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前段时间,军武菌曾经发布了一篇专题文章,介绍了中国代表队在“贝尔格莱德骑士”全甲格斗赛上取得第一枚团体金牌的优秀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在评论区和后台就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对全甲格斗运动和相关赛事、历史背景,甚至是选手使用的兵器和盔甲都非常感兴趣,想让军武菌给大家仔细讲解一下。

其实,对于全甲格斗这项特殊运动,军武菌也一直很感兴趣。受限于篇幅,之前的文章里也有不少内容没有完全讲清楚。应大家的要求,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讲述这个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之前的文章里,军武菌曾经提到过,全甲格斗运动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骑士比武,有着相当丰富的历史底蕴。但实际上,作为一项体育运动,现代的全甲格斗运动历史只有20多年,主要发源于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后来随着这项运动不断传播推广,逐渐开始传入欧美和亚洲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必须指出的是,全甲格斗运动的传播受到了互联网的深远影响。由于一系列中世纪题材的影视作品、电子游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世纪的历史、文化与军事感兴趣,这些原本生僻的知识已经逐渐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身穿中世纪铠甲,手持古典武器,模仿中世纪骑士比武的全甲格斗运动很快进入了公众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相比一些传统体育运动,全甲格斗的门槛和危险性都比较高,但在众多爱好者的参与下,这项运动也越来越成熟,比赛规则日益完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到了2010年,甚至出现了150 vs 150的大型全甲格斗比赛,无论是观赏性还是影响力,都让人感到相当震撼。

相比欧美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来说,中国选手接触全甲格斗运动的历史比较短。大约在2015年左右,国内一些甲胄、冷兵器爱好者通过与国外的交流学习和自己的钻研摸索,建立了“上海历史武术俱乐部”,开始研究欧洲传统武术和全甲格斗运动。2016年,中国代表参加了意大利米兰举办的全甲格斗年度会议,并受到组委会正式邀请参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会议的“大猫”

但此时,国内对于全甲格斗的研究还处于萌芽期,就连一支真正的参赛队伍也没有。通过网络报名的形式,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者经过选拔,组成了一支7人的参赛队伍。就这样,这支几乎是临时拼凑的队伍代表中国,从此踏进了国际赛场。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带领中国队取得金牌的“大猫”,也是其中之一。

2017年4月,新成立的中国队首次出征,远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比赛。为了和其他欧美队伍区分开来,凸显中国元素,“大猫”为参赛队员定制了一套明代布面甲。这套铠甲不仅参照了历史资料进行打造,还要根据比赛规则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最终,这套盔甲通过了组委会的审核,成为了第一套符合全甲格斗标准的中式盔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这群身穿中式盔甲的东方面孔走入赛场时,受到了其他各国参赛队伍的热烈欢迎。当时的世界第一、第二强队,俄罗斯队和乌克兰队站在赛场两侧,夹道欢迎挥舞着国旗的中国选手入场。来自世界各国的选手纷纷拉着中国选手合影留念,看到造型新奇的中式甲胄和兵器,就像发现新玩具的小孩一样问东问西,甚至很多外国选手还前来借用中国兵器参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由于经验不足,首次出征的中国队在赛场上没拿到什么好成绩,几场团队赛均以失败告终,但在赛场上,中国选手的勇敢与顽强还是引起了选手和观众们的关注。

例如,在与法国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开局不利,被连续击倒多名选手,仅剩下“大猫”和“库玛”两名选手苦苦支撑,虽然遭遇对方的轮番围攻,但始终没有倒地。虽然比赛最后,中国队被判定失利,输掉了比赛,但两名选手因此被称为“中国双塔”,赢得了观众和选手们的尊敬,虽败犹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总结了上次比赛的经验后,中国队卷土重来。去年的队员“大猫”如今已经正式担任队长的职务,在首战失利,队员受伤的情况下扭转局势。在与德国的比赛中,选手“库玛”在队友全部倒地的情况下以一敌二,打倒了两名德国选手,取得了第一次团体赛胜利。2019年,选手“银月”首次取得个人赛铜牌,实现了奖牌“零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中国队暂时停止了继续出海“为国出征”,并且借此机会继续苦练技术,经过4年的备战,终于在今年的“贝尔格莱德骑士”2V2比赛中取得了团体赛金牌,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尚武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长期担任中国队队长,带领中国队夺金的选手“大猫”,也曾经是我们《军武大本营》的嘉宾。在节目中他曾经提到过,相比足球、篮球这些更加流行、更加大众化的传统体育运动,全甲格斗的参赛队员还原了是中国人祖先的军人面貌,体现的是一种国家荣耀层面的东西。而且,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全甲格斗的赛场提供了一个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尚武精神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尚武精神,说的不是我们要穷兵黩武,去当好战分子,而是说“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以及面对强敌是绝不服输的“亮剑”精神,体现的是我们中国人喜好和平,但也绝不惧怕战争。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失去了这种尚武精神,那距离亡国灭种恐怕也就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日常生活里,“大猫”也和绝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只是个普通的上班族,除了身材高大壮硕之外,看起来几乎没什么特别之处。打造维护铠甲和兵器、出国比赛的机票住宿,几乎全都要选手自费,为了这项运动,“大猫”投入了不少资金,甚至有时还要面对旁人的质疑:快40岁的人了,玩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代表中国人出去比赛,怎么成绩这么差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贝尔格莱德向烈士纪念碑献花的中国队选手

或许,每一位选手都曾经面对这样的难题,但当他们站在领奖台上,举起五星红旗的那一刻,这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面对的所有质疑,都是值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征塞尔维亚夺冠之后,队长“大猫”和其他中国队员也一直在参与各种活动,参与国内比赛,甚至想在国内举办全甲格斗的国际比赛,宣传全甲格斗运动和背后的尚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赛场上,也在其他方面有所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作为一名《率土之滨》玩家,“大猫”对待游戏也和在对待比赛一样,敢打、敢战,拼尽全力,绝不服输。在游戏中,“大猫”其实是一类玩家的代表,他们信奉的信条是真男人,即使输也要站着,无论胜负,都要在战场上做出决断,享受的是战斗的乐趣。如果完全通过战斗以外的手段决定输赢胜负,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正是由于这种敢打、敢战的性格,五一期间,“大猫”作为《率土之滨》的玩家,参与了擂台服活动成为“擂主”,向全服玩家发起挑战,问鼎征服。在战斗中取得胜利,武勋卓著的玩家们不仅能够取得游戏内的奖励,甚至还有丰富的奖品和奖金,因此玩家们的竞争可谓是异常激烈,毕竟,战胜世界冠军的机会可是相当难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全甲格斗运动在国内依旧非常小众,能够参与这项运动的爱好者也还是极少数,但在游戏《率土之滨》中,我们也能体会到相似的乐趣。玩家可以在游戏中指挥三国时期的名将和精锐部队攻城略地,割据一方,甚至是征服天下十三州,成就一番霸业。而除了在正面战场上的拼杀,玩家们还需要想尽一切办法运用谋略,出奇制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近期的五一擂台服期间,知名游戏主播“七百哥”作为擂主挑战全区玩家,为了“广纳天下贤士”,使出了“发放实习证明”的妙计。只要大学生玩家加入七百哥的同盟,直接就给发实习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份实习证明可不是乱开的,而是“有备而来”,绝对合法合规:首先,必须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全程参加活动,不能缺勤、不能内讧。其次,最好是能够参与《率土之滨》的推广计划,发布游戏相关视频,这毕竟属于是从事自媒体工作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参与实习的学生还要根据专业进行划分:工程、土木专业的学生负责修建城池、攻打要塞;农学专业的学生负责在后方“屯田”,备战待敌;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则专门负责统计战果,给有功之臣发放奖励,至于中文系、哲学系的学生,也有自己的去处:在世界频道上发布消息,撰写“讨贼檄文”……安排的明明白白!

这一招虽然效果显著,很快就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但这么多新鲜血液加入的同时,也难免会混进“内鬼”。事实上,擂台服刚一开服,“青州兵”就趁主力部队出城时发动叛乱,险些得手。也有人打着“七百哥”的名号四处攻城“拉仇恨”,散播假消息,挑拨各路人马的关系。就连指挥系统也混进了大批“内奸”,命令还没传达下去,就已经被转发到对手的群聊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这些策略听起来有些“不讲武德”,但恰恰符合了战场上“兵者,诡道也”的真实情境。不同性格玩家之间的战术战法天差地别,极大的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挑战性,同样也是游戏体验的一部分。

或许,这也是《率土之滨》最吸引人的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