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圣母院火烧木材现状和秦兵马俑一号坑火烧木材现状。图源:GJ一名女子坐在修复中的巴黎圣母院对面看书。图源:GJ


这次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不仅是对濒临倒塌建筑的拯救行动,更是对古老文明的传承与弘扬,让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时光的长河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法两国近日宣布,将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研究。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

据央视新闻报道,秦始皇帝陵与巴黎圣母院均是闻名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曾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且存在过火木质遗存。巴黎圣母院“牵手”秦始皇帝陵,可谓中法之间的“梦幻联动”。

遗产保护早有交流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法双方本次将合作开展包括木材树种鉴定、保存状态评估、劣化机理、保护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同时还将开展土遗址耐久性和稳定性、制作工艺、病害识别评估及损害机理等研究。双方还将利用本次合作,共同培养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的青年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法方来说,尽快修复自2019年4月遭遇突发大火的巴黎圣母院,尤为迫切。

法国总统马克龙曾要求,巴黎圣母院须于2024年12月8日重新开放。2023年12月13日,负责巴黎圣母院火灾后修复工程的机构负责人曾表示,预计开放之期可以达成,届时巴黎圣母院将配备一套独特的消防系统。“重建巴黎圣母院”公共机构主席菲利普·若斯特称,待圣母院重新开放以后,每年将吸引1400万游客。

然而重新开放,并不意味着完全修复。法国方面有媒体预测,巴黎圣母院完全修复之期预计在2029年甚至2030年。

早在巴黎圣母院烧损的2019年,当年11月中法双方就在北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中国专家将参与巴黎圣母院修复工作。秦始皇陵博物院等机构专家预计将前往法国开展工作。

中法在遗产保护方面早有交流。1998年4月,在苏州举行的“欧盟与中国历史名城市长国际会议”通过了《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在中法双方共同的建议下,同济大学与法国方面展开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深入合作,在遗产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保合作一起摸索

专家注意到,在国际遗产保护合作过程中,往往遭遇不同国家之间文保法律法规的差异,成为合作中的掣肘。

如何在实践中摸索各自都能接受的文物保护模式,并促使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共同修订新的有关文物保护的公约,成为业内人士下一步的关注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副院长詹长法认为,无论是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是中外文明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都是人类精神财富的宝贵积累。这次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工程,不仅是对濒临倒塌建筑的拯救行动,更是对古老文明的传承与弘扬,让人类文明的瑰宝在时光的长河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双方开展多项合作交流活动,期待中法两国携手同行,共同探索文物保护合作的新范式。

出品 深海区工作室

撰稿 姜浩峰

编辑 深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