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郁彪 每经编辑:杨夏

同比扭亏,经营利润率回正,京东物流开始“赚钱养家”了。

5月16日,京东物流(HK02618,股价10.22港元,市值676亿港元)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4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核心利润指标均达到上市以来一季度最好水平。

数据显示,一季度,京东物流净利润为2.4亿元,去年同期亏损9.9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6.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7.1亿元。此外,一季度京东物流经营利润率达到0.5%,去年同期经营亏损率为3.1%。

其实,盈利状况改善的背后,一方面得益于一体化供应链收入的增加,特别与跨境物流业务的拓展分不开。另一方面,从去年四季度到一季度,京东物流优化调整客户及业务结构,效果开始显现。

核心财务数据向好,在集团业绩指标中表现又相对较突出,资本市场也给出了正向反馈。5月17日,京东物流收涨4.29%。

一线员工薪酬开支同比增16.8% 上半年还要招2万人

核心利润指标的增长,自然离不开收入的增长。财报显示,一季度,京东物流收入达421.4亿元,同比增长14.7%。

而分业务板块收入情况来看,一季度,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达205亿元,同比增长11.1%;包含快递、快运等在内的来自其他客户的收入则为216.4亿元,同比增长18.4%。

分收入来源收入情况,一季度,京东物流来自京东集团的收入为128.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30.6%;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为292.5亿元,占比为69.4%。

成本一侧,一季度,京东物流营业成本为389亿元,同比增长了10.9%。其中,增长比较多的成本项为参与仓库管理、分拣运配等运营员工在内的员工薪酬福利开支,由去年一季度的126亿元,增加了16.8%至148亿元。

记者注意到,这项数据在2023年全年增长也比较明显。2023年,京东物流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同比增长23.9%,增幅超过了营业总成本增幅,人力资源支出达821亿元。

其实,快递物流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一线员工,特别是顺丰、京东物流这样的直营快递物流企业。2月,京东物流还官宣启动“万人招聘计划”,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吸纳约2万名新员工,聚焦供应链、运营等方向。

保持盈利、追求更健康的增长,头部快递物流公司似乎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中通快递董事长兼CEO赖梅松在一季报中也指出,中通坚持“不做亏本快件”,维持盈利健康增长。

数据上看,一季度中通件量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利润市场份额有了提升。此外,顺丰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也同比增长了11.14%。

适配“大战略”快运、跨境要“两手抓”

值得一提的是,与德邦快递的融合进程也几近尾声,京东物流也在财报中给出了新的“时间表”。

记者注意到,京东物流在财报中指出,一季度,加强了在场地和线路方面的融合,支持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拓展。同时,京东物流已拥有相对完整的快运产品线,覆盖了不同公斤段和价格带。

而随着与德邦的加速融合,快运业务线的完善,以及组合产品的灵活性,也进一步增强了京东物流在大件、家电等领域的能力,同时有了适配更多业务的可能。特别是,京东物流今年将重点配合京东“以旧换新”战略,做相应的大件物流支撑。

跨境物流方面,一季度,京东为名创优品在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全境门店提供仓储、配送等物流服务。此外,还与荣耀在欧洲推出海外“前置仓”模式等。

国内市场的增量则在直播电商,一面是抖音、快手为首的直播电商,另一面则是京东、阿里等综合电商平台也在发力,直播电商平台的竞争,为京东物流、顺丰这样有上门取送等功能属性的自营快递,提供了更多合作的机会。

但从现阶段情况来看,直播渠道的份额争夺也已经接近尾声,所以创新服务模式,或是当务之急。4月10日,京东物流宣布与东方甄选达成合作,为东方甄选的小时达服务提供保障。

模式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东方甄选的商品入仓京东物流在北京的前置仓,由达达快送全量承接配送,范围覆盖北京五环内80%区域。

除了业务端的竞争外,京东物流、顺丰等也在低空、无人配送等动作频频。今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鼓励发展与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

低空物流领域,京东物流无人机在国内多个省区市进行了试飞和订单妥投试点运营,拓展包括快递配送、即时零售等场景下的无人机应用。3月,顺丰旗下的物流无人机公司丰翼科技也宣布推出两款无人机物流产品,覆盖同城即时送和跨城急送板块。无人配送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京东物流无人车商超即时配的订单同比增长超100%。

不难发现,无论是快递、快运还是跨境、海外市场,头部快递物流企业的卡位与争夺都异常激烈。如何保持盈利和收入的健康,还能在竞争中收获规模和增长,是摆在国内物流企业面前一道统一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