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近日,有关“北大招生办的于一凡主动联系网红‘郭有才’,决定破格录取其进入北大继续深造”的消息在网上流传。5月18日晚,澎湃新闻从北大党委宣传部了解到,北大已进行核查,“于一凡”不是该校教职工,更不是“招生老师”,北大没有联系过“郭有才”。北大“招生老师”破格录取网红“郭有才”是假消息。

近来,山东菏泽一个叫“郭有才”的主播在网络上走红。今年5月,他凭借怀旧记忆、经典歌曲、励志故事走红网络,翻唱的歌曲《诺言》更是火遍全网。有关“北大招生办联系郭有才”的消息显然是在蹭热点博流量,这让网友感到不解,网上出现诸如“著名大学急功近利”“北大也想蹭一把网红的流量”“只要当上网红,就可以进入一等一学府北大”“北大增设网红专业?”等质疑北大的声音。

有博主自称是北大的(图片来源:新京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博主自称是北大的(图片来源:新京报)

事实证明,谣言当止于智者,北大没有跟风蹭热点,相关消息为不实传言。这个“不实”体现在两点,一者,北大没有联系过“郭有才”;二者,“于一凡”不是北大招生办的老师。谣言由此不攻自破,所谓“北大招生办的于一凡联系郭有才”就纯属子虚乌有,以讹传讹。

那么,可以给“郭有才”到北大重回校园学习的机会,这个说法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呢,是在蹭热点博眼球,还是在为招生做宣传?有网友分析其可能为培训班之类的招生老师,如果是这样,这又引出另外一个话题,是否系打着北大旗号的培训机构在蹭热点招生?

据媒体的公开报道,由于美誉度高、资源丰富,名校的品牌时常被一些教育机构强行“傍”上。这些机构通过冒用校名、谎称合作、刻意误导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招生牟利。自2015年12月起,北京大学已全面停止与社会机构或个人合作举办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社会上如果有打着北大旗号进行招生的,哪怕只是研修类课程,只是辅导班之类,也会显得可疑,不排除有涉嫌“傍名校”的可能。

相关报道截图(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关报道截图(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把“郭有才”与北大挂钩到一起,不管是何情况,哪怕是一起误会,是在传播过程中被一些自媒体博主给牵强附会与断章取义了,造成以讹传讹,这也是不应该的,不能以失实信息来无底线蹭流量。不久前,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专项行动,聚焦“自媒体”无底线造热点蹭热点,制造以假乱真、虚实混杂的“信息陷阱”等突出问题。多起上热搜的事件因被发现有造假行为,为此受到了查处。诸如“点读机女孩”高君雨被曝手术视频时间造假,被全网封禁;编造“秦朗在巴黎丢作业”事件的多个社交平台账号已处于封禁状态,涉事者所在公司受到行政处罚。

这都表明,自媒体不能被“流量”迷了眼,如果无底线博流量,最终“翻车”的是自己,是会付出代价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容“信息陷阱”混淆视听。多起违规账号被封禁,当令人警醒并引以为戒,别自作聪明愚弄公众,别因触碰法律红线而自惹麻烦。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