍。

多年来,莫桑比克政府一直希望修建一座跨越马普托湾的大桥,来打通南北双方的物流运输,助力当地经济腾飞。但由于自身基建能力有限,梦想一直无法实现,好在这时中国伸出援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建马普托大桥决策

直到2011年,莫桑比克终于在中国找到了修建大桥的合作伙伴。众所周知,中国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卓越的工程技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已然成为全球基建狂魔。

从亚非拉到南北美洲,从高速公路到核电站,中国企业的身影无处不在。经过几轮谈判,2011年11月,莫桑比克政府与中国路桥公司正式签订了马普托大桥建设合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协议,这座全长约3公里的大桥将采用双层六车道设计,可同时容纳机动车和轻轨列车通行,桥下还将开挖一条航道以方便船只通行。

对于莫桑比克来说,中方不仅提供了全部的建设资金,还派出了700多名中国工程师和数千名技术工人负责施工,可谓是贴心周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中国而言,此项目也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基建优势拓展至非洲的绝佳机会。2017年,修建马普托大桥的决策终于见到了曙光。

中资企业的高效施工,让这座令人期待已久的大桥提前一年完工,打通了马普托湾两岸数十年来的物流梗阻。

在马普托大桥这个工程项目中,中国不仅展现了自身雄厚的基建实力,更是将独树一帜的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付诸实践,为当地培养大批技术工人,促进了本土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模式促进本地人才培养

传统上,来自西方的工程承包商在执行海外项目时,往往只从本国调遣技术人员组建施工队伍。这种做法虽然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却也被认为存在"帮助培养当地人才不足"的缺陷。

与之不同,中国模式注重"授人以渔"。在马普托大桥工地上,每一位中国技术工人身边都会带着6-7名当地徒弟,手把手地传授施工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徒弟们不仅在理论课堂上学习专业知识,更多时候是跟随师傅们上工地实践操作。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架构支模,一点一滴的实战历练,让他们很快就掌握了现场施工的全部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项目启动之初,找个会说英语的当地工人就相当困难,但通过与中方师傅们的相处,他们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

这种"传帮带"的做法,让马普托大桥工程为莫桑比克孕育了一支5000多人的庞大建筑产业技术工人队伍。相比之下,以往西方承包商在当地只留下了寥寥可数的几名土木工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从马普托大桥主体工程到后续的道路、港口等配套项目,这支由中国人培养出来的当地技术工人队伍储备充足,可以遍地开花、独当一面。

当地人对于中国的"师徒制"培养模式由衷赞赏。而莫桑比克总统纽西也多次公开表示,中国通过马普托大桥工程,充分展现了它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于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马普托大桥不仅是莫桑比克首都同名城市的骄傲,更是整个非洲大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突破和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普托大桥的意义

这座耗资7.8亿美元、横跨马普托湾的大桥,全长约3公里,被誉为非洲最大的跨径悬索桥。两侧主塔拔地而起,庞大的主缆承托起直径超过1米的钢索,从而悬吊起全桥主体结构。

大桥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主体工程采用钢混凝土材料,能够抵御风力8级的强劲风浪和里氏8级的地震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施工中,中资企业还特意对桥面做了防热处理,以适应马普托全年36摄氏度的高温环境。除了硬件建设,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大桥将彻底改变马普托市的出行状况。

过去,南北两岸仅仅距离3公里,却因为海湾的阻隔,绕行30多公里才能到达对方,每天需耗费2个多小时的时间。

如今,马普托大桥的横空出世,将两岸的交通时间缩短至仅10分钟,有力地拉近了这座城市南北两个中心区的距离,也必将加速两岸的融合发展,当地居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马普托大桥的建成将为莫桑比克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未来,它不仅将成为南部非洲重要的物流通道,更将有力促进马普托市融入国际化大都市行列,成为这个内陆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投资热土。

对莫桑比克而言,马普托大桥的开通意味着一个久经发展停滞的国家终于走上复兴之路,标志着整个民族重建家园、实现梦想的坚定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已来,机遇在望。相信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下,马普托大桥及其带来的发展契机,必将成为莫桑比克乃至非洲大陆发展的新引擎,为当地民众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除了备受瞩目的马普托大桥,中国在非洲大陆上还参与了诸多具有改变城市和国家命运力量的基建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在非洲的其他基建项目

在东非肯尼亚,由中资企业承建的蒙内铁路不仅贯穿了该国腹地,更延伸至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这条全长480公里的铁路途经5个县,大幅提高了沿线地区的运输效率,为当地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铁路两旁的城镇正在由此重拾活力,也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在沿线兴建住宅和商业设施。西非科特迪瓦则见证了由中国企业翻新的阿比让港重焕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全球第一大可可出口港曾由于设施老旧而一度萧条,如今不仅完成了港口码头延长、加深以及大型化整治,还新增了堆场、仓库和机械设备,成为非洲最先进的港口之一。

非洲大陆许多改变城市和国家命运的重点项目,背后都凝结着中国基建实力的智慧结晶。然而,与项目本身意义的重大性相比,人们对于这些中资企业在非洲大陆的贡献似乎还了解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后,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有必要加大在非洲地区的基建项目宣传力度,使之在当地制造更大影响力,展现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精神,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注入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