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近日很多律所发布的“讣告”显示,多名青年律师突然离世,情况令人震惊。例如(就不写名字了,上次转发了一个律所的讣告,居然被投诉称侵犯了其名誉和版权,也是震惊了):

1、北京某某(某某)律师事务所汪某某律师,因意外于2024年5月15日凌晨在家不幸离世,终年55岁。汪律师从事律师工作18年,对待同事......

2、四川某某律师事务所张某某律师,于2024年5月15日因病不幸辞世,时年57岁。张律师是一个乐观、正义的律师,待人友善、恪尽职责、勤勉敬业......

3、王某某,河南某某律师事务所律师,于2024年5月11日不幸离世,享年36岁。王律师1988年出生,于2014年开始律师执业,始终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

4、北京某某(某某)律师事务所魏某某律师,因病于2024年5月8日不幸逝世,享年43岁。魏律师深耕建工法律业务,为人正派谦和、工作认真负责......

5、江苏某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颜某某,于2024年4月29日晚19时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3岁。颜律师作为知名资深刑事业务专业律师,代理了很多重大案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这还仅半个月以来网上公开可查的被讣告的中青年去世律师,其实大量的去世律师,是被没有被公开讣告,或是根本没有发布讣告的。在此,对这些英年早逝的法律同行,表示衷心的哀悼,也谨以此文想要让社会各界看到,律师除了在法庭上引经据典的侃侃而谈、在社会上为他人排忧解难无所不能的风光一面外,如今正在遭受着来自多方面的行业性压力。要不,也不会有这么多律师会如此集中的英年早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传统的律师行业,正在遭遇各类法律公司全方位的生存挤压

此前,曾经有网友留言称,全国各种法律公司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70多万家,烟语君当时还问其,有这么多吗?今天,在“企查查”“企业名称”搜索栏上输入“法律”二字,得到了如下的查询结果,是不是数量着实惊人?说达到700多万家,还是说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司法部发布《2022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律师65.16万多人,律师事务所3.86万多家。全国基层法律服务机构1.3万多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5.6万多人。

按照每家法律公司五人从业计算,各类法律公司的从业人员,已经数十倍于律师、法律工作者,不为过吧?排除了法律公司冒着违规违法的风险,直接承揽案件代理活动,仅是正常的案源承揽介绍、临时和常年法律咨询顾问、合同审查和纠纷处理参与等业务,就会挤占多少的传统律师、法律工作者市场份额?网上有帖子显示,他有个朋友开了法律公司,仅仅几个月时间,就拿下了200多家单位的法律顾问,每家一年才收费2000元......

2、经济下行,必然传导到受市场经济景气指数直接影响的律师行业

此前的疫情三年期间,律师行业就被纳入了排名前几名的受冲击行业,不少地方的律协为此还发布过会费减免优惠政策。如今持续性的经济下行压力,也会从纠纷数量源头和法律手段费用成本上,挤压律师业务的存在和扩展空间。连员工数量和待遇都在裁员和减薪的,会去提高律师维权费用?

例如,有律师发文称,自己多年的顾问单位却被某律师行业大佬挖走了,因为对方出价跟自己一样,以往这样的大佬,没有一年几十万的费用是请不到的;有自媒体发帖称,一诉讼案竞标律师代理,标的是诉讼加执行到位,三家很有名的律所给出的报价分别是6000、6800、8000,最后6000的中标;曾经有网友跟烟语君讲,疫情过后,他的七个常年法律顾问单位跑了三个,其它的大多提出降低顾问费的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大量的法律生、法考通过者正在源源不断涌入律师行业

司法部公布2024年3月授予法律职业资格人员名单,今年有12.7万余人领证,比2023年6月非应届生通过人数136960人少了几千人。这些通过者中,很大比例的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看看各大高校法律专业发布的法考通过比例就会知道,带证毕业再去找工作,已经成了法律专业毕业生的主流。其中,大部分都是将律所作为了未来就业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的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执业律师70.7万人,有一半的法考通过人员进入律师行业的话,今年肯定会超过75万人,提前一年完成2025年达到律师75万人的此前计划。在律师行业遭遇法律公司大举竞争、法律业务受大环境影响收费不及的背景下,却保持了从业人数的每年两位数增长,不发生行业内的严重内卷才怪。

近日来,不断有媒体爆出青年律师的生存现状的新闻,有年轻律师在直播间里挑擦边舞蹈承揽法律业务,有律师交不起律所管理费跑到法律公司免费提供咨询承揽业务,有律师接受媒体采访称去年一年接了三个案子不得不做起了微商卖货......

4、法治建设推进中律师的作用,司法机关具体办案中对律师的态度,决定了社会大众对律师的价值认可

此前也曾经引用过群聊图片,有法律公司人员在接到诉讼案源之后,在律师群里,都是按照出庭一次1000元的价格招募案件代理律师。说罢了,就是仅是利用律师专有的出庭代理资格,对案件的诉讼程序走个过场罢了。至于案件的代理效果、律师对于案情的了解程度,根本不是这些法律公司、代理律师所关心的了。长此以往,社会人士,还会如何重视律师的法律作用?

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在具体的案件经办中,能在多大程度尊重律师的法律意见,给予律师案件代理方便呢?举个例子讲,有律师发文称,自己代理的一个执行案件,每天给执行人员打电话,一连打了半个月,终于打通了一次。如此的司法作用,还如何让社会群体重视律师的法律、司法作用?还有律师发帖称,自己被人投诉,案子委托后一年多没有立上案子,还如何叫人相信律师口中的法律法规,能在具体案件中发挥作用?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国家提出建设法治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几十年以来,律师行业不管是社会重视程度、行业从业人数、社会纠纷处理作用乃至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都有了巨大的发展,造就了不少的业内精英人士和行业领军组织,也孕育了深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的法人士投身其中,不乏获利丰厚者。

也要清醒的看到,现在乃至未来的日子里,律师行业也正在基于各种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上的这些因素,正在面临此前二十多年量价齐飞的黄金发展期所未有的重大变化和挑战。正所谓,不能认识和顺应变化者,就会被变化的形势所淘汰,希望从业人员具有清醒的认识在,珍惜这来自不易的行业名誉和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