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政府部门能这么接地气,以这样的形式和我们座谈聊天。”“京津冀营业执照异地颁发可以便利企业开办,三地登记注册方面改革今年可以再深化一些。”“希望政府部门加强政策培训宣传,让企业更好知晓、运用政策。”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举办首期“营商环境会客厅”座谈会,邀请科技园区、连锁商超、平台企业代表及律师、记者,围绕2024年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改革进行“面对面”交流座谈,你一言我一语,讲想法述难题提建议。

轻微免罚政策 今年将根据实际情况扩大适用范围

“让企业群众满意”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群众的评价是评判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好坏的“标尺”,政策好不好,要让大家来谈。南中轴(北京)国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的运营主体,园区内有二百多家企业。公司副总经理何芬说:“我来之前询问了园区内一些公司对咱们北京市政策的看法,大家对近些年来营商环境的变化感触都挺深。以前办个证需要好几天才能下来,现在一天就能拿到,方便了很多。我们园区内科技企业比较多,想了解了解有没有针对科技企业的政策。”“市场监管局推行‘柔性执法’轻微免罚措施之后,我们各连锁店都觉得压力比以前小了。希望可以进一步拓展这个政策,引导大家更好经营。”盒马副总经理张欣宇发言道。

针对企业的咨询,市市场监管局不同处室的负责人也与企业进行了交流。“今年我们将面向重点产业链开展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探索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支撑建圈强链新模式,发挥链主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频共振,促进全链条质量联动提升。”市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负责人在听了何芬的发言后说道。对于轻微免罚政策的拓展问题,市市场监管局法制处负责人介绍,北京2020年在市级层面率先出台了市场监管部门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2023年出台了第二版。自2020年第一版清单实施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办理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3万余件,免罚总额达7亿元。“今年,我们将根据市场发展和执法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清单内容,扩大适用范围,不断完善市场监管部门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

探索试行“无事不扰”白名单 减少现场检查

营商环境会客厅”为政企互动搭建了新的平台,让企业可以畅谈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痛点”“堵点”,并由市场监管部门做出面对面答复。座谈过程中,有代表反映,近些年北京市在优化监管方面进行了改革,已经变得越发规范。但是目前企业感觉还有一定改进空间,比如餐饮店的监管,涉及市场监管、城管、消防等多个部门,有时候检查有些频繁,希望在这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

“作为监管部门,如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一直是我们在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今年我们作为全市事中事后监管联席会办公室,将加强整体统筹,稳步推进改革。”市市场监管局综合监管体系建设处负责人向企业介绍,今年北京市将继续推进非现场监管,依托数字化手段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效能;探索试行‘无事不扰’白名单制度,对纳入白名单的经营主体,除特定情形外,原则上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还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框架,不断优化监管方式。

另外,北京青年报记者还从座谈会上了解到,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在标准化制定、创新监管方式、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来源:北京青年报客户端