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楼市是三箭齐发,引发了全网的震动。从去年到现在,该给的政策基本都已经给了,可以说国家就是千方百计在救楼市。

今天我们不讨论,接下来楼市的走势,我就说说为何楼市不能倒,为何一定要救?每次救市措施出来,总是有不少阴阳怪气的人出来发声,说还想忽悠大家去买?可以说这代表了不少人的心声,这些人巴不得楼市崩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是买不起房,过去没能力,未来也很难有机会。甚至在网上看,这种人的声音甚至占据了主流。其实这也不奇怪,因为只有低收入人群才有非常多的时间在网上闲逛,充当各种键盘侠。中产或者有钱人都忙着赚钱,谁每天会花那么多时间去刷短视频,而且这些人就是刷也较少评论,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认知不对等的情况,谁的观点其实都无法说服谁。

那回到开头的问题,国家为何千方百计要救楼市?很多人可能会想,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非常大,所以楼市必须救。也有人可能会想,大部分中低阶层的财富八九成都在房子上面,如果楼市崩了,那么大部分老百姓几十年积攒的财富就会蒸发。或许还有人会想,中国的商业银行过半贷款来自房子,如果楼市崩了,那么银行将出现天量的烂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说的都是原因都对,可是只对了一部分,更大的原因就是楼市能否撑住,将是中美金融战的关键所在。可以说保住楼市,我们才可以拿下金融战最后的胜利。如果失败了,最后的结局已经显而易见,那我们就是成为第二个日本,将被美国无情收割。

很多人可能会说,有我说得这么玄乎么?我们来看看两个数据,中国居民的杠杆率是64%,企业负债占GDP约为115%。

号称最喜欢提前消费未来的美国老百姓,目前杠杆率也才65%。可是美国的人均GDP是我们的7倍。也就是说你赚钱能力只有人家的七分之一,可是却跟人家背负一样比例的债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的企业负债率更是高得吓死人,大约也是美国的两倍。看明白这两个数据,我们再回到2020年。这一年除了疫情之外,对于房地产而言,影响最大的就是三道红线的出台。

事实上三道红线出台,就是因为国家发现我们的房地产公司杠杆率太高了,必须及时去杠杆,不然以后暴雷的风险非常大。国内一收紧信贷,这些房地产公司就跑到美国去借美元债。恒大后期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很多年利率已经超过了13%。

光是2019年一年,中国房地产公司在美国大约就借了700多亿的美元债。规模大、利率高就成为了两大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到了2022年,我们这边还没梳理好房地产的事情,暴雷的大房企是一个接一个,恒大、融创等资金都出了问题。美国就开始加息了。这下等于就是对中国楼市进行了釜底抽薪。

美国一加息,这美元就开始回流,中国楼市跟股市上的热钱就开始被抽走,结果这让不景气的楼市进一步恶化。同时美国一加息,中国的开发商在美国发债的成本就更高了。因为全球所有的资产都是锚定在美债之上的。因为资本市场把美债认为的“零风险”资产。美债的利率提高了,其他的资产利率都得提高,不然你就融不到钱了。

国内信贷被收紧,在美国又借不到美元债,结果开发商的情况就是雪上加霜,于是就开始排队暴雷。比如说碧桂园,他们在2021年恒大暴雷的时候情况还不错,2022年也还可以撑住。结果到了2023年的8月就暴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了这么多,似乎还没说到金融战。你再看看一切的时间点,你就明白了。这些都不是偶然,美国就是看准了我们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特别是开发商杠杆太高的问题下手的。我们国家外汇多,而且体量大,要从政府外债这里下手很难,于是他们就找到开发商负债率太高这个问题。

可以说这一手也是相当毒辣。这就相当于,之前老美之前借钱给你,结果现在来了一个抽贷,而且还是在你其他渠道借不到钱的时候,那你不只能暴雷了。

开发商暴雷只是第一步,开发商暴雷就会影响老百姓购房的信心,于是开始没人买,楼价开始下跌,楼价越下跌,越没人去买。叠加美国加息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中国这两三年经济也很难,企业裁员、老百姓收入下降,于是楼市就越来越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我们抵押在银行的天量房地产贷款也就成为了一个大雷。开发商还不上钱,那么银行就拍卖他们抵押的物业跟地皮,可是市场完全崩了,要不就是拍卖不出去,要不就是拍卖所得远远无法覆盖贷款。于是银行的坏账越来越多。金融系统的风险就开始爆发出来了。然后美国再开始降息,美元开始回流中国抄底楼市,就把我们的核心物业当成白菜价一样买走。同时楼市的坏账会传递到其他领域,导致其他行业也出现崩盘的情况,到时候美元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抄底。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外要守住人民币的汇率,内则是要守住楼市。房地产可以回调,却不能自然落地,不然我们老百姓辛辛苦苦积攒几十年的财富真的就会被美国夺走了。正是因为如此,国家才会千方百计去救楼市。最后我也奉劝大部分的网友,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不买房,但是请你千万不要在唱衰楼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