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者网报道,拜登政府将公布对中国征收关税的全面决定,预计将针对关键战略部门征收新的关税。对此,林剑指出,美国上届政府对华加征301关税,严重干扰了中美正常的经贸往来,已被世贸组织裁定违反世贸规则。美方不但不纠正错误做法,反而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滥用所谓的301关税复审程序,要进一步增加关税,这是错上加错。林剑表示,我们敦促美方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更不得增加关税。

华盛顿的政客们用关税去应对“中国制造”已经由来已久,臭名昭著的301条款,就是美国保守主义者最喜爱的工具之一。只不过,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018年单方面发起的对华贸易冲突,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被白宫施加了高关税的产品,最终都是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而拜登作为继任者,在没有撤销前任政府决策的情况下,自然也一并承受相同的代价。因此在开征对华新关税之前,白宫的策略就是先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量。

以前,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就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其实是搞单边主义,依据“301条款”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2018年7月和8月,特朗普政府就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后期又对好几个商品增加了关税。这一做法对中国不利,实际上对美国也没多少好处,但他们仍然要这样做,甚至变本加厉,又来这一招。拜登这一次为了拉拢民心,做的这些操作,很显然,无形之中又破坏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

此前,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美国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举行的有关拜登政府2024年贸易议程的听证会上说,美国准备使用包括通过采取新关税行动以及对华301条款关税的审核等贸易工具来对抗中国。她同时表示,她的办公室“非常接近于完成”对中国关税的审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有外媒报道称,美国政府可能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等关键战略产业征收新的关税。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和所谓国家安全担忧进行夸大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能源产业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能给人类带来共同的福祉,进入美国市场却受到限制是非常不合理的。

据观察者网援引德新社发布的消息,德国交通部长维辛在面对媒体时明确表示,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车企征收可能的惩罚性关税。维辛强调,德国政府希望看到德国企业能够继续在本土创造价值并且在全球贸易中保持竞争力,因此德国希望全球贸易能够处在公平、规范的环境下,而不是依靠惩罚性关税掀起贸易战。两相对比之下不难发现,目前西方内部对于“中国制造”的看法已经出现了明显分歧,欧盟产业界和政界的立场也是背道而驰的。

美国打压遏制中国经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国背负的债务高达34万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任由债务累计,迟早有一天连利息都支付不起,到时候美债暴雷,美元信用破产,不要说美国霸权会破产,能否保住发达国家的地位都很难说。因此,在债台高筑背景下,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试图通过做大做强制造业来扩大出口。中国制造业实力冠绝全球,成为美国面前的最大阻碍之一。

关键时刻,根据中青网报道,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2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日本、中国、英国的持有量有所分化:中国减持,日本、英国增持。美国财政部2024年2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日本2月增持164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达到11679亿美元,继续为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2月减持227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750亿美元,是继2024年1月以来的连续第二次减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7750亿美元还是很高,但是相比2013年的1.3万亿美元的话,可以看出我国持有的美债正在逐年下降。第一,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想要通过减持美债实现交汇储备的多元化,以降低经济风险。第二,因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自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就爆发了长期的贸易战,这就导致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很紧张,中国对美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性产生疑虑,担心美国会借助债务优势压制中国。

减持一部分美债、增持更多储备黄金有利于分散外汇储备形式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在贸易保护加剧的当下这么操作是合理的。因此,不论耶伦再来访问几次中国,将更多外汇储备转为黄金的理念中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带来的结果便是卖掉一些美债。

现在中国坚持持续抛售美国国债的做法,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的钱包,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那就是美国的这个储备银行快要加息了。这样一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可能遇上麻烦,如果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量过大,万一美国经济有什么风吹草动,咱们中国的外汇储备也会跟着遭殃。所以,投资也要多元化一下,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除了美国国债,也还可以投一投欧洲或者中东的金融产品,做多重保险,才更有利于发展。

而我们抛美债买黄金的行为,要数谁心里最慌,那肯定是是美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都这么做,一旦起到带头作用,这对美国而言就有大麻烦了。所以美国才在今年年初频繁的派出代表团,和政府高层集中访华,耶伦急急忙忙的赶来中国八成估计也是冲着这事来的。因为如今美国国已经债堆到了35万亿之多了,一旦债务风险来敲门,那么席卷世界的恐怕将会是远超08年金融风暴的危机,美国担心大家一起抛售美债。

购买美债,属于一种常见的投资行为;但很明显,对于中国而言,就眼下中美之间的关系局面,美元资产的安全性问题,才是我们考虑的重点问题;现在美国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债务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美国迫切需要有人来接盘,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美国财长耶伦二度访问中国。美国希望中国大量持有美债,这不仅可以帮助美国度过债务危机,同时也会被美国视为一种“战略利益绑定”,只有你大量持有美债,美国才会觉得你不敢跟美国翻脸。

中方减持美债的举动说明面对美方希望中国“接盘”美债的请求,我们是可以不予回应的,当美国不尊重中国主权尊严,损害中国经济利益的时候,我们基于维护自身发展权的需要而调整外汇储备,对于眼下债台高筑的美国来说,也是会带来一定压力的。

为了填补财政赤字,加强美元的收割能力,美国政府源源不断的发行高回报率的美债,更是于2024年4月18日,发行了130亿美元的2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4.8%,高额的回报无疑在刺激别的国家持有美债。然而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美元的收割能力是通过加息分发之后再通过降息,以此完成对欧亚国家的收割,可是受到美联储连续不断的加息影响,美债的降息显得遥遥无期,甚至有一些小型经济体因此受利。

中国在减持美债,日本、英国在增持,而日本又是美债海外的最高持有者,那么是否意味着日本是美债最大“接盘侠”?显然不是,日本虽然持有1万多亿美债,但是要知道美债总额高达34万亿美元,日本的这点持仓占比真不高,美债在之前经历的“抛售潮”中,单月抛售3000多亿美元,而日本单月增持只能维持在几百亿美债,根本无力消化这么多的美债。所以,日本根本没有实力接盘巨量美债,再者日本也没有考虑要做美债接盘侠。

时至今日,看着现在的美联储似乎也是有点顶不住,这也是让很多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已经开始慢慢减少了对于美债的依赖。在金融上这两个方面美国是无法控制得住的,所以在贸易活动上,即使是大国美国也是有着自己“难念的经”。现在的美国要是真的想与中国开始金融上的制裁,那也要做好各种负面结果的准备。其实美国看看之前对中国实行的各种制裁手段,最后的结果是什么,美国应也明白,就算是中国在弱势的一方,中国也能够找到适合的出路。

据观察者网讯援引《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自今年3月起,中国小麦买家大规模取消或推迟美国和澳大利亚订单的情况引起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中国买家此举正对小麦市场产生显著影响。芝加哥小麦期货价格于4月9日维持在约每蒲式耳5.5美元,尽管相较于3月中旬创下的近三年半最低点小幅回升,但整体仍处年初以来下跌10%的低位。报道援引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专家的话分析称,普遍观点认为,中国买家此举可能旨在规避高价采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日本某机构的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不愿意再以高价购买美澳粮食了。中国的小麦主产区位于河南省,而去年河南遭受了严重的极端天气,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增加对美国和澳大利亚小麦的进口量,这也导致当时国际小麦价格的上涨。然而,如今,俄罗斯小麦取得了丰收,俄方开始大量低价出口,使得国际小麦价格大幅下降。如果中国今年继续履行去年的美澳粮食合同,以去年的高价购买今年的粮食,显然是不划算的。

与此同时,一旦发生什么紧急事态,为了社会和生产保持正常运转,粮食、原料、能源等起码得保持2年以上的战略储备。这样如果对手切断海上原料供应链,影响也不会很大。美国如果这次收割不理想,肯定会歇斯底里。在紧张的国际局势下,“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句话是真谛。

不过这件事显然也是有我国自己的考量的。在取消订单的同时,我们与俄罗斯的合作加深了。这无疑是一个警告,毕竟美国那边刚威胁过我国,散布我国产能过剩是威胁的谣言。我国就发布了取消订单的消息,明确的向西方国家宣布了中国内政不容干涉。我国热爱和平,呼吁和平,虽然不支持俄乌冲突,并且与俄罗斯建立了友好外交。却也依旧向乌克兰进口大量的农作物,然而即便如此,西方国家依旧不断地抹黑中国,我国也是干脆利落的进行回击。

其中也不乏是向美国施加压力,让美国重新审视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彰显如今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自信和实力。中国追求的无非就是一个公正合理的新型大国关系,体现应有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不难看出,美国的一步步试探,我国的一步步回击,充斥着危险的火药味。说到底,美国并没有打赢我国的决心,所以只能通过阴谋手段,制裁我们,催化中美关系矛盾的同时,拉拢国际盟友。

粮食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国之大者”,是关乎民生的一个重要问题,绝不可放松下来,虽然我们国家早已告别了粮食短缺的状态,但还是要绷紧一根弦。尤其在当前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更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