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5月18日,四川省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家长学校”扬帆起航,800余名学生家长代表成为首批学员,开学“第一课”由该校党委书记向绍江领学。向绍江在领学相关论述时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家校携手,共赢未来。除了校领导和家长一起“涨知识”,还有哪些家校共育的新方式、好办法?达州市第一中学校给出了答案。当天,学校同步召开家委会委员及社会监督员聘任大会,开门纳谏,主动邀请家长给学校“挑刺”,倒逼学校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寻找家校共育的“最大公约数”。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家长学校”正式成立。曾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家长学校”正式成立。曾业 摄

家长们应该怎么做?

著名专家现场开讲座“支招”

5月18日下午2:30,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家长学校”正式成立。“家长学校”办公室主任、达州市第一中学校政教处主任刘忠波,现场宣读《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关于聘请学校德育顾问的决定》。

“我们聘请的首批德育顾问有两名专家,一位叫庾云,忠家书院院长,全国著名的青年爱国演说家、感恩教育演说家、高考励志演说家;另一位叫瞿岩,新东方生涯教育全国巡讲讲师团团长、新东方集团荣誉教学培训师、进步可视产品高数创始负责人。”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柏在军介绍,这两名专家都有上千场线下讲座主讲经历,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

家长代表与学校教师交流。曾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长代表与学校教师交流。曾业 摄

“要积极发挥家庭、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积极的心态、科学的方法,科学对待孩子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中,瞿岩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以及前沿的理论知识,分享和探讨了有关家庭教育的前沿理论和科学方法,为家长提供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家庭教育建议。

“这堂讲座全是干货,让我收获满满。”达州市第一中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家长代表、达州市委党校校务委员、教育长曾晶说,聆听讲座后,她懂得了如何引导孩子把内在动力转化为外在行动,同时还学会了避免挫伤孩子自尊心的技巧,她对“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爱”的观念深表认同。

曾晶说,她曾经在达州市第一中学校读高中,如今,女儿也在这里就读。“老师的教学、学生的生活以及学校的理念,各方面都是非常先进的,而且非常科学,也很人性化。事实证明,我们母子俩的选择都是非常正确的。”

学校党委书记向绍江领学相关论述。曾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党委书记向绍江领学相关论述。曾业 摄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社会、政府、学校都有责任。”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党委书记向绍江认为,家校共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不仅能给家长提供与孩子沟通、陪伴的具体指导,也为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合,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和有益的参考。”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杰解答家长代表疑问。曾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杰解答家长代表疑问。曾业 摄

“有人挑刺是好事”

批评意见活动当天就有回应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这么多年来坚持举行开放日活动,除了展示校园风貌、师生风采、增进家校联系,更重要的,是搭建家长与学校常态化交流的平台,促进各项工作更好、更科学地开展。”今年的开放日活动举行当天,召开家委会委员及社会监督员聘任大会,是达州市第一中学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邹小林看来,“有人挑刺是好事”。

大会现场,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童国武宣读了《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关于聘请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的决定》《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关于聘请学校社会监督员的决定》,颁发聘书的仪式庄重而简洁——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杰在会前特意叮嘱主持人,要将大会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家委会成员及社会监督员发言,要真正做到“开门纳谏”,要主动请家长代表为学校“挑刺”。

学校领导班子“开放”的姿态、虔诚的态度,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大会发言时,一位学生家长代表毫不避讳地指出,学校学生数量庞大,凤凰校区的食堂虽然有三层,但整个校区只有一个食堂,学生中午就餐拥挤、排队时间长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一问题,被杨杰记在笔记本上。

社会监督员为学校发展提意见。曾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监督员为学校发展提意见。曾业 摄

会后,杨杰带领家委会委员和社会监督员专程考察食堂。“学生中午就餐拥挤、排队时间长的问题,和以往相比有所改善,但我们确实还做得不够好。”杨杰解释,最初,食堂三楼是办公区,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校撤掉了三楼的办公区,把整个楼层改成了就餐区。后来,又在每个楼层设置了男生、女生专用打菜窗口。“下一步,我们计划新建一个食堂,目前正在抓紧做前期工作。”所提问题当天便有了校长的回应,家委会委员竖起大拇指点赞。

社会监督员抽查师生食堂加工区。曾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监督员抽查师生食堂加工区。曾业 摄

打造“不关门”学校

计划建立“三个微开放”机制

最近几年,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将校园开放日活动办成了一大品牌活动,社会各界有口皆碑。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充分吸纳家长意见,开通了众多线上线下意见收集渠道,不少来自学生家长的“金点子”已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今年的开放日活动结束后,我们还将通过线上渠道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建立台账,逐一回应销账。”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邹小林说。

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发表自己的观点。曾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家长委员会委员发表自己的观点。曾业 摄

坚持以人为本,融入巴渠文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照教育家精神办学,牢固树立“学校和谐发展、师生充分成长”的办学理念——当前,达州市第一中学校正在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信息化等方面,全方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做好这些工作,除了定期举办开放日活动,家校共育的长效机制建立也比较重要。

学校的“班级管理流动红旗”。曾业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的“班级管理流动红旗”。曾业 摄

对此,学校领导层有怎样的思考?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杰,已从和社会监督员的深入交流中找到了灵感,并准备将打造“不关门”学校的计划提请党委会审议。

“我们计划推行‘三个微开放’机制,真正做到让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学校发展,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一些建设工作中来。”杨杰解释,“三个微开放”机制,即家长陪餐机制、书记校长接待机制、社会预约探校机制。具体来说,即每天邀请3名学生家长陪学生吃饭并参与校园午间管理;每月设立一个“书记校长接待日”,面对面听取家长和社会人士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建议;定期分时段开放家长及社会人士网上预约探校通道,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

“我们想通过格局的大开放,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和教育教学事业的大提升。”杨杰表示,接下来,达州市第一中学校将充分汲取社会营养,努力实现“承贤雅之风、树新美之范”的办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